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泰坦尼克號沉船災(zāi)難 巨大的生命損失

1912年4月10日,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駛出,開往美國紐約,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遠航,也就是處女航。泰坦尼克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排水量46000噸,1909年3月31日在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漫步在泰坦尼克號甲板上的乘客。

泰坦尼克號是當(dāng)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nèi)部設(shè)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號稱 “世界工業(yè)史上的奇跡”。

船長愛德華·J·史密斯(右邊)和他的同事,乘務(wù)長休·沃爾特·麥克羅伊,在泰坦尼克號甲板上的照片。

泰坦尼克號上的女乘客。能搭上泰坦尼克號處女航的,不少都是非富即貴。

這張照片是1912年4月15日上午在沉船以南幾公里的船上官員Prinz Adalbert拍攝的。1912年4月14日晚11點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場大災(zāi)難就此來臨。

救生艇將幸存者帶離。

離開沉船的最后一艘救生艇,乘客可以看到泰坦尼克號在他們眼前下沉。

4月15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完全沉沒,分成兩塊,沉入了大西洋底。大約兩個小時后,周圍的一艘船只卡爾帕西亞號(Carpathia)趕來拯救乘客。

這個年輕的家庭幸免于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到由于災(zāi)難對他們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

乘客Charlotte Collyer和她的女兒Marjorie奇跡般地幸免于難。

另一位幸存者Stuart Collett。

獲救的4歲的Michel(左側(cè))和2歲的Edmond Navratil被稱為泰坦尼克號的孤兒,泰坦尼克號的下沉奪走了他們父親的生命。

沉船的一些幸存者在英格蘭海岸的普利茅斯的Millbay碼頭受到歡迎。他們似乎筋疲力盡,悲劇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泰坦尼克號的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找回。

不少人在碼頭上等待幸存者。

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shù)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

一個報童在出售報紙的特刊,其頭版上寫著“泰坦尼克號災(zāi)難:巨大的生命損失”。

亞瑟·亨利·羅斯特龍(Arthur Henri Rostron)是卡爾帕西亞號(Carpathia)的船長,這艘船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后立即開始救援。因此,幸存者在1912年5月向他授予了一個銀質(zhì)獎杯,以此感謝他。

為了幫助悲痛的家庭,有關(guān)方面組織了一場棒球比賽,洋基隊面對巨人隊。超過14,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