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文比外文難學,粵語比普通話難學?
果殼?作者:劉思琪
2023-08-26 08:34

很多外國人覺得中文難學,因為怎么也掌握不好聲調。普通話有四聲,粵語有九聲六調,閩南語有八聲七調……究竟什么是聲調?會說一門聲調語言,有什么好處嗎?
?

?
不同語言表達聽不懂時,說“聽起來像____語”:中文絕對在食物鏈的頂端|thelanguagenerds.com
?
聲調與音高
?
語言學將聲調語言定義為“通過音高變化區(qū)分詞匯或語義”的語言。聲調語言在東亞、東南亞、非洲、美洲原住民語言、太平洋島國中比較常見。無聲調語言也會用音高表達情緒,例如驚訝、欣喜時音調較高,沉思時音調更低;或者用音高區(qū)分陳述句和疑問句,疑問句句尾上揚。但此時的音高不改變單詞的意思,因此它們不屬于聲調語言。
?

?
無聲調(白)、簡單聲調(粉)、復雜聲調(紅)語言的分布|世界語言結構地圖集(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WALS)
?
換而言之,如果一種語言中,同樣的發(fā)音搭配不同的音高組合,表達的意思不同,這種語言就有聲調。最經典的例子便是普通話的媽(mā)麻(má)馬(mǎ)罵(mà)。
?
語言學家趙元任發(fā)明了聲調的五度標記法,將說話時的音高與五線譜的譜線大致對應,再把五根線標記為數字1-5,1為最低音,5為最高音,如此標記聲調。這樣,普通話中一聲(陰平)為55,二聲(陽平)為35,三聲(上聲)為214,四聲(去聲)為51。
?
粵語的六個調類也可以用五度標記法表示,分別為一聲(陰平,詩si1)55/53、二聲(陰上,史si2)35、三聲(陰去,試si3)33、四聲(陽平,時si4)21、五聲(陽上,市si5)13、六聲(陽去,事si6)22。
?

?
普通話和粵語的聲調用五度標記法表示|豆瓣 @?回囘囬
?
統(tǒng)計發(fā)現,在各種聲調語言的歌曲中,詞語的聲調都多少與旋律走向對應。其中粵語和祖魯語歌的對應程度最高,達到了92%;而其他有統(tǒng)計數據的語言(例如泰語、傣族語、埃維語[通行于加納、多哥、貝寧等國]、加里語[Gawri, 巴基斯坦北部民族的語言])中,也都有50%以上的歌詞聲調與旋律走向相同。
?
雖然普通話歌曲還沒有相關統(tǒng)計,但是有一個研究讓普通話使用者聽歌,設置與漢字聲調相符或相反的旋律走向,檢測受試者的腦電波活動。例如歌詞為“魚雷”,“雷”對應的旋律有[簡譜]36(相符)與63(相反,聽起來更像“魚類”)兩種。腦電波結果顯示,旋律與聲調相反時,聽者會產生警覺,與對話中聽到錯誤發(fā)音的腦電波特征一樣。
?

?
粵語流行歌填詞講究協(xié)音(口語:啱音),而粵語版的麥兜主題歌是經典的“不協(xié)音”歌曲丨h(huán)k01.com
?
既然聲調是相對音高的變化,歌曲的旋律與歌詞聲調選擇也多少會互相影響,那么會說聲調語言,對唱歌有幫助嗎?
?
有——但也有代價。
?
講聲調語言的人對旋律更敏感,
?
但對節(jié)奏更不敏感
?
耶魯大學、奧克蘭大學、杜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收集了近50萬份音樂測試(themusiclab.org)的結果,與受試者的母語比對,研究聲調語言對樂感的影響。
?
樣本的49萬多人中,母語囊括了普通話、廣東話、越南語、約魯巴語等19種聲調語言,以及英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瑞典語、日語等35種非聲調語言(此處包括音高重音語言;具體討論見下文)。之前發(fā)表的數十篇論文的樣本量都較小,受試者母語以中、英為主;而這篇論文的數據點更多,覆蓋語言更全面,因此研究成果更加可信。
?
這份音樂測試由三部分組成:旋律辨別、音準程度、節(jié)奏感。在旋律辨別中,每道題會播放三個旋律。它們取自不同調性,也就是說絕對音高都不相同,但相對音高有兩個相同,一個不同。受試需要選出不同的一個。對于音準測試,每題播放兩段同一首歌的錄音,他們要選出哪個唱得更跑調。在節(jié)奏感測試中,他們會聽到兩段相同的音樂和合成的打節(jié)拍的聲音,一段中節(jié)拍聲快一些,另一段慢一些。他們要選擇節(jié)拍與音樂速度更契合的一段。
?

?
調查數據來源于The Music Lab網站,其logo是用高音譜號連接的大腦與地球丨themusiclab.org
?
研究發(fā)現,母語為聲調語言的人,在旋律辨別測試中的得分高于母語中沒有聲調的人。但同時,他們的節(jié)奏感也明顯更差。音準測試的結果則沒有明顯區(qū)別。
?
或許,是來自特定國家、說特定母語的人都學了樂器,從而訓練出了更敏感的聽力?測試的背景調查也考慮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于是將受過音樂教育的人與沒有相關背景的人群分開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不變。也就是說,的確是聲調語言,造成了對旋律更敏感。
?
這些結論是符合聲調語言的特性的。聲調與音高有關,但它并不像唱歌或樂器演奏,要精確到某個音是否跑調。同時,有研究發(fā)現,比起一個音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說聲調語言的人更注重它的音高。所以,母語使用聲調的人,更容易分辨大致的音高,但還無法細致到能精準分辨出音樂的每個音符,而節(jié)奏感則相對更弱。
?
旋律感強,學聲調語言會更容易
?
羅馬大學的團隊則想知道:母語是非聲調語言的人,如果旋律感強,學起聲調語言來會更方便嗎?他們找到46名學生,分別做了旋律感測試和普通話聽力測試——聽兩個單字,回答兩者讀音是否相同。
?

?
歪果仁:nī hào和nǐ hǎo真的有區(qū)別嗎丨自制,借鑒ltl-school.com
?
結果顯示,旋律感確實有幫助。在普通話聽力測試里,發(fā)音不同的字組被分辨出的正確率,高于發(fā)音相同、聲調不同的字組。而對于聲調不同的組合,旋律感測試得分越高,分辨聲調的準確度也越高。
?
在學習聲調語言的過程中,只要能聽出自己的聲調和標準有出入,學生就有機會改正;而如果聽聲調時辨識能力受限,學習則會比較艱難。
?
所以,如果受過音樂訓練,或者天生對旋律感知比較強,在學習聲調語言時應該更有優(yōu)勢。
?
等等,聲調語言,是絕對的嗎?
?
除了嚴格的聲調和非聲調語言,還有一個類別:音高重音語言。主要例子有日語和挪威語。在英語等非聲調語言(強弱重音語言)中,一個詞的不同音節(jié)有輕、重音,主要體現在重音的聲音更大更長,輕音的聲音更小更短。例如PROcess(名詞,“過程”)與proCESS(動詞,“加工”)的詞義便靠重讀區(qū)分。
?
而音高重音語言不同于強弱重音語言,它們的重音主要體現在音高不同。嚴格的聲調語言中,每個音節(jié)都有自己固定的聲調,與詞里的位置無關;而在高低重音語言中,一個詞里每個音節(jié)的音調取決于它的位置。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挪威語等都是音高重音語言,日語中有20%左右的詞有音高重音,因此一般也歸到這一類。
?
然而,權威數據庫“世界語言結構地圖集”(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WALS)又把音高重音語言和二聲調語言(只有“低至高”和“高至低”兩個聲調)統(tǒng)稱為簡單聲調語言。
?

?
上海話:簡單聲調還是音高重音?丨wu-chinese.com
?
可見,聲調還是相對的。
?
聲調語言的定義是:通過音高變化區(qū)分不同詞匯或語義的語言。但是以普通話這個學界公認的聲調語言來說,區(qū)別不同詞語,靠的不全是聲調。
?
有研究發(fā)現,母語使用者聽到對方用錯聲調時,產生的不便最多和讀錯一個聲母或韻母相當,甚至可能更低。聲調固然能減少一些歧義,但是同發(fā)音、同聲調的字也有很多,還是需要上下文輔助理解。Bi ru zhe ju hua, sui ran ma fan le dian, dan ni ye neng du dong ya.
?

?
圖丨自制,gif來源tenor.com
?
說到底,這些類別都是人為定義的:將語言分為聲調和無聲調語言、將說話的音高分成五級、將一聲定義為55(而不是44甚至4.5-4.5),固然有一定真實依據,但也是為了方便語言學家進行研究、交流,而劃分的類別、制定的標準。
?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哪種語言,不妨放輕松,大膽說。聲調標準固然好;聲調不夠標準,也不要因此就張不開口。畢竟語言是為了輔助思考和交流,很多老外說著音調奇奇怪怪的普通話,我們不也能聽懂嗎?







[責任編輯:季爽]

來源:重慶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