話說明軒(八)
? ? ? ? 誰“設計”了明軒?我在設計二字上打上引號,因為明軒的確不是設計,不僅是亭子假山,連廊子也是復制。關于明軒設計百度上是這樣介紹:“......整個移筑過程的發(fā)起者和創(chuàng)造者,則是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倍悘闹芟壬俣冉榻B是這樣寫的:“......1978年,將蘇州園林局部模制,輸出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即明軒,”模制就是復制。
? ? ? ? 網(wǎng)上有一位網(wǎng)名泥腿子的寫了一篇《“明軒”設計究竟出自誰手?那些建筑背后不為人知的事情。》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然而,當時作為技術人員參與明軒全過程的張慰人(1941- ,后來成為蘇州園林設計院院長)在一段采訪中,卻講述了一版不同的故事。
? ? ? ? 張慰人否定了明軒項目是某個專家介紹來的傳說,斬釘截鐵地說道,“不可能!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這樣的工程必須是國家出面來做,而且是指定政府來做,不可能由個人推薦?!薄巴ㄟ^張慰人的描述,陳從周由明軒的設計領導者變成了方案完成后的掛名學術顧問。這與我們已有的認知完全不同......”
? ? ? ? 然而大都會博物館現(xiàn)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先生在緬懷方聞一文中卻這樣寫道:“......方聞找到了著名的中國建筑史專家陳從周,陳從周把方聞介紹給蘇州市政府下屬一個專門負責修復這座明代(1368-1644)文化之都的著名古典園林的單位。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1978年,陳從周和蘇州園林局的一組專家來到紐約,他們提供了詳細圖紙,計劃將天井及臨近房間仿照蘇州著名園林網(wǎng)師園的相似區(qū)域,改建成一個廳堂和花園。”可見明軒項目應該是陳從周先生介紹到蘇州園林部門。
? ? ? ? 網(wǎng)上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敢為人先,開中國園林出口之先河——記明軒主要設計者張慰人》,但張慰人先生卻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親口說自己是主要參與者,這很實事求是。?
? ? ? ? 在泥腿子文章中又帶出來另一位參與者:“潘谷西在《一隅之耕》中說道,蘇州通過北京方面找了我們幫他們做設計。當時我們覺得這個機會很好,也沒有想過要什么協(xié)議、設計費。那時候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規(guī)范,我跟他們商量了一下就過去了。記得當時參加的有杜順寶、樂衛(wèi)忠、葉菊華和劉敘杰,就我們五個人過去的,在網(wǎng)師園殿春簃這個院子設計的,畫的圖紙大概有平、立、剖五張圖,1號墨線圖紙,我畫的是院子的一組剖面圖和方案透視圖,他們幾個人分別畫的是平面、立面和剖面圖。平面圖畫的很細,鋪地、水池、假山都畫出來了。我留過一套圖,可惜現(xiàn)在找不到了,倒是葉菊華還保存了一套,從圖簽上看,這套圖完成于1978年10月5日。圖紙給了他們之后,就一直沒了消息,也不跟我們講施工的事情,好像這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后來聽說他們在大都會博物館里施工,工人、材料都是從國內(nèi)運去的。當然,他們讓我們做,我們也很有興趣做,這種項目在那個時候是很少的,確實是個實踐機會?!比欢?,這與張慰人在采訪中所言卻有不同。他說,當時南京工學院有一批專門研究蘇州園林的老師,得知明軒項目后,立即向建設部打報告要求參加設計。
(注:潘谷西,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 ? ? ? 但網(wǎng)上有一篇文章《中國園林走向世界開先河明軒背后的故事探秘》對于南京工學院的方案是這樣描述:張慰人表示,“他們的圖比我們畫的圖要漂亮。他們花了很多年研究出版《蘇州古典園林》,有非常好的基礎。而我們是匆匆忙忙,烏合之眾。” 張慰人一再強調(diào)自己的團隊是“烏合之眾”,并自嘲般“哈哈”大笑。不過,張慰人遺憾道,“但是他們有一個非常致命的錯,即假山太高了!我印象中有3、4米高,這在那塊樓板上是放不下去的,這一個是他們最最致命之處。”果然,當兩套圖都報到建設部,“南京工學院的那套圖就在這個問題上卡下來了。倒不是說我們那套圖多高明??僧敃r沒時間了。建設部已經(jīng)與美方已經(jīng)約好了具體開始談工程施工,美國博物館已經(jīng)安排好計劃,不可能再重新再來一遍?!?/p>
? ? ? ? 關于這一點,我認為假山的高度下調(diào)尺寸即可,不是設計合理與否的關鍵,通常方案不是一次就最后定稿,方案也有時是多套,而方案的選用也不應該由中國建設部決定,而是大都會方面的專家。大都會博物館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項目上不可能匆匆忙忙,草率了事。所以才要求中方建個一比一真樣明軒,這個要求可以說是謹慎得過于苛刻。
? ? ? ? 造園設計與建筑相同,是從構思的草圖開始,然后分別是,總體規(guī)劃,平面設計、立面、剖面,分體細部設計,當然還要效果圖,有條件的要制作模型。最后是繪制施工圖。一套程序下來非常復雜,這為的是確保以后項目工程沒有差錯。但在明軒的設計中網(wǎng)上現(xiàn)在能看到的僅有南京工學院的一套方案,蘇州園林管理處卻只有一張施工圖紙,這張施工圖與南京工學院的平面設計幾乎沒有差別。
? ? ? ? 縱觀以上各方所述,明軒“設計”歷史的故事頗為耐人尋味!




更多精彩內(nèi)容,歡迎關注園林文化藝術微信公眾號《古園驚夢》欣賞。
隱居姑蘇21載,只為拍攝研究古園春夏秋冬、風霜雨雪......?
藝術家簡介:
劉華,1982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執(zhí)教于衡陽師范??茖W校(現(xiàn)衡陽師范學院美術系),現(xiàn)居蘇州為職業(yè)藝術家,從事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景觀設計、平面設計、藝術理論研究及網(wǎng)絡寫作,著有《走進新景觀》一書。2001年至今21年間一直潛心拍攝研究蘇州古典園林和現(xiàn)代實驗水墨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