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如果奧地利成為了拿破侖的噩夢

【在這條時間線中,拿破侖強迫解散神圣羅馬帝國后,奧地利重整旗鼓、勵精圖治,重新整合部隊重創(chuàng)了法軍,在英國及前神圣羅馬帝國邦國的協(xié)助下最終挺進巴黎,恢復了波旁法國的統(tǒng)治,戰(zhàn)后由奧地利和英國主導的維也納會議對歐洲及全球的勢力范圍進行了瓜分?!?/strong>

【北大西洋協(xié)約】不列顛帝國;雖然奧地利將中歐地區(qū)整合成鐵板一塊,但法國巨人的倒下以及西班牙存在的內(nèi)部動蕩,無疑是將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推入了英國的懷中,進一步鞏固了日不落帝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為了防止俄羅斯進一步入侵斯堪的納維亞,英國還率先挺進了挪威,建立了傀儡政府來作為對俄前線,目睹斯堪的納維亞遭到瓜分,丹麥選擇進入英國的陣營來防止德意志的入侵。
法蘭西吐出的尼德蘭地區(qū)自古就是英國所重視的戰(zhàn)略緩沖地區(qū),為了繼續(xù)保持離岸平衡,一個親英國的尼德蘭被建立來保護搖搖欲墜的法國北部。
勢力范圍:英國本土,北美印度等海外領地,葡萄牙及巴西,尼德蘭,挪威,丹麥

【德意志-意大利同盟】奧地利帝國;作為戰(zhàn)勝拿破侖的主力,奧地利在戰(zhàn)后重新整理了原本亂作一團的神圣羅馬帝國領地,將其進行國家化改制并以聯(lián)盟的形式來變相對其進行統(tǒng)治,除了被法國重創(chuàng)的普魯士外,其余德意志邦國幾乎淪為了奧地利的附庸,尤其是巴伐利亞地區(qū),被并入奧地利直接統(tǒng)治的范圍只是時間問題。
在巴爾干,奧斯曼帝國再次做出妥協(xié),將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交給奧地利來換取和平,瓦拉幾亞目視摩爾達維亞被俄羅斯入侵,選擇倒向奧地利尋求庇護,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作為保護國存在,而波斯尼亞作為自治領,只等待一位奧地利官員上任執(zhí)政。
在波蘭,普魯士的衰弱使得波蘭仍然存在,羸弱不堪的波蘭選擇建立了親奧地利的政府來維持自己的存在,波蘭的存在使得加利西亞的大量波蘭人北遷,為奧匈民族的人口提供了發(fā)展空間,奧地利政府因此認為保護波蘭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在意大利,法國的撤出使意大利陷入權力真空,奧地利將意大利一分為三,北意大利王國已是奧地利的盤中之肉,作為附庸國而存在,奧地利攫取了威尼斯和半個米蘭,作為回報奧地利也為其在尼斯-薩伏伊地區(qū)取得了一些土地。南方的兩西西里也選擇進入奧地利的陣營來尋求有朝一日意大利民族的統(tǒng)一之路。
在伊比利亞,憑借著從前哈布斯堡王室的關系及從法國手中解放之情,西班牙在脫離法國控制后也倒向了奧地利陣營以防止再次受到法國的入侵。
——“雖然是場艱苦卓絕的勝利,但哈布斯堡值得這份榮耀”
勢力范圍:奧地利,德意志聯(lián)盟邦國,北意大利,兩西西里,西班牙,波蘭,巴爾干各國

【伊斯坦布爾-巴黎-圣彼得堡同盟】三教同盟;在這個世界線中,由于法國折戟中歐,俄羅斯與法國的恩怨也從未出現(xiàn),因此被重創(chuàng)的法國選擇了龐大的沙俄作為日后對抗奧地利的有力盟友,而受到了奧地利崛起的壓迫,奧斯曼也選擇和俄羅斯建立共同防御同盟,東正教、天主教與遜尼派的同盟會是一盤散沙還是堅如磐石?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檢驗。
俄羅斯?對領土的渴望使得俄羅斯選擇入侵斯堪的納維亞和高加索諸國,在北歐及西亞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如果存在機會,奧地利治下的波蘭也可能成為俄羅斯巨獸未來的獵物。
奧斯曼?雖然在巴爾干的博弈中蒙羞,但法國及西班牙的衰落使得北非成為蘇丹面前炙手可熱的肥肉,如果在將來的改革中進展順利,奧斯曼帝國將成為奧地利柔軟下腹前的一把尖刀。
法國 阿爾薩斯-洛林的丟失及戰(zhàn)敗的恥辱使得法國國內(nèi)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極度高漲,這樣虛妄的和平只是暫時的,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君主制的統(tǒng)治將會很快崩塌。
“法國人不會接受這樣的結局,至少這次不會?!?/span>

后記:

德意志諸國(自東北向西南):
粉色: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
深綠:梅克倫堡
淺綠:漢諾威
藍色:威斯特伐利亞
深藍:萊茵
青色:阿爾薩斯-洛林
紫色:黑森
粉紫色:薩克森-圖林根
肉色:美因茨
綠色:符騰堡
紅色: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