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教育,對一個普通人意味著什么
我出生在皖北農村
一個非常普通的,在大人的世界里可以定義為貧窮的家庭
爸媽都是農民,爸爸初中沒畢業(yè),媽媽只進出過學校幾天
這個出身很重要,如果你聽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
寒門子弟通常有兩條路
不擅長讀書的,都早早下了學,進廠、做農民,他們要掙錢,越早越好
農村不比城市,父母可以給你報興趣班,補習班,像我大伯家的孩子,一個學了畫畫,一個學了音樂,后來也都走了藝考生的路線,文化課就可以不那么拼
而我和我弟,一個成天悶頭啃課本,一個連初中都沒上完
家里沒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壓根不知道有藝考這條路可選(貧窮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的拮據(jù),而是資源和眼界的局限)
我不夠聰明,但我夠聽話,尤其是長輩的話
我爸說“笨鳥先飛”我奶奶說“吃口饅頭爭口氣”
大抵的意思就是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加上我確實不適合下地,在太陽底下待個小半天,就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脫皮
而讀書寫字考試這些事,我能做的下來
所以我很清楚,留給我的路,只有讀書這一條,而且只能靠自己
我沒有參加過一次補習班,也幾乎不會額外買資料
只用最笨的方法,就是看課本,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一遍又一遍地看
從村上的小學,到鎮(zhèn)上的中學,縣城的高中,外市的大學
一級沒跳,一級沒留
我在讀書這條路上,走的算是順利的
?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
這條路之所以走的通,靠的不是我個人的努力
而是幸運
我們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深沉地信奉著“勤勞致富”
一代又一代地面朝黃土背朝天
他們的思維很簡單
冬天種下麥子,夏天收割,變成糧食和金錢
然后種下豆子玉米,秋天收割,變成糧食和金錢
總之,種下去的東西,一年之內都能看得到收成
而讀書不像種地,它不是今年讀了,明年就能換成錢
在看到它帶來收益之前,有著長達十幾年的金錢投入
考上了還好,考不上,就等于是白白花了那么多錢
倒貼的事,很少有家庭愿意承擔
尤其是女孩
本身,很多父母都覺得養(yǎng)女孩是倒貼的
辛辛苦苦,養(yǎng)的再好,到頭來不過是潑出去的水
很多人不止一次在我爸媽面前提起
“你家那女孩子,讓她讀那么多書干嘛,將來不還是嫁人,白替別人家養(yǎng)”
爸媽總是傻呵呵一笑“她愿意讀,砸鍋賣鐵我也會供她讀”
在農村,讀書,接受教育有一個隱形的門檻
叫做開明的長輩
好學生的標準和代價
我讀過的那些學校,衡量好學生的標準只有一個
考試成績好
只要你能拿到比別人高的名次,考出比別人高的分數(shù)
沒人會管你跑步是不是同手同腳,一天喝幾口水,交不交得到朋友,心理是不是健康
他們不關心教育,只關心數(shù)字
名次和分數(shù)成了衡量一個學生價值的全部標尺
成為這種體系下的好學生并不難
只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數(shù)字上就好
數(shù)字帶給我的高光時刻
我都沒什么記憶,也許是因為過于普遍了
然而數(shù)字帶給我的羞恥和困惑卻牢牢地扎根在記憶深處
數(shù)學立體幾何,滿分150,我考30多分
物理化學生物,滿分300,我考不到100分
我一度以為自己笨到沒得救,也認為這些學科實在是艱深無聊
直到多年以后,當它們脫離開考試,名次,回歸到生活之中
我才發(fā)現(xiàn),難的是考試,無趣的是老師
一味關注數(shù)字,毀掉了一個學生對于那一類知識的熱情和探索
也遠不僅于此
?
好學生自帶關注度,很多陌生人都認識你,而你從來不用刻意討好誰
老師們都對你極盡溫柔,呵護,而你從來不用主動為自己爭取贊許和欣賞
你需要做的永遠只有一件事,考好試
只是那些年,沒人告訴你
所有其他事情,都很重要,都需要學習
這個真相從進入大學,這個好學生的合集之后
你才會慢慢窺見個冰山一角
當身邊人聊起安妮寶貝、唐七公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時候
你只知道魯迅原名周樹人
當身邊人用著ios系統(tǒng)翻外網的時候
你還不知道怎么用百度百科搜索需要的資料
當身邊人換了一個又一個男女朋友的時候
你還在為雞飛狗跳的宿舍關系抓狂
當身邊人組織同學合作一個項目的時候
你還在為四六級分數(shù)沒誰高而沮喪
……
一個巨大而陌生的世界向你涌來
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并不是很清晰
可以遲到,可以逃課,可以把短假拼成長假
讀書不為了考試
考試只求過
老師對所有學生都一臉“眾生平等”相
畢業(yè)之后,有人繼續(xù)升學,有人找工作,有人北上廣深,有人回老家,有人考編制,有人考公務員
進入職場之后,你的上司學歷可能沒你高
比你漲薪快,賺錢多的,不一定有你拼
逢年過節(jié)長輩們問及你混得怎么樣
通常會投來不理解的眼神
“你當年成績那么好,你上了大學,怎么還沒人家進廠的工資高”
所以,上那么多年的學干嘛
???
?
讀書,教育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
工作3年以上的人,都經歷過理想的破滅
現(xiàn)實讓他們不得不接受
會讀書≠會賺錢
學歷≠薪水
社會考核一個人的標準要寬泛、復雜得多
“為什么曾經的好學生,進入社會反而混得不好”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
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他們除了考試,啥也不會
他們當年為了考好試,啥也沒能學會
?
所以教育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還有必要讀書嗎
?
我們先退回到一個不發(fā)達的省城的農村的普通家庭的普通智商的孩子來說
除非教育制度改革,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生存的人為目的
而不是教出能考高分,給學校提高升學率的人
否則,留給他們的前途,可能還是90年代初期的,努力成為好學生
死讀書,讀死書,考高分,上大學,上本科甚至雙一流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更大概率接近所謂“成功人生”的唯一出路
但是,這只是教育和讀書所能帶給一個普通人的最外在,最務實的好處
其實也是非常有限的
靠讀書和受教育實現(xiàn)階層跨越,貧富躍級的終究是少數(shù)
大部分的人還是做著普通的工作,拿著普通的薪水,過著普通的生活
而一個普通人能從讀書和教育中獲得的不該止于此
?
這里開始,我們要從學校教育擴大到終生教育的維度
教育,讀書,更為根本的意義
我覺得是學習能力,獨立判斷和思考的能力,自我認知
?
學習能力:
學校里的系統(tǒng)教育,有其局限性
但它勝在系統(tǒng)化
日復一日地坐得了十幾年的冷板凳,收獲到的可以不止是怎么考高分
還有如何學習一門陌生的課程,如何思考、解決一個問題
這些,在當時只能體現(xiàn)為拿高分
但是對于日后多年的自我教育卻是一個很好的地基
不同學科的知識也許沒有那么多的共通性
但是,良好的學習能力卻可以應用到任何一個陌生的領域
珍貴的,就是這種學習能力,以及保持學習的能力
你永遠可以從0開始
當你面對一份全新的工作,你可以通過學習勝任
當你對某個事物產生興趣,你通過學習甚至可以成為業(yè)余的“專家”
(持續(xù)在一個領域投入,達到1萬小時,誰都會成為專家,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以此來說明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應該是貼切的)
當你困惑于人際關系,困惑于生死意義,困惑于種種生活命題
你可以通過學習,解惑
沒有什么新知識和新智慧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很多年前的人都經歷過
也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要你愿意去找
?
獨立判斷和思考的能力:
除了學校教育
家庭,職場,人際交往,電影,書,音樂,大自然
教育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
隨著時間的累積
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看過的每一段文字,每一段影像
走過的每一個地方,看過的每一處風景
會像細沙聚集起來
形成你的智慧沙丘
你會從最開始的,面對一個問題只是全盤接受別人的答案
到擁有自己的批判和辨別力
一個包包對于你的意義可以只是用來裝隨身用品
而不是彰顯身份和地位
出現(xiàn)一個網絡熱點話題,一個社會新聞
你可以不必成為一個鍵盤俠或者一片雪花
在人們普遍選擇結婚或者普遍倡導單身至上的時候
你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成年人和孩子最明顯的區(qū)別就在于
可以自己做判斷,做選擇,并獨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
?
自我認知:
古希臘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話“認識你自己”
這和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是一個意思
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了解世界是同時進行的,也是相互起作用的
當你通過旅游,看書看電影,了解到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有著什么樣的價值觀
你會多一個選項,多一份勇氣
“也許我可以做類似的事情”
很多時候,不是沒有選擇
而是你不知道你可以有什么選擇
教育和讀書就是一個“知道更多”的過程
?
但是知道得越多,并不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得到更多東西
而是為了做出更精準的選擇
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你只有一副身體,一個腦袋
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一年只有12個月
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
你不可能既享受家庭生活的安全感
又想要獨身的自由
?
今天,網絡發(fā)達,獲取信息越來越方便
交通發(fā)達,去更遠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越來越方便
這都意味著,即便是作為一個普通人
獲取知識,接受教育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是好事
但是共存的一個問題就是
存在一種假象
我們看到社交媒體上
有人從大廠裸辭去做全職博主
有人騎行流浪中國,流浪世界
有人出家,有人出國
有人考編考公,有人逃離體制內
有人整天高喊女性主義,單身主義
還有人手把手教你怎么找個好老公,生個好baby
……
是不是覺得選擇越來越多了
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像也無所不能了
可是當你真正開始去做
才會知道,手機里呈現(xiàn)的只是別人生活的一個片段
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真實的他的全部,甚至他是真實的還是人設
所以你無從知道他所鼓吹的是否適合你
這種情況下,你比沒有選擇,一無所知的時候
更加困惑,更加一無所獲
這是碎片化接收信息的弊端
不了解全局,或者只是了解一個剖面
有時候比什么都不知道的危害還要大
?
如果有可能,花半天的時間讀一整本書
而不是刷好多條新聞和短視頻
花很多時間投入一段真實的關系
而不是幻想著無數(shù)種可能的關系
越快的時代,越需要慢下來
?
教育,讀書,于一個普通人來說
大概就是,通過開智,能在這個兵荒馬亂的世界中
以自己的節(jié)奏辟一小塊凈土
開一朵不為誰而香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