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努力不用強調(diào),學習方法才重要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要努力學習,但是幾乎沒有人把怎么努力學習的面紗給揭掉。所以,這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好多家長和學生,把努力給簡單化了,錯把精神態(tài)度,等同于執(zhí)行能力。最努力學習的,往往是學習效果比較差的。反而努力程度適中的,學習成績最好。就像努力工作,未必有很好的工作成就。
道理不言自明。
由于每個人的頭腦不一樣,雖然看到的是同一個事情,但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分析結(jié)論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大不相同。
所以,學習方法遠比努力更重要。正確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快、更好、更輕松地掌握學習內(nèi)容。但是你和學霸取經(jīng),他們說的方法都很普通,平平無奇,和自己想法差不多啊。
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你猜,我接下來要怎么寫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呢?
或者你來寫,要怎么介紹。大概率和我想法不一樣。
因為我前不久才讀過《莊子》,我記得有個“庖丁解?!钡墓适拢浅F鹾线@個主題,所以我打算以此來解釋。
然后我會考慮讀者的閱讀水平,決定不放原文,而是直接用譯文。即使譯文會失去許多韻味,但能被讀者理解的內(nèi)容,才是有價值的。
我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告訴大家,也體現(xiàn)了執(zhí)行能力和學習方法的細節(jié),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知識儲備,我讀過莊子,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二是記憶力好,我記得庖丁解牛大致講了什么內(nèi)容。
第三是善于內(nèi)化,我能將學習和解牛聯(lián)想到了一起。
第四是換位思考,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看問題。
雖然是電光火石間就決定的事情,但我想讓讀者知道,表面上很簡單的事,也有非常多講究的東西。
學霸對自己的學習方法輕描淡寫,倒也不是藏私,而是由于習慣成自然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就覺得沒什么可說的。不過據(jù)我的觀察,特別這幾年來和眾多讀者交流的經(jīng)驗,讓我發(fā)現(xiàn)大家事情做得不好,減肥、健身、醫(yī)療乃至學習,都是因為忽視了最基礎(chǔ)的事情。
一談事情,就是含糊不清的,沒有細節(jié),抓不住關(guān)鍵點。因為忽視了最基本的細節(jié),在尋找方法的時候,也總是奔著高大上的去。誰道貌岸然、光鮮亮麗、頭頭是道,就選誰。這么多年過去了,就是一直在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而極少人能學到教訓并學精的。
所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太正常不過了。但比不障目,見泰山,還有更高的層次。
你看,寫了這么多,我還沒把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你。故事是這樣的:
庖丁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fā)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jīng)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jié)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你的技術(shù)怎么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這已經(jīng)超過了對于宰牛技術(shù)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于牛體的結(jié)構(gòu)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后,(見到的是牛的內(nèi)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
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愿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jié)構(gòu),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jié)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jié)構(gòu)。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jīng)絡(luò)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jié)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
技術(shù)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shù)一般的廚工每月?lián)Q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shù)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牛身上的骨節(jié)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并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那么在運轉(zhuǎn)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里難以下刀,就十分謹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jīng)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huán)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p>
梁惠王說:“好??!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yǎng)生之道啊。”
庖丁是不是把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講得很清楚了呢,而梁惠王就像問學霸如何學習的人。梁惠王也有幾個特別好的點:
第一,他知道庖丁的技藝高超,而且有非比尋常之處,所以才問。
第二,他善于提問,不是直接請庖丁講解牛方法,而是問如何訓練出這么高超的技藝,問的是過程。
第三,他能舉一反三,從解牛之道,延伸到了養(yǎng)生之道。
庖丁講了很多細節(jié)的東西,不是含糊帶過,所以我們是可以復(fù)制,模仿他的訓練過程的。
學習也一樣。只要我們遵循基本的學習流程,正確的訓練方法,假日時日,也都可以成為學霸。這里面不存在什么玄虛的天分,或者獨家秘訣。
有天分的人,是可以無師自通的,這種人極少,我也不是。一般人就需要老師,老師點撥以后,進步就很快。所以如果能遇到頂級的老師,那么就能給你指點一條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如果是水平稍差的老師,那會就會讓你走的不那么直接、高效。如果是水平極差的老師,那從一開始就會被帶到溝里去了。
這個老師,是廣義的老師,包括家長和任何不當老師但又能給學生提供指導的人,也包括書籍。像我,現(xiàn)在就把毛主席、老子、莊子,當成我的老師,而且是天下間最厲害的老師。
初一的時候,我就覺得老師沒教這個東西,自己跑去書店找相關(guān)的書。這種書特別少,最終我只找到一本《學習的策略》。全書沒有任何一點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但正是我朝思暮想的學習寶典。我用幾個月攢了27塊錢,生怕被別人買走了,天天跑去書店翻,確保它還在,萬一不在了,也多少能吸收一點。
記得差不多湊夠錢的時候,我和老板說,幾天后我就能來買了,一定不要賣給別人哦。老板說你有多少,我說有24。老板就說,就賣給你吧。我非常珍惜它,雖然內(nèi)容現(xiàn)在看來也有點粗制濫造,但我從那時開始就特別注重學習方法了。
在教育學習過程中,是否能留意一些異常的細節(jié),會不會思考,是很重要的。
通常,進步就發(fā)生在我們覺得困難或者奇怪的地方。如果不困難、不奇怪,我們就不會腦洞大開,契機就不會出現(xiàn)。
總的來說,努力學習是不用強調(diào)的,強調(diào)努力是因為沒有學習方法可以研究了。
反之,進入研究學習方法的門里,就會發(fā)現(xiàn)一山還有一山高,永遠有更好的方法。我們的目標,應(yīng)該是不斷提升學習方法的層次。就像練武功,要從基本內(nèi)功心法練起,再逐漸過渡到高層次的內(nèi)功心法,招式其實不重要。
不斷地學習學習方法,不正是努力的最佳體現(xiàn)嗎?既有對學習的付出,又兼顧了對學習的思考,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高質(zhì)量的學習方法,永遠吊打低質(zhì)量的努力。你應(yīng)該怕的不是那些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努力還能比你做得更好的人。
如果我們和別人比努力,特別條件遠不如別人的時候,是永遠比不過的。條件好的人,不僅可以自己努力,還有很多助力。但如果你真是諸葛亮,別說三個臭皮匠,三千個大學教授都比不過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制勝之道,在這里。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善,也可以解釋為善于把握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把握得準確了,必然無往而不利。
請先思考學習方法,再談努力的事情。等你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發(fā)現(xiàn),好像也不需要太多努力。
我們不談虛的努力,只談實在的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