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沈陽的那句“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嚎~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嚎~”成功出圈,爆紅網(wǎng)絡(luò)。

從此,他終于可以甩掉“趙本山徒弟”的前綴,獨立擁有姓名。 屬于他的星光大道,正式開啟。
而另一個,就是劉謙。 他技藝精湛,但在今晚之前,還只是個籍籍無名之輩。 所以,董卿的介紹詞格外地長: “朋友們,接下來我要為您們介紹一位魔術(shù)師,來自祖國的寶島臺灣,他曾經(jīng)獲得過‘國際近景魔術(shù)大師’的稱號。 所以接下來這幾分鐘的時間,我請在座的每一位、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一定要睜大你的雙眼,看看他的神奇手法,能不能顛覆你的眼力。 有請劉謙?!?

她的話音剛落,鏡頭一轉(zhuǎn),劉謙出場。 長到遮眼的劉海。 復古的黑色套裝。 身上的配飾,很多。 語速很快、很趕。 眼睛卻沒能找準鏡頭。

接著,二話不說,直接拉著身旁的觀眾,來了個橡皮筋魔術(shù)。

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毫無破綻。 觀眾中有人發(fā)出驚嘆,有人帶頭鼓掌。 很好的開始。 然后,劉謙起身,自信地用手指著鏡頭:
“后面還有更精彩的魔術(shù)表演,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strong> 
再后來的故事,你我都已知曉。 魔術(shù)大獲成功,劉謙一夜成名。 鮮花,掌聲。通告,采訪。 通通像洶涌的海浪一般,向他襲來,將他包圍。 很幸運,劉謙從此成為春晚???。 2010年,表演節(jié)目《千變?nèi)f化》。 
2012年,表演節(jié)目《幻境》。 
2013年,表演節(jié)目《魔琴》。 
人氣和身價一漲再漲。 知名度也幾乎來到華人魔術(shù)師之首。 走街串巷,隨便抓個路人問劉謙,可能都會答出:“哦,那個變魔術(shù)的”。 劉謙最紅、最意氣風發(fā)的時光,似乎在2013年,突然就畫上了終止符。
封殺流言,起于2013年。 這年,劉謙第四次登上春晚舞臺。 早已游刃有余。 結(jié)果,碰上導演組要搞創(chuàng)新。 他和董卿的“黃金搭檔”,被拆伙了。 魔術(shù)還是需要搭檔。 找誰呢? 導演們一拍大腿,靈光一閃:誒,可以來個互換搭檔! 于是,劉謙見到了他的新伙伴——鋼琴家李云迪。 
那一年,李云迪還沒被抓,形象還是妥妥的“高嶺之花”。王力宏也還沒塌房,仍是萬人追捧的“優(yōu)質(zhì)偶像”。 2012年春晚,兩人合作共奏。 一曲《金蛇狂舞》,精彩絕倫,火花四濺。 這之后,就傳起了緋聞。

眼見他們同框越來越多,網(wǎng)友的八卦之魂也是熊熊燃燒。 劉謙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加了把火。 表演開始后,他和李云迪在臺上短暫交流了一番。 說著說著,他面帶驚訝地來了一句:“(找)力宏?” 霎時,全場哄笑。 
帳子里的李云迪很快搖了搖頭。 可沒麥,自然沒聲。 劉謙繼續(xù)單口相聲:“對不起對不起,今年是我,不好意思。我還沒找董卿呢!” 
此舉自然掀起了驚濤駭浪。 表演結(jié)束,圍繞魔術(shù)本身的討論,少之又少。 那句“找力宏”,卻把劉謙推上了風口浪尖。 王力宏和李云迪的粉絲,指責他刁難自家偶像。 很多處在云里霧里的觀眾,不懂其中深意,只覺得他莫名其妙,也加入討伐大軍。 一時間,劉謙成為眾矢之的。 開玩笑不分場合。 講話不經(jīng)大腦。 
眼看輿論愈演愈烈,劉謙發(fā)話了: “在臺上所說的話,每一句都溝通過,雙方滿意才會定案的。come on!be honest。(誠實些)” 
可,李云迪方的回應(yīng)又是另一種說法:魔術(shù)彩排過,臺詞是即興,那句“找力宏”,沒對過! 這下可好,雙方各執(zhí)一詞,場面僵持。 最后,那年重播版的春晚刪減了這一段對話。 這一出,就算是翻了篇。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誰又撒了謊,外界依舊無法定性。 直到去年,李云迪被抓,全網(wǎng)震驚。 劉謙的澄清微博下,瞬間多出許多留言,內(nèi)容基本一致:“這么多年,委屈你了!” 
沉冤得雪,大抵如此。 但輕飄飄的一句話,根本不足以形容劉謙當年的困境。 流言開始四起。 一會兒,是王力宏沖到后臺暴揍劉謙。 一會兒,說他被封殺,所以2013年的元宵晚會,都不見他蹤影。 當然,這些傳聞太夸張。 更何況,沒圖,沒真相。 大家看過,轉(zhuǎn)頭又忘了。 真正給劉謙致命打擊的,是他的一則舊聞。
2010年1月,他參加了日本一檔綜藝。

因為要入鄉(xiāng)隨俗,所以跪坐著和其他藝人交談。 
沒想到,被有心之人惡意截圖,掐頭去尾地描述成“劉謙跪拜日本天皇”。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劉謙的罪名徹底“坐實”。 先前名氣有多大,這下就被罵得有多狠。 可事實是什么呢? 圖里所謂的“天皇”,不過是一個日本藝人。 劉謙行禮后,他也回了同樣的動作。 
但劉謙飽受非議。 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多人不愿意相信他? 原因,出在他的職業(yè)。 自2009年爆紅以來,劉謙就成為當之無愧的“頂流”。 春晚,大家都看。 像小品、相聲和舞蹈這種節(jié)目,看過就看過了,沒有太多需要探究。 可魔術(shù)不一樣。 基本上,劉謙表演完的第二天,各種破解視頻和文章,應(yīng)有盡有。 
比如平面鏡探出手的這段,劉謙就被發(fā)現(xiàn)是利用了鏡子和光線。 
原理,并不難。 于是,鄙夷的聲音越來越大: 什么魔術(shù)師,就是個騙子!
劉謙當然不是騙子。 實際上,他的履歷十分優(yōu)秀: 7歲愛上魔術(shù)。 8歲給同學表演。 12歲拿兒童組冠軍。 20歲以后,多次榮獲國際大獎。 強勁實力,可見一斑。 
可惜,劉謙終究只是個魔術(shù)師,而非魔法師。 所以他的表演會被人破解,原理會被人看穿。 但這叫“騙術(shù)”嗎? 當然不。 至于原因,就是劉謙說過的那句: “魔術(shù)的秘密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其實超級復雜。” 
就比如鏡子的放置。 為了找到最佳表演角度,劉謙可能要花上幾個月時間來調(diào)整。 光線同理。 打光誰都會,可那個度,不是誰都能掌握。 他的成功,從來就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腳踏實地。 
所以,劉謙到底為何會突然消失? 真相很簡單——他太累了。 2009年的爆紅尚且是驚喜。 可之后的三次,卻成了負擔。 魔術(shù)不比其他,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失誤。 一旦失敗,就成了大笑話。 
更何況,那是春晚。 從節(jié)目提出到節(jié)目敲定,要經(jīng)過層層挑選和審核。 劉謙經(jīng)歷過太多次,嘔心瀝血準備的節(jié)目,臨了忽然被斃,然后匆匆忙忙,再重新開始。 身體累。心更累。 
劉謙的老婆王希怡,也對丈夫上春晚表示了不理解: “他上一次春晚,我就覺得我已經(jīng)失戀了,沒有老公了。 每一天,他滿腦子都是工作,24小時不停歇。 他這種狀態(tài),一般要持續(xù)大概四五個月?!?/strong> 
如此高壓下,劉謙緊繃的那根神經(jīng),忽然再也支撐不住。 斷了。 他要休息! 于是2013年后,他接連缺席春晚的舞臺。 封殺論,就此“坐實”。
漫天惡意還在繼續(xù)。 辱罵、抨擊、不實報道,從未間斷。 劉謙感受得到。 他較真。他完美主義。 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惡評。 最夸張的時候,他幾乎連續(xù)三天三夜,什么也不干,埋頭鉆研。 目的,只是想知道人們惡意的來源。 
可他注定找不到。 萬幸,他沒有繼續(xù)掙扎。 因為忽然有一天,他自己悟了。 所謂榮譽。所謂揭秘。都不如,自己快樂來得自在。 他放緩了腳步,外出表演的時間大大減少。 更多時候,他更愿意窩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把玩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奇玩意,表演自己喜歡的魔術(shù)。 看著前來參觀的魯豫,被這些小玩意深深吸引,他笑得格外得意。 
后來,他還成了一名UP主,人氣很高。 
喜歡揭秘是吧? 可以,我自己來。 他身著白襯衫和白t恤。 手拿一張白紙。 然后,白紙蓋玻璃杯,玻璃杯蓋硬幣,連環(huán)套。 晃晃,還有聲。 
結(jié)果下一秒,只剩白紙和硬幣了! 
劉謙沒有賣關(guān)子,直接揭秘。 原理依舊簡單得可怕,根本用不上什么機關(guān)道具—— 他一邊引導觀眾看硬幣,一邊讓玻璃杯落到腿上。 只是他的手依舊保持原形,像杯子還在。 
這還不夠。 他又邀請了其他UP主,近距離觀賞他的“換牌絕技”。 
奇跡再次發(fā)生! 這次,依然沒有所謂的道具,甚至連演戲都沒。 因為這種效果,純靠技藝。 把劉謙換牌的動作慢放40倍速,真相就出來了—— 他真的就是徒手換牌而已。 只是時間,才用了0.06秒! 

難以置信,這居然是人類可以擁有的手速。 時隔多年,劉謙就這樣一雪前恥。 輕松。愉悅。 但依舊很“哇塞”。 乘著東風,劉謙又重新活躍在各大電視臺。 其中,也包括曾讓他倍感壓力的央視春晚。 歲月匆匆,時光已經(jīng)來到2019。 那個在10年前一夜爆紅的劉謙,回來了! 簡單報幕過后,燈光聚焦舞臺,他一手插兜,一手拿個壺,就這么出現(xiàn)了。 發(fā)型利落。裝扮簡約。語速適中。笑意盈盈。 
他不再年輕,臉上甚至有了皺紋。 他也不再青澀,對舞臺節(jié)奏的掌控,已是爐火純青。 恍惚間,我依稀看見了10年前的他。 那會的他,表面鎮(zhèn)定,鏡頭拍到手,卻是一掌心的汗。 
而現(xiàn)在,他的手很干燥,沒有異樣。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而這個奇跡,名為劉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