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微波爐“登天”再創(chuàng)世界第一,格蘭仕如何塑造全球標桿?

【藍科技綜述】進入21世紀,中國家電業(yè)從“制造”向“智造”轉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技術創(chuàng)新、品牌全球化到場景生態(tài),中國家電業(yè)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距離在航天層面應用的產品,很多企業(yè)都無法達到這個高度。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2021年10月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3名中國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將要完成為期六個月的飛行任務,航天員們的起居飲食再次受到國人的關注。而作為在中國空間站中為航天員們提供三餐營養(yǎng)飯菜的重要工具,格蘭仕航天微波爐成功“登天”,讓整個家電行業(yè)也為之振奮。
要知道,從立項到第一臺航天微波爐進入太空,格蘭仕花費了整整10年的時間。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這也是格蘭仕不斷取得創(chuàng)新突破、產業(yè)鏈逐步實現(xiàn)自主可控的關鍵十年。
從行業(yè)角度分析,航天微波爐隨航天員“登天”,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甚至具有劃時代意義。這不僅預示著中國家電行業(yè)有能力進入航天領域日常應用,也標志著中國家電品牌,正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引領之勢。
格蘭仕創(chuàng)中國家電業(yè)登陸航天的第一
實際上,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順利進入太空,可以追溯到1961年。早已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微波爐,為何卻在登上太空空間站時卻姍姍來遲?
據(jù)了解,根本原因在于載人飛船對于每件貨物的體積、重量、抗震性能等都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例如,如何在2000Hz高頻振蕩的環(huán)境下,保證產品功能的正常運行;如何才能在失重的情況下,讓微波爐正常工作,而且達到能耗與效率的平衡,以及如何跨越格蘭仕每平方厘米不超過0.7毫瓦的內控標準,用接近0毫瓦的技術,避開空間站W(wǎng)i-Fi的頻段,避免干擾?
一系列技術難題的順利攻克,都說明航天微波爐的成功研發(fā),絕不是在普通的微波爐產品上,進行簡單的升級改造,而是格蘭仕研發(fā)團隊在微蒸烤領域上的全新探索與技術突破。
“有機會給國家做點貢獻,也是一種榮譽?!被仡?0年前接下航天微波爐這一“登天”任務,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如是說。
格蘭仕十年磨一劍,只是為了成功將航天微波爐送至太空。很顯然,這只是格蘭仕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堅持獨立自主謀發(fā)展的一個縮影。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正是格蘭仕甚至我國家電品牌走向自立自強的內核。
以格蘭仕自主研發(fā)磁控管為例。據(jù)了解,當1998年格蘭仕做到產銷世界第一之時,稱為微波爐“心臟”的核心部件磁控管技術卻還被發(fā)達國家廠商牢牢控制。為了破解“缺芯”問題,將發(fā)展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格蘭仕痛下了“砸鍋賣鐵”都要研發(fā)出磁控管的決心。
次年,格蘭仕立項自主研制磁控管,大力發(fā)動國內專家和上游合作伙伴共同攻關,最終在曾經為軍事研究所研發(fā)配套電鍍的專家指導下,解決了電鍍銀、鎳、銅等不耐900℃高溫的技術難題,確保了量產微波爐的電鍍質量。
不過,格蘭仕隨后又相繼遇到了工業(yè)基礎配套過于薄弱,原材料絕大部分需要依賴進口的問題。而且,微波爐產品供應鏈以及生產設備配套不夠齊全,也無法支撐格蘭仕的產能需求。為此,格蘭仕甚至不惜短期犧牲自己的利益,主導推進并完善了行業(yè)的供應鏈生態(tài)。
與此同時,格蘭仕也組織了一批設備骨干團隊,把絕大部分生產線設備通過自主研發(fā)、生產、制造出來。正是這樣,格蘭仕通過不斷地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先后解決了原材料、供應鏈再到生產線配套的系列難題,從此徹底提升了生產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格蘭仕在航天微波爐成功登入太空后,人們對于未來外太空廚房的無限遐想,也讓格蘭仕提出的“宇宙廚房”概念備受熱捧。據(jù)了解,格蘭仕DR空氣炸微波爐,便是格蘭仕基于航天微波爐最新科技成果推出的“宇宙廚房”概念產品。
格蘭仕太空微波爐技術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哪里?
人類登上太空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實際上,登上空間站的家電品牌卻并非只有格蘭仕。早在1960年10月,惠而浦也接到一筆特殊的訂單:航天局秘密要求惠而浦制造一整套能在太空運作的定制廚房。為了完成在零重力條件下運作的廚房設備,科研團隊奮戰(zhàn)近十年,最終成品包括一個小型冰箱、冷凍柜、三腔烤箱、自熱水系統(tǒng)、食品儲存柜和干濕垃圾處理裝置。
盡管1969年,惠而浦的系列航天產品驚艷亮相后,也令全世界為之驚嘆,但是在食物加熱效率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從過去到現(xiàn)在,太空食品加熱的手段早已發(fā)生了顛覆式的改變。過去在太空,航天員并非沒有辦法吃上熱飯熱菜,直到后面技術更新,食物加熱的時間也從10余年前的4個小時,縮減到1個人的一餐飯,大約需要加熱半小時。
如今到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擁有了全新的微波爐加熱方式,只需要7分鐘內便能完成3名宇航員的一餐主食。由此可見,格蘭仕在微波爐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與革命,已經突破了行業(yè)歷史水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技術標桿。
其二,進入航天空間站的家電產品,是國家層面精心甄選的品牌,代表國內家電行業(yè)的最高技術水平,這背后是格蘭仕的創(chuàng)新基因在驅動。
據(jù)了解,格蘭仕一直在技術創(chuàng)新與智能制造轉型方面不遺余力。例如,2019年,面臨“卡脖子”問題時,格蘭仕開始布局芯片。據(jù)介紹,格蘭仕投資的科技公司從芯片到處理器,再到邊緣計算,已經全方位推動了商業(yè)化。
2020年1月,由格蘭仕和恒基(中國)、賽昉中國共同投資的躍昉科技正式落戶順德,并投資建設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也標志著格蘭仕從設計、研發(fā)到生產,全部自主化。目前,躍昉科技已經推出兩款國產開源芯片“BF-細滘”、“NB-獅山”,讓其“造芯”夢想逐步落地。
靠創(chuàng)新基因布局全品類健康家電,也成為格蘭仕更廣闊的愿景。格蘭仕厚積薄發(fā),是背后創(chuàng)新基因落地開花的結果,是一個企業(yè)永續(xù)經營的根本。
本文原創(chuàng)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wǎng)站及平臺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