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皮克斯新片亞裔導演,做動畫就像養(yǎng)孩子?| 重磅專訪


作者/ 彼方
翻譯協(xié)助 / Pel
視頻制作 /?若風、二菌
“從頭開始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項目給了我難忘的體驗,一切是如此真切、美妙?!?/p>
6月16日,皮克斯新片《瘋狂元素城》終于登陸國內(nèi)電影院線。本片沿襲了皮克斯天馬行空的動畫創(chuàng)意傳統(tǒng),講述了移民城市——元素城當中,一對“勢如水火”的水、火元素墜入愛河的故事。
“在四大元素風、火、水、土共同生活又涇渭分明的世界里,來自水元素的男生渡阿波(Wade)和來自火元素的女孩爐小焰(Ember)巧遇邂逅并暗生情愫,但面對“水火不相容”的客觀事實和各大元素之間涇渭分明的悠久傳統(tǒng),兩位主角將如何跨越隔閡,深入彼此的內(nèi)心?一連串妙趣橫生又感人肺腑的故事由此展開。
——《瘋狂元素城》劇情概要”

在三維動畫的創(chuàng)作當中,液體、氣體、火焰等特效本也是制作上的難點。而以風、火、水、土四大元素為主題的本作,則可謂需要直面海量與之相關的制作挑戰(zhàn)——僅從預告片當中,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元素城中四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以及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視覺奇觀,可謂令人眼花繚亂,不得不感嘆皮克斯在世界觀以及動畫技術探索方面的成熟和進步。

《瘋狂元素城》預告片
而另一方面,本片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導演彼得·孫的自身經(jīng)歷。自2000年9月加入皮克斯后,彼得·孫曾以配音演員、故事板藝術家、動畫師、編劇、導演等多個身份,參與過包括《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在內(nèi)的,多部經(jīng)典皮克斯作品的創(chuàng)作。

彼得·孫作為一位在韓國移民家庭成長起來的美國動畫導演,他也曾在事業(yè)選擇和婚姻伴侶的選擇上,面臨和《瘋狂元素城》中兩位主角類似的困境——如何面對原生家庭與自我追求之間的矛盾、移民家庭的孩子如何融入社會等等這些問題,都將在《瘋狂元素城》的故事中進行討論。
在影片上映之際,就本片的技術探索、故事來源等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動畫學術趴有幸獲得了一次和導演彼得·孫進行直接對話的機會。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聽聽導演的熱忱分享。
采訪視頻版

采訪文字實錄
學術趴:作為在相關行業(yè)工作的媒體從業(yè)者,我深知在三維動畫當中,煙霧、水、火焰的動畫制作都是極具難度的。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預告片時就感到非常驚訝,片中共有4種不同的元素,每種元素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設計和角色動畫。團隊在設計以及給角色做動畫的時候,遇到過哪些較大的困難?這些過程本身又是如何為把團隊引向新的解決方案或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
彼得·孫: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大問題??偟膩碚f,針對主角、火元素爐小焰(Ember),我們是從兩個主要的部分開始著手的。她是我們最開始考慮的角色,我們知道她將是片中戲份最多的角色,她的設計是從兩個層面開始的,首先是關于美學層面的實際設計(Actual Design),以及之后的實際模擬(Actual Simulation)。這是我們使用的兩個關鍵詞。
實際設計是非常有趣的,因為我們嘗試過把她設計得非常寫實,同時也非常嚇人。我們也曾嘗試過把她設計成像電子游戲一樣、平面化的樣子,但這看起來并不像火焰。因此我們就嘗試(在兩者間)尋找一個平衡。以前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設計,我們也無法找到介于兩者之間、能夠用于設計的參照。
不過后來我們當中的一位藝術家開始手繪一些iPhone的視頻片段。他用他的iPhone拍攝了一段壁爐的視頻,然后把這段視頻傳到了電腦里。他把這段視頻一幀一幀地分開,之后開始一幀一幀地進行繪制。這是我們第一次測試得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火焰。因為現(xiàn)實世界的火焰太過變化多端,我們還曾害怕看不清角色模型的眼睛和嘴巴,但這一段測試真地很好地通過設計展現(xiàn)了這一點。不過,這段火焰還是以平面的形式繪制的。
然后我們就需要把這段測試的結果轉換到電腦當中。而當我們把它放進電腦的時候,它直接把我們的電腦弄崩潰了,因為電腦根本無法渲染這樣的火焰。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團隊告訴我,在整部電影里,你只能有5個特寫鏡頭。但我說,我們可不能這樣。

而當我們有些眉目了以后,就立即開始轉向了水的制作。水可以說是我們制作上的洪水猛獸,這是全片當中最難制作的東西了。我可討厭水了。我跟你說,它真是太難做了,但我真的很愛渡阿波(Wade)。
我們嘗試過設計完全透明、清澈的角色,但是你卻完全看不到這個角色了。你看不到它的嘴巴,只能看到他對于整個世界的反射。因此我們必須以(和火同樣的方式)來夸張化地表現(xiàn)他。
但(當我們開始這樣做了之后)他就開始變得看起來像是來自另外一部電影,由此新的挑戰(zhàn)又產(chǎn)生了——我們應該如何把這些來自同一個世界,但卻是兩種完全相對的元素的角色放到一起。基于這些,我們就又碰到了很多設計上的挑戰(zhàn)。而當完成了這些之后,我們還有一整座城市的人口需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填充。說真的,這個過程真是太漫長了,也確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zhàn)。

學術趴:我們看到片中有非常多不同元素之間的互動,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的化學反應。在此基礎上,你們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基于現(xiàn)實化學原則,同時也非常有趣、益智的世界。你們是怎么想到這些如此有趣的想法的?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你們有向相關專家咨詢過嗎?
彼得·孫:沒錯沒錯,我們曾經(jīng)跟消防員交流過,跟科學家們也交流過,跟工程師們交流過。我們和許多不同的人討論過很多不同方面的內(nèi)容。我們還和水管工討論過水。但是整個故事是花了一段時間才發(fā)展出來的。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超級英雄的版本,也做過城市火災的版本。而每當我們做完一個版本(深吸一口氣)...我曾經(jīng)寫過一個清單,記錄了所有我能夠想到的科學反應,包括沸騰、凍結、木炭燃燒等等。

我會列表記錄下這些,而當我們開始寫故事的時候,我就會詢問(他們)是否會有人遭遇到一種情況,需要你們?nèi)ゲ扇⌒袆?,以及是否存在將這樣的事件關聯(lián)到我們的科學現(xiàn)象的方式。我們還有很多列在單子上的東西,沒法放進電影里,但我們的歷程就是如此開始的。
學術趴:每種元素所生活的社區(qū)都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請您與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在場景設計方面的一些考量吧。
彼得·孫:沒錯,我們出于敘事考量創(chuàng)造了片中的城市,同樣也由此設計了主角爐小焰(Ember)。她最害怕什么?當然是個到處都在流水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設計該部分故事的思路。與此同時,我們也極力為動畫增加趣味性,像是颶風體育場的外觀該如何設計?有天我們的美術指導畫了個小小的龍卷風,再把它改成建筑。當下我就覺得超合適!那是個為風元素設計的風型建筑,同時又很卡通很有趣,一眼就能明白它的含義。

總之影片既融入了有趣的創(chuàng)意,這些設定又有效支撐了故事。就像烈火鎮(zhèn)是個溫暖的社區(qū),火焰令人感到舒適,到處都是橙色和紅色。可一旦爐小焰(Ember)來到元素城,一抹暖色融入藍色汪洋,猝然的轉變令她無所適從。

學術趴:在片尾名單上,我發(fā)現(xiàn)上面寫著“Thanks for sharing the stories with us”(感謝和我們分享你們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從你們團隊內(nèi)部來的嗎?
彼得·孫:這些故事來自皮克斯的員工。團隊里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有來自巴西的、中國的、荷蘭的等等。他們和我們分享了許多不同故事,關于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關于家庭、關于旅行、還有移民等等。有很多故事都影響到了影片的劇情。
學術趴:談及故事的來源,《瘋狂元素城》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您自身在紐約的生活經(jīng)歷。您覺得這段經(jīng)歷是如何影響您執(zhí)導《瘋狂元素城》的?
彼得·孫:個人的經(jīng)歷是創(chuàng)作的種子,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觀念。我過往的種種經(jīng)歷、靈感和碎片被交給團隊,由大家培育長大,在此過程中浸潤豐富的養(yǎng)料,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這讓我心潮澎湃。這也是觀看這部影片的樂趣所在,它充滿了其他各種各樣的角色和情節(jié),而這由大大豐富了主線故事。這就是我構思元素城的主要理念之一。

大城市的特點是有很多社區(qū),而它們之間需要彼此協(xié)作。這種信念令我們的團隊也感同身受。你在紐約總能了解到家庭社區(qū)團結一致或四分五裂的下場。所以我一直在尋求融洽的團隊合作,讓大家聯(lián)合在一起,朝共同的目標努力。這很大程度上需要你保持開放,保持有趣。
動畫制作是持續(xù)多年的工作,所以要是太無聊太艱苦,過程就會變得無比困難。你需要保持活力,保持有趣和開放,讓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
學術趴:在您曾經(jīng)的采訪中提到,您和母親一同在電影院觀看動畫《小飛象》時,您母親即使不需要翻譯也被動畫所打動。我們始終相信這或許就是動畫最大的魅力之一。非常好奇,動畫或者說制作動畫對您而言,意味著什么?
彼得·孫: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動畫的力量來自視覺敘事,來自圖像和靈感的溝通,這是我從小到大關于繪畫最喜歡的一點。不僅僅限于“溝通”,動畫能將我們的生命體驗轉變?yōu)樗腥硕寄芄缠Q的存在。這一點真的很了不起。你說得對,這是我關于動畫最愛的一點。而即便是最基礎最底層的動畫制作,當你成功創(chuàng)造出某樣事物、塑造出某位角色,它依然會讓你獲得難以想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們的團隊用了7年時間創(chuàng)造這些角色,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我們沒有實拍任何內(nèi)容,角色都是由我們大家制作出來的。這就像你孕育了一個孩子,教它在學校乖乖,教他多多運動,好好吃飯。現(xiàn)在他終于長大要去大城市了。我說“上路吧孩子 ”。從頭開始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項目給了我難忘的體驗,一切是如此真切、美妙。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