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本是同根生,相煎不太急

2023-03-13 17:32 作者:問止中醫(yī)小文  | 我要投稿



前幾天,群里有好學(xué)的小伙伴討論起桂枝肉桂聞起來味道很像,揣摩著是不是同一個藥,猜測桂枝磨成粉就變成了肉桂。


哇塞噢,當(dāng)年還有人問我:肉桂是不是就是桂圓肉?不諳世事又擅長裝X的我沉吟半晌,說:“對頭!”




那么,桂枝、肉桂、桂圓肉,到底什么關(guān)系?這開啟了一個話題:本是同根生的中藥材。


有些中藥雖然來源于同一種植物,但來源的部位不同,藥性也有所不同。今天我一并給大家講講那些相似卻不一樣的中藥吧!




桂枝 VS 肉桂



桂枝和肉桂是不同的藥材,但它們都來源于同一種植物——肉桂樹。桂枝是肉桂樹的嫩枝,而肉桂是肉桂樹的樹皮。



桂枝


肉桂


它們的藥性和作用方向是類似的,都屬于熱性藥,但具體功效略有不同。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通陽化氣之功。而肉桂性大熱,更體現(xiàn)補火助陽、溫經(jīng)通脈的功效。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肉桂做為佐料。燉肉時會用肉桂皮,喝咖啡的時候也常會放一點肉桂粉。



▲ 來自中醫(yī)大腦


桂枝和肉桂都是經(jīng)方中的常用藥。在問止中醫(yī),這兩味藥都位列最常使用的中藥排行版前10。因為現(xiàn)代陽虛體質(zhì)的人太太太多了。




附子 VS 烏頭



熟悉中藥的朋友們一聽這兩個名字,腦子里是不是已經(jīng)浮現(xiàn)了“毒”字呢?附子和烏頭確實都是有毒之物,但就是此“毒”才是患者的良藥。所謂“他之砒霜,我之蜜糖”。


這兩味中藥都來源于毛茛科植物烏頭,但來源的部位不同。附子來源于植物的側(cè)根,烏頭來源于植物的主根。



毛茛科植物烏頭


這兩味中藥都是大熱之品,含有烏頭堿、烏藥堿等多種生物堿。需要再次劃重點的是——這幾個生物堿既是毒性成分更是有效成分。烏頭堿有升陽、溫通經(jīng)脈的作用,烏藥堿有強心作用。



附子


烏頭


烏頭比附子的力量更強,側(cè)重于祛風(fēng)除濕、散寒止痛。中醫(yī)業(yè)內(nèi)有用烏頭配合其他藥物泡藥酒治風(fēng)濕的做法。而附子側(cè)重于補火助陽、回陽救逆,臨床上多用于亡陽證和陽虛證。


大家不要聽到“有毒”就害怕了。實際上,毒性只代表“偏性”,如果患者需要藥物的偏性來扭轉(zhuǎn)自己體質(zhì)的偏失,這種毒性就是藥物的力量。


如陽虛患者普遍能量低下、身冷畏寒,附子能糾正陽虛體質(zhì)之偏。這叫使用得當(dāng),是很安全的。



▲ 來自中醫(yī)大腦




枸杞子 VS 地骨皮



枸杞子和地骨皮均是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果實叫枸杞子,根皮叫地骨皮。有意思的是,本是同根生,但這兩味藥的功效就很不同了。



枸杞子


地骨皮


枸杞子有補肝腎、明目、潤肺之功。中醫(yī)認為枸杞子是“陰中含陽”的藥物,人體的肝臟也是由陰出陽的臟器,與枸杞子的氣機相近。故此使用能入肝經(jīng)的枸杞子以補肝腎。


而地骨皮則有清虛熱、清熱涼血的力量,臨床應(yīng)用以滋陰清熱為主。



▲ 來自中醫(yī)大腦




茯苓 VS 茯神



這兩味藥并非來自植物。茯苓和茯神皆屬于菌類,但一樣是“同根生”。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而茯神是茯苓菌核生長中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者。



茯苓


茯神


它們的性味是一樣的,甘、淡,性平。但是功效的側(cè)重點不同,茯苓偏于健脾、利水、滲濕,而茯神則偏于寧心安神。



▲ 來自中醫(yī)大腦




瓜蔞 VS 天花粉



瓜蔞(栝樓)是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天花粉又稱瓜蔞根,是瓜蔞的根。這倆關(guān)系可夠近的了。



瓜蔞


天花粉


瓜蔞有清熱化痰、利氣寬胸、散結(jié)消癰、潤燥滑腸的功效,我們在治心臟病時經(jīng)常使用的名方“栝蔞薤白半夏湯”其中主力藥就是瓜蔞(栝樓)。


而天花粉則偏重于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我們在治療糖尿病時常用到的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湯”里面就有天花粉,起到清熱生津的“消渴”作用。



▲ 來自中醫(yī)大腦




何首烏 VS 夜交藤



相信大家對何首烏都不陌生吧?但是夜交藤就比較少聽到了。它們也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何首烏是植物的塊根,夜交藤則是植物的藤和莖。



何首烏


夜交藤


何首烏有截瘧、解毒、潤腸通便的作用,炮制過后的制首烏有補益精血、固腎烏須之效。而夜交藤則能養(yǎng)心安神、祛風(fēng)通絡(luò)。



▲ 來自中醫(yī)大腦




紫蘇葉 VS 紫蘇子



我們會用紫蘇葉做菜,大排檔的炒田螺也多會放一把紫蘇葉,有解毒、去腥的作用。紫蘇葉和紫蘇子都來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蘇,紫蘇葉是植物的葉子,紫蘇子是植物的干燥果實。



紫蘇葉


紫蘇子


紫蘇葉一般是用于發(fā)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而紫蘇子則偏向于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來自中醫(yī)大腦




青皮、陳皮、橘紅、化橘紅



廣東人對陳皮和化橘紅應(yīng)該不陌生,經(jīng)常都會泡點陳皮水喝,咳嗽了也會想到買化橘紅。大家可知青皮、陳皮、橘紅、化橘紅的來源也不盡相同?


青皮特指柑橘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干燥果皮;陳皮是其成熟果實的果皮;橘皮去掉內(nèi)部白色部分,只剩橙紅色部分稱為橘紅;而化橘紅則是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果皮。



青皮


陳皮


橘紅


化橘紅


它們?nèi)叩墓πб猜杂胁煌?,青皮偏重于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陳皮偏于理氣;化橘紅則偏向化痰。有點懵是不是?我給列個表瞅瞅。





▲ 來自中醫(yī)大腦




葛根 VS 葛花



葛根和葛花來源于豆科植物野葛,葛根是其干燥根,而葛花則是其開的花。葛根是我們常用的解表藥,也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拿來煲湯的食材,有解肌退熱、升陽舉陷、透疹的作用,而葛花則有解酒、醒脾、止血的作用。



葛根


葛花


使用葛根的最著名的方劑那自然就是來自《傷寒論》的“葛根湯”了?!疤柌?,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fēng)者,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病無汗,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蹦虺?、您品品,葛根湯的應(yīng)用范圍有多強大。



▲ 來自中醫(yī)大腦


使用葛花的最著名的方劑……其實不算著名,很多人并不知道,但小編我知道,那就是“葛花醒酒湯”。喝多了,來一杯,保準(zhǔn)想喝第二杯。醒酒利器,你值得擁有。


當(dāng)年問止中醫(yī)年會時,一票小伙伴們在喝酒慶祝之余,暗搓搓掏出提前熬制好的葛花醒酒湯頓頓頓,然后重回酒桌大殺四方。那一夜,沒喝醒酒湯的伙伴們都睡馬桶上去了。



▲ 來自中醫(yī)大腦

本是同根生,相煎不太急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六安市| 莎车县| 石渠县| 鱼台县| 麻栗坡县| 莱阳市| 大足县| 方山县| 如东县| 芦溪县| 安康市| 吴堡县| 阆中市| 台北市| 阳曲县| 巴楚县| 长宁区| 宁明县| 无棣县| 沐川县| 平塘县| 龙游县| 东方市| 仁化县| 鹿泉市| 晋城| 瑞安市| 彰化县| 临猗县| 汤阴县| 田东县| 堆龙德庆县| 长乐市| 织金县| 久治县| 曲松县| 台南县| 塔河县| 天全县| 宣化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