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建立速度最快的耳機品牌,款款熱點

最近有部《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電影走熱,其實是一部關(guān)于世界頂級搖滾樂隊QUEEN的傳記片,沒想到的是該片的走熱讓原著書籍國內(nèi)譯版直接斷貨。如果不是電影的走熱,第一版國內(nèi)譯本都不知道賣到什么時候。
我們再把歷史的時針回?fù)艿?985年,中英關(guān)系開始走熱,文化交流是常見外交常見手段之一。彼時的國內(nèi)流行樂還停留在鄧麗君的時代,對于搖滾也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通過卡帶長過見識。
英國給出了皇后樂隊和威猛樂隊讓咱選,無奈因為皇后樂隊的形象太過狂野,咱朝選了形象更健康的威猛樂隊,后者也成為第一支來華的西方樂隊。盡管如此,威猛樂隊的到來也堪稱火爆,大有后來魔巖三杰去香港演出的盛況。
皇后樂隊雖然沒來成,但那一晚的觀眾里有幾個年輕人被震撼了,比如崔健、比如竇唯、比如高旗,作為國內(nèi)最早一批見識歐美搖滾的年輕人,他們知道搖滾在國內(nèi)也能成功,后來的后來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了。
聊這些無非是想告訴各位音樂的魅力,音樂不能當(dāng)飯吃,聽音樂也不能就能成為音樂人,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位喜歡音樂的人都是文化的傳播者。耳機也是如此,有些人不大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燒耳機,我想即使是他們自己也不一定能理解,但都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在寫這個和本文沒卵關(guān)系的開頭時,我正戴著老人家的水黃鸝聽著柳拜樂隊的歌有感而發(fā)。
?
一、開箱及產(chǎn)品部分

Oriolus其實有中文名歐睿思,不過沒人會這么叫,只會叫老人家,源于其創(chuàng)始人姓饒,有興趣可搜Orilus創(chuàng)始人專訪,專注音頻二十年應(yīng)該不是吹噓,不過也只是近幾年開始推自己的產(chǎn)品,這一推不要緊,黑黃鸝、銀黃鸝、灰黃鸝,還有本文的水黃鸝,每一款出來都是熱門。

包裝盒背后的信息有點非常規(guī),別人家的都是大段的中英甚至韓日語言,老人家可好,就這么直白。靈敏度112dB,阻抗18歐,一圈一鐵混合兩分頻,動鐵單元為婁式動鐵……懶得復(fù)述了,下文也不聊這些了。

目前這款水黃鸝的售價為1180元,是老人家耳機里最便宜的一款,一圈一鐵,標(biāo)配還是很齊全的;

相當(dāng)大的收納盒,做工不錯,只是塑料材質(zhì);

實際開箱時,耳機是這么放在收納盒里的,雖然這收納盒并不適合揣兜里,但國產(chǎn)耳機這兩年提升逼格真是很有一套;

線材是目前比較常見的銅銀混編線,逼格一般,L型3.5插頭倒是做的很精致;

如果不看說明會懷疑水黃鸝不支持換線,沒辦法,它的耳掛部分的插頭做得太精致,而且插得比較緊,拔的時候要掐住縫隙還得使勁用力;

之前玩灰黃鸝的時候都沒覺得老人家的耳機做的這么精致,雖然是定制公模,但它配得上渾然天成四個字,圓潤的光澤在拍攝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怎么講究就能出效果。

再欣賞一下水黃鸝的玉背,鍍金的LOGO已經(jīng)頗具殺傷力,論信仰的建立,沒有比老人家速度更快的了;

耳機內(nèi)側(cè)及濾管展示,做工如圖就不夸了。順便說說水黃鸝的佩戴,其公模腔體,個頭中等檔位,個人耳廓是偏小的,塞得比較飽滿但不脹痛,個人經(jīng)驗這佩戴是比較符合大眾的。
?
二、個人主觀聽感

先用咱沒捂熱的艾巴索DX120試聽一下,低頻有點硬,器樂分離度尚好,聲音開50才能感知明顯的下潛深度,聲底并不大厚實,凝聚感過得去,動態(tài)良好,聲場一般,差的是彈性,中國大鼓無感,西洋架子鼓可聽,音色飽滿,聽打擊樂不夠舒緩。
之前聽灰黃鸝的時候總覺得偏冷,這一次水黃鸝是偏暖的,但不算濃郁,密度還行,雖然欠缺一點柔和度,但素質(zhì)在這,細(xì)膩程度可感知陳醫(yī)生那深喉的換氣與磁性;聽女聲不失柔和度,齒音略顯明顯,多點潤感或許會顯得更甜美,最大的特點還是解析突出。
高頻相對于低頻要豪放一些,有不錯的亮麗程度和優(yōu)秀的器樂分離感,不過弦樂表現(xiàn)出的毛刺也是挺感人的,聽小編制欠點細(xì)膩,聽大編制有不錯的動態(tài),極高頻也有泛音可聽,而且整體也通透,就是有些粗糙。
?

搭老人家自家的DP100時感覺還挺大的。先說低頻的優(yōu)點,動態(tài)、器樂分離度依舊出色,整體氛圍也呈現(xiàn)出寬松的狀態(tài),下潛有一定深度,聲場有些拘謹(jǐn),樂感還不錯,聽《天地孤影任我行》整體感覺尚好,就是細(xì)節(jié)不夠細(xì)膩。在嘗試打擊樂的時候我忍不住先聽了ACG竟然挺驚艷,干凈利落、音色飽滿,這種驚喜一直在聽《500 Miles》(四兄弟版美國鄉(xiāng)村民謠)以及窮街的《18 and life》(金屬搖滾樂)時依然明顯,低頻細(xì)節(jié)有限,但吉他、貝斯這種中低頻樂器音色格外迷人,整體氛圍很養(yǎng)耳。
人聲方面換了前端后男聲柔和度變得明顯了,聽李志的時候很舒展,密度偏大,飽滿,貼耳,雖談不上醇厚卻依然表現(xiàn)出自然的解析;聽孫燕姿的時候感覺人聲更為突出,缺點和在DX120上有點類似,潤感略少,但情感的詮釋很到位,屬于圈鐵那種沒有刻意的強調(diào)解析的味道。
在DP100上的高頻上和DX120差別是最大的,不像DX120上那么干凈,器樂分離感也變?nèi)趿?,但是感覺更加順滑自然,基本上不會讓你有意去感受小提琴的鋸齒感,泛音部分也很少,整體通透感還是有的。

在用樂彼L4直推時一開始覺得低頻還比較驚艷,不算太深的下潛、尚算厚實的低頻以及明顯改善的彈性,聽中國大鼓不管是凝聚感還是彈性都顯得很扎實,不過動態(tài)有所退步,以至于在聽《天地孤影任我行》時的氛圍意境還不如DP100上有感覺;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這套搭配在聽《1973》這種歐美流行樂的時候比較合適,鮮明的節(jié)奏以及富有味道的旋律都值得贊美。
其實我已經(jīng)很喜歡水黃鸝在DP100上的男聲,不過L4給我的感覺更為真摯,位置很合適,醇厚感有所增加,細(xì)節(jié)點到為止,解析更為自然,聽李志時無論是他那濃濃的鼻音還是輕微的換氣都有畫龍點睛的味道。女聲方面就沒那么明顯的差別,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水準(zhǔn),但絕對不是坊間流行的女毒,這點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強調(diào)一下,水黃鸝的女聲是柔和略帶甜美,音染偏暖,素質(zhì)比較扎實,解析還是挺自然的。
高頻部分和DP100風(fēng)格大致相同,動態(tài)尚算良好,延伸感比較明顯,柔滑感優(yōu)先于亮麗感,弦樂類還算亮麗,加上有一定的厚度,整體談不上刺激,但不會給人明顯的BUG。

音質(zhì)小結(jié)
每逢新耳機個人******聽聽,順便煲機,水黃鸝也不例外。水黃鸝開聲是不錯的,溫潤感多過果機的數(shù)碼味。不過用不同無損前端伺候一邊后發(fā)現(xiàn)手機推得差了兩三個檔次。這樣說并不是說水黃鸝挑前端,至少在解析上手機是全然不夠的,只能說味道在。
水黃鸝雖然不怎么挑前端,但在不同前端上的差異化也挺明顯,這讓我難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首先得說無論大編制還是小編制它都不合適,某些特別的歌曲如西游記片頭曲《云宮迅音》之類伴有電子合成樂的高頻還是能聽的。
人聲我聽老外比較多,為了方便各位參考,我還是聽了陳奕迅、李志、孫燕姿、阿桑以及蔡琴,齒音和柔和感的控制還算得當(dāng),因為偏暖,個人覺得比灰黃鸝要好聽的多,在保持解析一定自然的情況下女聲略帶甜美,男聲看前端,出好聲不難,而且溫潤感隨著煲機深入會有明顯改善。
低頻表現(xiàn)是拖后腿的,其實倒不是聲場不夠或者下潛不深,換不同的前端這些細(xì)節(jié)的瑕疵都有可取之處,個人覺得其低頻的問題在于詮釋氛圍多過表現(xiàn)細(xì)節(jié),這種取舍明顯的在襯托人聲嘛。這種感覺歡迎參考八只眼版的《外婆的澎湖灣》,低頻的動態(tài)、瞬態(tài)、聲底厚度、器樂分離度都保持著較高的水準(zhǔn),彈性和凝聚感則中規(guī)中矩,但是人聲的質(zhì)感就可以自然的表現(xiàn)出來,而不是刻意加強解析。
所以如果讓我一句話來介紹水黃鸝,我只能這么說:“這是一副需要耐心的精致耳塞,人聲越聽越有味道;至于其它的好的壞的都有,談不上特點”。

三、整體總結(jié)
有段時間我很喜歡看演唱會,但我從來沒有去過任何一次現(xiàn)場,我害怕現(xiàn)場的位子不好,又害怕現(xiàn)場的氣氛太能蠱惑自己的感性部分,而御用錄像師的角度總能讓我隔著屏幕看到臺上那充滿情感的臉龐。
還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看各種樂隊的紀(jì)錄片,不管是偉大還是遺憾,我總能在保持著一定理性,而在影片結(jié)束后再戴上耳機釋放自己的感性,崇拜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的偉大與牛逼。
在我評測每一副耳機的時候同樣如此,換不同的前端,聽不同的曲風(fēng),斟酌不同的衰減,但也難免遇上心愛的SOLO而釋放感性。水黃鸝這篇寫的很困難,動輒就走神,一來一開始被它的外觀打動,二來它在不同前端上的細(xì)節(jié)變化甚大。強忍著盡量全面客觀的立場,艱難的聽完四款前端就直接點支煙循環(huán)任賢齊的《我是一只小小鳥》釋放自己,所以有了這不是總結(jié)的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