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海河流域·流域工程·水庫·《灤河河系》《北三河系》《永定河系》

2023-07-31 19:50 作者:風潤生  | 我要投稿

水庫

《灤河河系》《北三河系》《永定河系》《大清河系》《漳衛(wèi)南河系》《子牙河系》

《灤河河系》

大黑汀水庫、洋河水庫、陡河水庫、桃林口水庫、潘家口水庫、廟宮水庫


《北三河系》

懷柔水庫、密云水庫、海子水庫、邱莊水庫、云州水庫、于橋水庫


《永定河系》

友誼水庫、官廳水庫、冊田水庫


《大清河系》

口頭水庫、安格莊水庫、西大洋水庫、橫山嶺水庫、王快水庫、龍門水庫


《漳衛(wèi)南河系》

小南海水庫、岳城水庫、漳澤水庫、關河水庫、后灣水庫


《子牙河系》

東武仕水庫、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北大港水庫、臨城水庫、朱莊水庫


大黑汀水庫

?

?



一、工程簡介

大黑汀水庫位于潘家口水庫主壩下游三十公里灤河干流上,主要建筑物有寬縫式砼攔河壩一座,壩后式水電站兩座。右岸壩后設110千伏高壓開關站一座。

主壩壩頂高程138.80m(黃海高程),保壩洪水位138.50m,正常蓄水位133.00m(與設計洪水位相同),死水位121.50m。大黑汀水庫的重要作用是承接潘家口水庫的調(diào)節(jié)水量,提高水位,為跨流域引水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攔蓄潘、大區(qū)間來水。

大黑汀水庫為年調(diào)節(jié)水庫,總庫容3.37億m3。主壩為二級水工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主壩壩頂長1354.5m,最大壩高52.8m,大壩中部設有28孔溢洪道,用15×21.1m弧形門控制,最大泄洪能力為60750 m3/s。在溢洪道右側(cè)設有8個底孔,孔口尺寸為5×10m,用5.76×10.05m平板鋼閘門控制,最大泄洪量為6750 m3/s。

大黑汀水庫渠首閘位于渠首電站左側(cè),共4孔,孔口尺寸為4×4m,用4.1×4.06m平板鋼閘門控制,控制引水流量160 m3/s。渠首閘右側(cè)設渠首電站一座,裝機容量1.28萬kw(4×0.32萬kw)。底孔壩段右側(cè)設河床電站一座,裝機容量為0.88萬kw,兩座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16萬kw,其多年平均發(fā)電量0.468億度。

大黑汀水庫以上流域面積35100k㎡,其中潘家口與大黑汀水庫之間流域面積為1400 k㎡。

二、防洪標準

大黑汀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度汛指標:水利部水管(1989)11號文批準,大黑汀水庫按百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度汛。

三、歷史運用

潘、大兩水庫自80年投入運行以來,最大一次洪水發(fā)生在1994年7月1日,相當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簡述如下:1994年7月13日,灤河流域遭受了有資料記載以來第二位,潘、大兩水庫投入運行以來第一位的大洪水。大黑汀水庫入庫洪峰流量2150 m3/s。由于潘、大兩水庫調(diào)度合理,汛前將大黑汀水庫11760 m3/s的組合洪峰流量降至2000 m3/s,同時為下游錯峰8小時,保住了樂亭小埝,使小埝內(nèi)十二萬人口的村莊,二十多萬畝土地安然無恙,保住了國家投資1600萬元的白龍山電站,為下游減輕了損失。


時間:2003-07-30 17:15:26


洋河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位置:

洋河水庫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大灣子村北,系洋河干流上的一座大(Ⅱ)水利樞紐工程,流域面積755k㎡,總庫容3.586億m3,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城市、灌溉供水及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2. 水庫修建情況:

洋河水庫由河北省水利廳設計院設計,建庫工程于1959年10月下旬開始籌備,12月初正式動工,主要施工項目有大壩、放水洞和溢洪道等三大主體工程,歷時九個月,于1960年8月8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的續(xù)建,主要施工項目有截水槽、大壩護坡、壩頂加高和臺營公路改線等,于1960年11月初正式動工,歷時九個月,于1961年7月18日竣工,并于8月20日蓄水。工程規(guī)模為百年設計,千年校核,最高洪水位64.63 m,最大庫容3.53億m3。

二、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

洋河為冀東沿海獨流入海的一條天然河流,上游分為東西兩支,東支發(fā)源于河北省青龍縣境內(nèi),山區(qū)河道地勢較陡,河道坡降為30‰左右;西支發(fā)源于河北省盧龍縣境內(nèi),該支流地勢較緩,河谷開闊,河道坡降為5‰右。兩支流分別匯入洋河水庫,出庫后向南穿越京秦、京山鐵路,于撫寧縣洋河口村注入渤海,全長約100 km,流域面積1100k㎡。洋河流域撫寧縣以北為山區(qū),約占全流域70%,縣城至萬莊為丘陵地帶,約占全流域的12%,萬莊至入??跒闆_積平原地帶,約占全流域的18%,流域內(nèi)植被較好,土壤侵蝕輕微,水土流失很小。洋河水庫修建在洋河中上游的大灣子村北,壩址以上河長48km,控制流域面積755 k㎡。占洋河總流域面積的68.6%。庫上流域基本為圓形丘陵地帶,支溝多,河身短,縱坡陡,呈扇形匯水,匯流時間短,河水暴漲暴落。流域內(nèi)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屬溫帶季風型氣候。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雨量750mm,流域徑流主要靠降雨補給,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6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15.1萬噸,水庫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約為1200mm。歷史最高洪水位58.55m(85高程,下同),發(fā)生在1977年;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2860m3/s,發(fā)生在1984年。

2、大壩:

攔河壩全長1570 m。

3、正常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為開敞式,采用挑流式消能,最大下泄流量2470 m3/s。非常溢洪道型式為固定口門自潰壩,自潰壩座落在溢洪口門上。最大泄量4035 m3/s。

4、出水洞:

泄洪洞:泄洪洞為半有壓圓型隧洞,最大泄量198 m3/s。

發(fā)電引水隧洞:發(fā)電引水隧洞為圓型有壓洞,設計發(fā)電引水流量13.12 m3/s。

西干渠放水洞:型式為無壓拱涵,最大引水流量11 m3/s,進口設檢修、工作平板鋼閘門各一扇。

引青濟秦東線取水頭部1號隧洞:最大引水流量7.32 m3/s,進水塔設雙層取水口。

5、水電站:

水電站為壩后式,總裝機容量2×800kW,設計年發(fā)電量465.8萬kW·h。

6、水庫淹沒處理:

洋河水庫征地高程為58.51m,淹沒耕地2.8萬畝,移民高程為58.51m,遷移人口14456人。

7、灌溉及供水:

洋河水庫洋河灌區(qū)設計灌溉面積16.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5.4萬畝, 灌區(qū)范圍內(nèi)涉及撫寧縣的11個鄉(xiāng)鎮(zhèn)和昌黎縣的4個鄉(xiāng)鎮(zhèn)。另外,洋河水庫每年向秦皇島市供水6379萬m3。

三、水庫特征值:

總庫容3.586億m3,調(diào)洪庫容2.87億m3,興利庫容0.75億m3,死庫容0.10億m3,死水位43.61.0m,汛限水位53.51m,正常蓄水位56.31m,設計洪水位62.38m,校核洪水位65.03m。

四、防洪標準:

1961年洋河水庫攔洪蓄水,基本上確定了工程規(guī)模,為百年設計,千年校核,最高洪水位64.63 m,最大庫容3.53億m3。1975年8月河南暴雨后,1976年,省防辦確定洋河水庫度汛按三日點雨量1100mm作為水庫的校核洪水標準,洪水過程按1959年實測經(jīng)驗單位線放大雨型。1983年洋河水庫“三查三定”分析報告,認為攔河壩64.4 m以上1.8 m高垂直墻段部分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小于“1”,不能承擔洪水,另外非常溢洪口門存在工程問題,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以前,現(xiàn)狀防洪保壩標準只能達到300年一遇。2000年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工程竣工投入運用,防洪校核標準達到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位 65.03 m,相應庫容3.86億m3。

五、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洋河水庫保護著下游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區(qū)和撫寧縣城及40多萬人口的生命財產(chǎn)和50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并且水庫承擔著保護京山、京秦兩條鐵路,102和205國道以及京沈高速公路堤防洪任務。

六、歷史運用

1977年最大入庫洪峰為1640m3/s,汛限水位為52.31m, 7月24日1:00庫水位達到52.48m,未泄洪。到7月24日18:00庫水位達到54.94m,啟用泄洪洞泄洪,泄量為50.9m3/s。到7月26日11:00庫水位為55.23m時,泄洪洞敞泄,泄量為101m3/s。隨后由于庫水位的升高,泄量逐漸增大,在7月27日20:15庫水位為58.50m時達到最大值144 m3/s,同時啟用正常溢洪道泄洪,啟用一孔,閘門開度0.75m,泄量42m3/s,共計泄量186m3/s。在7月27日23:00庫水位為歷史最高庫水位58.55m時,啟用正常溢洪道三孔,泄量為151m3/s,共計泄量295m3/s,致使東干渠渠首被沖毀,到7月30日22:00庫水位為56.46m時,關閉正常溢洪道,由泄洪洞單獨泄洪泄量為141m3/s,直到8月6日16:00庫水位56.37m時,關閉泄洪洞停止泄洪。

時間:2003-07-31 08:42:50


陡河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位置:

陡河水庫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區(qū)東北十五公里處的雙橋鄉(xiāng)冶里村北的陡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綜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II級。

2、水庫修建情況

陡河水庫由河北省水利廳設計,始建于1955年11月,1956年10月完工。

1976年7月28日,唐山、豐南一帶發(fā)生7.8級地震,壩址區(qū)地震烈度為9度,經(jīng)震后檢查,雖未垮壩,經(jīng)受了低水位時強烈地震的考驗,但發(fā)現(xiàn)大壩發(fā)生了裂縫、沉陷、位移、冒砂、滑坡、隆起及防浪墻沉陷倒塌等現(xiàn)象。1976年9月提出震后修復初步設計書,10月8日開工,1977年5月完成震后復建工程,這次工程結(jié)合震害處理,提高了保壩標準。震后修復的壩頂寬度滿足后來加高3.0m的要求,抗御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

由于水庫防洪標準偏低,在1985年被列入全國43座病險庫之一,1989年進行了提高保壩標準工程,將土壩加高3.0m,壩頂高程增至44.0m,大壩長度達到7364m,水庫達到了現(xiàn)狀的千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的保壩標準。

二、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

陡河水庫位于冀東沿海的陡河上,控制流域面積530k㎡,總庫容5.152億m3。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雨量670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約1200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7855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14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1320 m3/s,發(fā)生在1959年7月21日。歷史最高洪水位34.21m發(fā)生在1969年9月3日。本次高程系統(tǒng)為大沽高程(大沽高程比85高程高1.32m)。

2、大壩:

大壩壩型為均質(zhì)土壩,壩頂高程44.0m,全長7364m,其中主壩長1700m,位于河床及一級臺地上,副壩長5664m,位于二級臺地上。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左壩頭鳳山山坡,采用挑流消能,最大泄量1200m3/s。

4、輸水洞:

輸水洞位于左壩頭鳳山山坡,為一鋼筋混凝土壓力圓洞,洞前設有進水塔,洞身長146.46m,最大泄量150m3/s。

5、水庫淹沒處理:

陡河水庫征地高程為34.5m,淹沒耕地2.9萬畝,移民高程為37m,遷移人口8610人。

6、灌溉及供水:

陡河水庫最大實際灌溉面積20萬畝,年灌溉用水量為1.0億m3;除農(nóng)業(yè)用水外,水庫同時還是“引灤入唐”輸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擔負向唐山市區(qū)人民生活用水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水的任務,其中設計供水量12045萬m3,每年實際供水量6500萬m3。

三、水庫特征值:

總庫容5.152億m3,調(diào)洪庫容4.749億m3,興利庫容0.684億m3,死庫容0.054億m3,死水位28.0m,起調(diào)水位32m,正常蓄水位34m,設計洪水位40.3m,校核洪水位43.4m。

四、防洪標準:

水庫于1956年建成防洪標準為千年設計,萬年校核,設計洪水位36.47m,校核洪水位38.5m,總庫容2.08億m3。壩頂高程39.0m。

1970年續(xù)建時,壩頂高程由39.0m提高到41m,防洪標準為千年設計,萬年校核,設計洪水位41.0m,總庫容3.397億m3。

1976年震害處理及加固工程確定陡河水庫保壩標準采用可能最大洪水,三日面雨量1275mm,相應一次洪量5.54億m3,洪峰流量7630 m3/s,但在震害處理施工時,省確定大壩暫只恢復到震前壩頂高程41.0m。實際防洪標準只達到五百年一遇。

1986年陡河水庫提高保壩標準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保壩,最高洪水位為43.4m,壩頂高程由41.0m加高到44.0m??値烊轂?.152億m3。

五、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1、城鎮(zhèn)及重要工、礦區(qū):5個市縣區(qū)縣,48個鄉(xiāng)鎮(zhèn);

2、人口數(shù)量:84.6萬人;

3、耕地面積:73萬畝;

4、鐵路:京山鐵路、唐遵鐵路;

5、公路:津唐高速公路、津唐國道。

六、歷史運用

1959年7月21日~22日,陡河流域降雨206.1mm,入庫最大洪峰1320 m3/s,相當于市、郊區(qū)段河道泄洪能力的2倍,洪水歷時36小時,一次入庫洪峰總量達5900萬m3,水庫將這次洪水全部攔蓄,與下游錯峰,在下游市區(qū)段洪水猛漲期間,最大泄量115 m3/s,下游安然無恙,當年水庫蓄水8000萬m3,1960年為下游供水6000萬m3。

時間:2003-07-30 17:37:55


桃林口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位置:桃林口水庫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二道河村灤河支流的青龍河上,是一座以供水、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II級。

2、 水庫修建情況:桃林口水庫由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由武警、河北省工程局施工,總投資180434萬元。水庫工程1992年11月5日正式開工修建,主體工程總工期6年。1998年12月31日竣工,水庫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8.59億m3。

3、桃林口于2000年8月19日 至22日通過了由水利部主持的工程竣工初步驗收和建設征地補償及移民安置驗收。工程質(zhì)量總體評定為優(yōu)良。

4、目前水庫防洪標準為1000年一遇洪水,水庫建成,每年可為秦皇島市供水1.75億m3,為盧龍縣工業(yè)供水0.07億m3,其余供灤河中下游灌區(qū)農(nóng)業(yè)灌溉用水,可改善灌溉面積120萬畝。水庫電站裝機容量20000kW,設計年發(fā)電量6280萬kW.h。

二、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桃林口水庫位于灤河支流青龍河上,青龍河發(fā)源于燕山山脈的七老圖山支脈南側(cè)的平泉縣臺頭山,流經(jīng)遼寧省的凌源、建昌二縣及河北省的寬城、平泉、青龍等縣,于灤縣境內(nèi)的石梯子村匯入灤河。干流總長246km,流域面積6340k㎡,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5060k㎡,流域年平均降雨量500~700mm,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內(nèi)分配極不均勻,7、8兩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流域徑流具有年內(nèi)集中,年際變化懸殊的特點,多年平均徑流量9.6億m3,占灤河流域總徑流量的20.7%,總庫容8.59億m3。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約1089mm,多年平均輸沙量386萬t。由于水庫建成正式運行時間較短,沒有遇到大洪水。

2、大壩:桃林口水庫壩址處為不對稱U型河谷,寬約200多m,攔河壩由右岸非溢流壩段、電站壩段、底孔壩段、溢流壩段、左岸非溢流壩段組成,壩體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水庫最大壩長500.7m,壩頂高程146.5m,最大壩高74.5m,壩頂寬度8.0m,壩上防浪墻,墻頂高程 147m,壩基采用帷幕灌漿防滲。

3、溢洪道:溢洪道設在溢流壩段,溢流壩段全長207m,溢洪道為表孔式溢流堰,一期工程設計單寬流量63.3m3/s,最大泄量22000 m3/s。

4、出水洞: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發(fā)電洞。泄洪洞設在底孔壩段,為有壓短管,最大泄量1641 m3/s。

5、水電站:電站位于電站壩段下游,為壩后式發(fā)電站,設兩臺機組???cè)萘?0000kW,設計年發(fā)電量6275萬kW·h,實際年發(fā)電量1124萬kW·h。

6、水庫淹沒處理:桃林口水庫征地高程為144.4m,淹沒耕地4.27萬畝,移民高程為144.4m,遷移人口4萬人。

7、灌溉及供水:桃林口水庫水庫多年平均調(diào)節(jié)水量6.33億m3,每年可為秦皇島市供水1.75億m3,為盧龍縣工業(yè)供水0.07億m3,其余供灤河中下游灌區(qū)農(nóng)業(yè)灌溉用水,可改善灌溉面積120萬畝。

三、水庫特征值:

總庫容8.59億m3,調(diào)洪庫容7.09億m3,興利庫容7.09億m3,死庫容0.511億m3,死水位104m,起調(diào)水位143.4m,汛限水位143.4m,正常蓄水位143.4m,設計洪水位143.4m,校核洪水位144.32m。

四、防洪標準:

桃林口水庫為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五、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水庫下游涉及到102國路、205國路、三撫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秦鐵路、京哈鐵路及京哈通訊光纜、盧龍縣城等重要交通干線、通訊干線和城鎮(zhèn)、村莊等,

六、歷史運用

水庫建成后未經(jīng)歷較大洪水。

時間:2003-07-31 08:36:18


潘家口水庫




一、工程簡介

潘家口水庫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與承德地區(qū)的交界處。壩址以上控制面積為33700k㎡,占全流域面積的75%(灤河全流域面積為44600 k㎡)。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5億m3,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53%(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6億m3)。灤河具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來水量在時間分布上很不均勻。一年之內(nèi)的來水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nèi),往往可占全年來水的80%以上;另外,來水量的年際變化懸殊,如一九五九年潘家口站實測徑流量為74億m3,而一九七二年僅10億m3,相差七倍多。所以潘家口水庫是開發(fā)灤河水利資源,調(diào)節(jié)徑流,除害興利的重要控制工程。

潘家口水庫平均每年調(diào)節(jié)水量19.5億m3,相應的保證率為75%,調(diào)節(jié)流量為68m3/s。

灤河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洪水峰高量大,一九六二年潘家口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達18800 m3/s,而枯水季節(jié)時,最小流量尚不到3 m3/s。潘家口水庫起到了攔蓄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今后再遇較大洪水,如一九六二年洪水18800 m3/s,可削減到10000 m3/s,減少下游洪水災害,并確保下游京山(北京—山海關)鐵路橋行車安全。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包括潘家口水庫大壩、下池樞紐、兩座副壩和壩后式水電站。潘家口水庫是整個引灤工程的源頭,主壩壩頂高程230.50m(大沽高程),正常蓄水位222.00m,設計洪水位224.50m,校核洪水位227.00m,汛限水位216.00m,防洪庫容9.7億m3,興利庫容19.5億m3。以供水為主,結(jié)合供水發(fā)電,兼顧防洪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為多年調(diào)節(jié)水庫,總庫容29.3億m3。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分兩期施工。一期工程自一九七五年十月主體工程動工,至一九八五年基本竣工。一九八八年七月通過國家驗收。一期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有:主壩一座,副壩兩座,壩后式電站一座15萬kw常規(guī)機組一臺和220千伏高壓開關站一座。二期工程于一九八四年夏季開始動工興建,主要建筑物有閘壩一座,5000kw常規(guī)機組兩臺,9萬kw蓄能機組三臺。

潘家口水庫主壩為砼低寬縫重力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頂長1039m,最大壩高107.5m,最大壩底寬90m,大壩中間部分設有18孔溢洪道,用15×15m弧形鋼閘控制,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為53100 m3/s。四個底孔,用4×6m弧形閘門控制,

兩座副壩均為土壩,西城域副壩,脖子梁副壩一般情況不擋水。

壩后式水電站總裝機42萬kw,其中一臺15萬kw常規(guī)機組,三臺單機容量為9萬kw的抽水蓄能機組。220千伏高壓開關站位于主壩后灤河右岸,其中常規(guī)機組主變?nèi)萘繛?8萬千伏安,抽水蓄能機組主變每臺容量為10萬千伏安,以220千伏高壓經(jīng)開關站輸入京、津、唐電網(wǎng)。

下池樞紐由閘壩和電站組成,有效庫容1000萬m3,屬日調(diào)節(jié)水庫,與潘家口電站抽水蓄能機組配合使用。

二、防洪標準

潘家口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度汛指標:水利部水管(1989)11號文批準,潘家口水庫按千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度汛。

三、歷史運用

潘、大兩水庫自80年投入運行以來,最大一次洪水發(fā)生在1994年7月1日,相當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簡述如下:

1994年7月13日,灤河流域遭受了有資料記載以來第二位,潘、大兩水庫投入運行以來第一位的大洪水,潘家口水庫最大入庫洪峰流量9870 m3/s,由于潘、大兩水庫調(diào)度合理,汛前將潘家口水庫預泄水位至207.00m,為下游錯峰8小時,保住了樂亭小埝,使小埝內(nèi)十二萬人口的村莊,二十多萬畝土地安然無恙,保住了國家投資1600萬元的白龍山電站,為下游減輕了損失。

通過“94.7”特大洪水可以看出,灤河下游行洪標準偏低,障礙嚴重“94.7”洪水,潘家口入庫洪峰流量9870 m3/s,在設計上僅相當于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但由于1962年以后,灤河一直未發(fā)生大洪水,從而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下降,河道中住戶、耕地、各類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水利工程等很多,給我們的洪水調(diào)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4.7”洪水如按設計要求泄洪,沿線損失和水利工程破壞程度將難以設想,所以灤河清障及防洪標準偏低的問題應當及時解決。同時應加強對灤河錯峰的研究工作,避免盲目錯峰給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水庫帶來不必要的行洪壓力。

下圖為潘家口水庫大壩


時間:2003-07-31 08:27:44


廟宮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位置:廟宮水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縣城南30km處的伊遜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

2、水庫修建情況:廟宮水庫由河北省承德行署水利局設計,承德市組織施工,工程經(jīng)歷了1959初建,1964年度汛工程,1970年續(xù)建和1976年安全加固四個階段。1978年6月建成,達到現(xiàn)狀規(guī)模。水庫現(xiàn)狀防洪標準為百年設計,兩千年校核。

3、2000年9月完成了廟宮水庫大壩安全鑒定,2001年通過了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核查。大壩安全鑒定結(jié)論為:工程存在下游壩坡過陡、淤積嚴重等較嚴重問題,影響大壩的安全,不能正常運行。大壩安全類別評定為三類。隨后省設計院進行了除險加固初步設計,并經(jīng)海委和水利部審查通過,除險加固工程主要工程項目有:加固下游壩坡,增設排沙洞,更換部分泄水建筑物的閘門和啟閉機并完善電器設備,修補溢洪道、輸水洞、泄洪洞等現(xiàn)有建筑物破損部位。

4、廟宮水庫自建成至今,在防洪興利等方面發(fā)揮了顯著效益,對促進承德市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自建庫以來共攔蓄致災洪水8次,防洪效益約6200萬元,灌溉與發(fā)電效益1250萬元,合計效益7450萬元,約為水庫總投資的3倍。

二、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

伊遜河是灤河最大的一條支流,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發(fā)源于圍場縣塞罕壩南緣,在四合永鎮(zhèn)流入廟宮水庫,廟宮水庫以上流域面積2370k㎡,占全流域面積的35%。水庫下游河道流經(jīng)隆化縣和灤平縣,于承德市灤河鎮(zhèn)注入灤河,全長約200km,其中廟宮水庫以上約70km。伊遜河支流較多,流域內(nèi)地貌類型復雜,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整個流域地形北高南低,海拔高程360~1400m。河曲發(fā)育,蜿蜒于群山之間,河谷寬100~2000m。水庫總庫容1.83億m3。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雨量467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約900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2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460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1920 m3/s,發(fā)生在1972年7月18日,歷史最高洪水位778.85m(假定大沽高程,假定大沽基面—16.868=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發(fā)生在1994年8月27日。

2、大壩:

廟宮水庫樞紐建筑物有:攔河壩、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泄洪洞、輸水洞、電站。

水庫現(xiàn)狀攔河壩壩型為均質(zhì)土壩,樁號0+000~0+400段為主壩段,其余為副壩。主壩長400m,壩頂高程為787.2m,最大壩高44.2m,防浪墻高1.2m,壩頂寬5m;副壩長140m,壩頂高程為787.2m,最大壩高2.6m,壩頂寬5m。壩體基礎排水采用堆石做成的排水錐形體(帶褥墊)。

水庫加固后,對下游壩坡在原基礎上進行壩坡放緩培坡加固,壩軸線、壩高、壩頂寬度均不變,最大壩高為44.2m,壩頂高程為787.2m,防浪墻頂高程788.4m,壩頂寬5.0m,主壩長400.0m。副壩長140.0m。

3、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位于副壩左壩頭,全長210m,其中閘室段長15.0m,進口高程771.0m,堰頂高程772.4m,共兩孔,孔口總凈寬21.6m,由兩扇10.8m×7.6m升臥式平板鋼閘門控制。

4、出水洞:

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輸水洞。泄洪洞位于大壩左岸,距溢洪道約110m的高山處。形式為壓力隧洞,洞徑4.0m,進口段長10m,啟閉室段長7.5m,出口消能段長15m,泄洪洞總長230.7m。進口高程758.0m,最大輸水能力為216m3/s。

輸水洞位于主壩左側(cè),進口結(jié)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塔架結(jié)構,塔架頂部設一啟閉機室,最大輸水能力為限泄70m3/s。

廟宮水庫泥沙淤積嚴重,廟宮水庫除險加固后,新增排沙洞。

5、水電站:

電站在輸水洞出口左側(cè),裝有三臺機組,總?cè)萘繛?500kW。

6、水庫淹沒處理:

廟宮水庫征地高程為780.0m,淹沒耕地0.67萬畝,遷移人口2346人。

7、灌溉及供水:

廟宮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現(xiàn)狀灌溉面積6.5萬畝,年灌溉供水量8591萬m3。

三、水庫特征值:

現(xiàn)狀特征值:總庫容1.83億m3,調(diào)洪庫容1.08億m3,興利庫容0.44億m3,死庫容0.64億m3,已淤積庫容0.93億m3,死水位768.0m,起調(diào)水位768m,汛限水位773.0m,正常蓄水位778.2m,設計洪水位779.88m,校核洪水位785.7m。

除險加固后特征值:總庫容1.83億m3,調(diào)洪庫容0.446億m3,興利庫容0.242億m3,死庫容0.004億m3,死水位768.0m,起調(diào)水位768m,汛限水位768m,正常蓄水位778.2m,設計洪水位777.59m,校核洪水位780.71m。

四、防洪標準:

1960年至1984年,防洪標準一直是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84年7月鑒于水庫淤積的影響及1981年水庫“三查三定”工作,水庫進行除險規(guī)劃,對廟宮水庫的防洪標準進行了復核,并按部頒《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設計標準規(guī)定,大于1億m3的大(Ⅱ)型水庫工程,應大于2000年一遇洪水。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精神,結(jié)合水庫的工程現(xiàn)狀,與省設計院在1970年《廟宮水庫水文分析復核報告》基礎上,完成了《廟宮水庫防洪標準復核報告》,1985年1月由省水利廳審定,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2000年大壩安全復核,水庫防洪標準達到2000年一遇。

五、下游保護范圍

廟宮水庫防護區(qū)主要是廟宮~潘家口水庫之間的隆化縣城及11個鄉(xiāng)鎮(zhèn)8.67萬多人、12.5萬畝耕地和沙通線鐵路65km和承圍公路55km,并可能影響到潘家口、大黑汀水庫以下的廣大冀東平原。

六、歷史運用

以1971年7月19日為例:入庫洪峰1130m3/s,泄洪洞泄洪相應出庫流量49.8m3/s,削減洪峰95.6%。

1972年7月18日為例,入庫洪峰1920m3/s,相應出庫流量20.0m3/s,削減洪峰99.9%。

1974年7月25日為例:入庫洪峰1080m3/s,相應出庫流量75m3/s,削減洪峰83.8%。

時間:2003-07-31 08:29:46


《北三河系》

懷柔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名稱:懷柔水庫    

工程位置:位于北京市懷柔區(qū)城西側(cè),潮白河支流、懷河山峽出口、懷九河于懷沙河交匯處,屬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

2、工程始建時間:1958年3月

建成時間:1958年7月20日

改建時間:1964年、1976年、1988年三次。

工程建成以來發(fā)揮的工程效益:自建庫以來至2001年年底累計水庫來水量33.85億立方米,供水量:162.47億立方米。

3、工程除險加固情況

改建及加固原因:1976年水庫主壩壩頂高程由65米加高到66米后,總庫容由原來的0.98億立方米提高到1.15億立方米.水庫規(guī)模已達到大Ⅱ型水庫指標,工程等別為二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Ⅱ級,土壩正常運用洪水標準重現(xiàn)期為100年,非常運用洪水標準下限為1000年。按此標準衡量現(xiàn)狀水庫防洪能力,僅能抗御300年一遇的洪水,顯然偏低。

此外,水庫近鄰懷柔縣城,居高臨下,下游地區(qū)人口稠密,工廠和村莊較多,京承鐵路、京密公路從主壩下游附近穿越懷河,,下游懷河安全行洪能力不到200立方米/秒。因此,提高水庫防洪標準,保證水庫安全,成為迫切的問題。

二、技術指標

1、水庫所在河系,河流:

潮白河支流懷河

水庫集水面積:52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240毫米

多年平均徑流量:0.911億立方米

歷史最大入庫流量及發(fā)生時間:年最大入庫流量為3855立方米/秒,發(fā)生時間1972年7月27日

歷史最高洪水位及發(fā)生時間:歷史最高洪水位62.13米,發(fā)生時間1973年8月17日。

2、大壩結(jié)構型式:

大壩結(jié)構型式:塑性粘土斜墻壩  

最大壩高:23米

壩頂壩長:1088米  

壩頂寬度:5米

壩頂高程:68.0米

防浪墻頂高程:69.00

3、水庫溢洪道情況:

水庫溢洪道類型:分為東西溢洪道,均為開敞式溢洪道,2孔,孔口總凈寬:24米/座,進口底檻高程56.00米,最大泄流能力:東溢洪道為1545立方米/秒,西溢洪道為1491立方米/秒。

閘門形式:弧型鋼閘門,閘門啟閉能力:東溢洪道2*15T,西溢洪道2*10T。

溢洪道堰型:寬頂堰

堰頂高程:56.00米

消能形式:底流消能

4、水庫出水洞管情況

輸水隧洞:作為輸水、泄洪兩用。

類型:隧洞進口底檻高程:52米。

出口底檻高程:51.6米。

5、水庫淹沒情況

淹沒高程:62.00米

遷移高程:64.13米

淹沒耕地面積:8800畝

遷移人口數(shù)量:2600人

淹沒村莊數(shù)量:8個

遷移村莊數(shù)量:8個

6、供水情況

供水對象:城市生活、工業(yè)及農(nóng)業(yè)供水

灌溉面積:設計130萬畝,現(xiàn)狀16.5萬畝

歷年供水量:自建庫以來至2002年年底累計供水量總量為146.07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100.65億立方米,農(nóng)業(yè)供水量45.42億立方米。

三、防洪標準:

原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200年一遇校核;現(xiàn)行防洪標準設計100年一遇,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規(guī)劃的防洪標準2000年一遇。

四、歷史運用

水庫建成后,大于2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出現(xiàn)過11次;大于300立方米每秒洪峰的出現(xiàn)過10次;大于500立方米每秒洪峰的出現(xiàn)過2次;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現(xiàn)過一次。出現(xiàn)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3855立方米每秒(1972年)。上述洪水經(jīng)水庫調(diào)蓄下泄時均未發(fā)生洪災。水庫的修建對懷河下游的防洪安全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對潮白河可起到了削洪錯峰作用。


密云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密云水庫位于北京市密云縣潮白河上游,屬潮白河流域。

2、水庫始建于1958年9月,由清華大學水利系設計,建設單位為密云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施工單位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8個區(qū)縣民工、水利電力部所屬部分工程局,1960年9月建成,工程投資43900萬元。水庫工程按Ⅰ等工程設計,主壩為國家Ⅰ級,溢洪道為國家Ⅱ級,隧洞及電站為國家Ⅲ級,土壩及溢洪道按地震烈度8度設防。主要功能是防洪、供水、發(fā)電。

3、工程除險加固情況:水庫先后進行了3次主要改建和加固,1975年增設第三溢洪道,確定對部分工程加固;1976年唐山地震后,進行了加固,并增設潮、白河泄空隧洞及潮河人防洞;1998年后對部分擋水及輸泄水建筑物進行了全面的安全加固。

4、工程建成以來發(fā)揮的效益:密云水庫自建成蓄水運用以來,全部攔蓄了上游發(fā)生的各次洪水,使下游耕地免遭水災,人民生命財產(chǎn)得到安全保護;同時為京、津、冀部分地區(qū)的工農(nóng)業(yè)與城市生活用水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1960年到2001年,累計減淹面積為2490.07萬畝次,累計供水為334.926億立方米,累計發(fā)電為298269萬度,累計產(chǎn)魚量至1999年為11116.62萬斤。建庫以來經(jīng)歷最大洪水在1994年,洪峰流量達到3670m3/s。

歷史經(jīng)歷最大洪水:自1960年水庫建成運行以來,尚未發(fā)生大于十年一遇的洪水,其中,相當于十年一遇的洪水有一次(1974年),介于五年到十年一遇的有兩次(1964、1973),相當于五年一遇的有一次(1994),其余洪水均小于五年一遇。相對水庫的設計洪水標準(千年一遇)而言,建庫以來所發(fā)生的洪水都是小洪水。

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關懷密云水庫建設。在修建期間,周恩來總理先后6次來水庫工地視察、指導修建工作。建成后,毛澤東主席、朱德委員長、林巧稚、華羅庚、萬里、王憲、錢正英、張光斗、李鵬、江澤民等也曾多次到密云水庫視察、指導工作。同時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友好人士和專家來水庫參觀。

二、技術指標

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水位157.5m,庫容為43.75億m3。樞紐擋水建筑物的兩座主壩,五座副壩,壩頂寬度均為8m,總長4559.8m,壩頂高程160m,最大壩高66m。

樞紐輸水建筑物有:白河發(fā)電輸水隧洞,潮河輸水隧洞,水九引水隧洞。

樞紐泄水建筑物有:第一、二、三溢洪道,走馬莊隧洞(不參加泄洪),白河泄空隧洞,潮河泄空隧洞,潮河人防洞。水庫主要技術指標見表6-1。

三、防洪標準:

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按現(xiàn)狀執(zhí)行的調(diào)度方案便可達到此標準。

四、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水庫使北京、天津及河北的下游城鎮(zhèn)、廠礦和居民免受洪水災害,并保護下游農(nóng)田600萬畝。

五、歷史運用

密云水庫的防洪庫容較大,影響洪水調(diào)度的主要因素不是洪峰流量大小,而是七天洪量。自1960年水庫建成運行以來,尚未發(fā)生大于十年一遇的洪水,其中,相當于十年一遇的洪水有一次(1974年),介于五年到十年一遇的有兩次(1964、1973),相當于五年一遇的有一次(1969),其余洪水均小于五年一遇。相對水庫的設計洪水標準(千年一遇)和潮白河河道防洪標準(五十年一遇)而言,建庫以來所發(fā)生的洪水都是小洪水。

下圖為密云水庫景色



海子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名稱:海子水庫。

工程位置:北京市平谷區(qū)韓莊鄉(xiāng),所在河流為薊運河支流泃河。

2、工程除險加固情況

海子水庫經(jīng)歷了初建、續(xù)建、擴建三個階段,運行至今未進行工程鑒定。

1960年水庫蓄水后,發(fā)現(xiàn)主壩滲漏嚴重,副壩下游沼澤化,經(jīng)加固處理得到適當解決。

1965年汛前抗震檢查時,發(fā)現(xiàn)副壩上游壩腳漏水。1969年續(xù)建工程中,在砂粘土地基上加鋪一層粘土鋪蓋,擴建工程中副壩又加建防滲墻,未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

1970年1月中旬,水庫水位達102米時,由于未采取破冰措施,主壩進水塔被擠壓開裂成大小裂縫27條,縫寬3—4毫米,水位下降后采用環(huán)氧樹脂灌漿處理。

1980年6月7日汛前檢查,發(fā)現(xiàn)輸水管進口閘門門槽及底板有氣蝕破壞現(xiàn)象,原因是1978年擴建施工不慎將兩個通氣孔堵死,采用環(huán)氧灌漿填補處理,并打開通氣孔,至少未再出現(xiàn)問題。

主壩左壩頭上游水庫內(nèi)曾發(fā)現(xiàn)幾處滲漏漏斗,擴建工程中主壩做了砼防滲墻,應注意加強觀察查清問題,進一步研究處理。

3、工程建成后發(fā)揮的工程效益。

歷史上經(jīng)歷最大洪水:1962年入庫洪峰為1750立米/秒 ,經(jīng)水庫調(diào)節(jié)下泄量減為750立米/秒,減輕了下游淹沒損失。1994年由于平谷地區(qū)普降暴雨,西峪和黃松峪水庫同時泄洪,海子水庫有效地攔蓄洪水,錯峰時間達40小時以上,減小了下游的洪澇災害,減少約1億元的損失。水庫設計灌溉農(nóng)田12.4萬畝,累計灌溉供水90145.835萬立方米,設計年發(fā)電量約415萬度,共發(fā)電約2323萬度。年產(chǎn)鮮魚20萬斤。旅游年收入約600多萬元。

二、技術指標

(1)、水文

水庫所在河系:海河流域

河流:泃河

水庫集水面積:443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

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617毫米

多年平均徑流量:1.3億立方米

多年平均輸沙量:10.5萬噸

歷史最大入庫流量及發(fā)生時間:年最大入庫流量為1750立方米/秒,發(fā)生時間1962年7月25日

歷史最高洪水位及發(fā)生時間:歷史最高洪水位113.90米,發(fā)生時間1995年9月24日

(2)、大壩結(jié)構型式

主壩最大壩高為40.50米,壩頂頂長為413.00米。壩頂寬為8米。壩頂高程為118.50米。

副壩最大壩高為28.50米,壩頂寬為8米。壩頂高程為118.50米。

(3)水庫溢洪道

水庫溢洪道孔數(shù)為5孔,最大泄流能力為3600立米/秒。

(4)水庫出水洞管情況

水庫泄水底孔型式為有壓鋼筋砼方洞。最大泄量為193立米/秒。

(5)水電站情況

水庫發(fā)電裝機容量為1600×2=3200千瓦。發(fā)電機組臺數(shù)為2臺。設計年發(fā)電量為415萬度。

(6)水庫淹沒情況:

淹沒高程:118.50米

高程:118.00米

淹沒耕地面積:8103畝

人口數(shù)量:1120戶,4886人

淹沒村莊數(shù)量:6個

轉(zhuǎn)移村莊數(shù)量:6個

(7)供水情況:

供水對象:農(nóng)業(yè)灌溉

灌溉面積:設計灌溉面積為12.4萬畝,現(xiàn)狀為7.4萬畝。

歷年供水量:供水總量9.17億立方米,其中其它供水量0.14億立方米,農(nóng)業(yè)供水量9.03億立方米。

三、水庫特征值

總庫容:1.21億立方米

調(diào)洪庫容:0.41億立方米

防洪庫容:0.2835億立方米

興利庫容:0.9455億立方米

死庫容:0.05億立方米

死水位:89.50米

起調(diào)水位:111.00米

汛限水位:111.00米

正常蓄水位:114.50米

設計洪水位: 115.83米(百年一遇)

校核洪水位: 118.03米(“75.8”)

四、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防洪保護范圍:平谷縣城、鎮(zhèn)及重要工、礦區(qū)、平谷縣城、韓莊鄉(xiāng)、夏各莊鄉(xiāng)、英城鄉(xiāng)、馬坊鄉(xiāng)、門樓鄉(xiāng)、山東莊鄉(xiāng)。

耕地面積:9.055萬畝 。

人口:6.53萬人。

鐵路、公路(影響段落及長度):35公里及7座橋梁 。

五、歷史運用

海子水庫自建庫以來,于1962年發(fā)生最大入庫洪峰為1750 m3/s的洪水,經(jīng)水庫調(diào)蓄,削減為750 m3/s,大大減輕了洪水對下游的威脅。在灌溉方面,利用海子水庫澆灌土地,獲得大幅度增產(chǎn),最高有效灌溉面積到7.6萬畝。

水庫建成以來,發(fā)生大于200 m3/s的洪峰12次,大于300 m3/s的有9次,大于500 m3/s的有4次,大于1000 m3/s的有1次。最高庫水位出現(xiàn)在汛期的有12年,歷年最高庫水位是1987年9月4日,庫水位達113.52m,相應庫容0.94億立方米。

建庫后,最多的年進庫水量為2.69億立方米(1987年)。多年平均進庫水量約0.94億立方米。其中6~9月進庫水量為0.83億立方米,約占全年87.7%。多年平均放水量約0.60億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約占41%,棄水量約占54%。水庫擴建后庫容增大,1983年后很少棄水。僅1987年棄水約0.123億立方米。水為攔洪蓄水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永定河系》

友誼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位置:友誼水庫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興和縣交界處的永定河支流東洋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Ⅱ級。

2、設計與施工:友誼水庫由張家口專區(qū)水電局完成初步設計,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完成擴建設計。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開始攔洪,1964年12月完成了大壩、輸水洞工程,并投入運用。

3、水庫加固:2000年完成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將水庫大壩定為三類壩,為使水庫達到2000年一遇,2002年開始進行以擴建溢洪道為主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4、工程效益:由于水庫淤積,目前水庫防洪標準為700年一遇洪水,經(jīng)過30多年的運用,在防洪、灌溉方面均發(fā)揮了較大作用。從1960年到1997年的38年中,攔蓄100 m3/s以上的洪峰64次,其中500 m3/s以上的洪峰5次,為保護懷安縣城、京包鐵路、110國道、沙嶺子電廠以及下游廣大地區(qū)的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在灌溉方面,1960~200年累計興利水量19.3億m3,累計灌溉面積441萬畝。

二、技術指標

1、流域特性:友誼水庫位于永定河支流東洋河上,控制流域面積2250k㎡,總庫容1.16億m3。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雨量4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約1100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82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104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900 m3/s,發(fā)生在1974年7月31日,歷史最高洪水位1191.4m(鐵路高程),發(fā)生在1974年8月4日。

2、大壩:友誼水庫攔河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頂高程1200m(鐵路高程,下同,鐵路高程-2.461=1985國家高程基準),最大壩高40m,壩頂長度287m,壩頂寬度4.0m,上游設漿砌石防浪墻,墻頂高程 1201.2m。壩坡采用干砌石護坡。

3、溢洪道:現(xiàn)狀溢洪道為開敞式溢流堰,最大泄流能力為1030m3/s。堰頂高程1193m,孔口總凈寬43.75m,堰型為開敞式駝峰堰,無閘門控制。

4、出水洞:友誼水庫出水洞為輸水洞。輸水洞設在攔河壩右岸山體內(nèi),洞身為圓形,洞徑Φ2.2~1.8m,進口高程1173.0m,最大泄量35m3/s,進口底高程170m,洞前端設進水塔進口采用平板閘門、固定卷揚機。

三、水庫特征值:

總庫容1.16億m3,防洪庫容0.681億m3,興利庫容0.533億m3,死庫容0.062億m3,死水位1177.0m(除險加固后1185.0m),起調(diào)水位1187.0m(除險加固后1194.0m),汛限水位1187.0m(除險加固后1194.0m),正常蓄水位1193.0m(除險加固后1197.0m),設計洪水位1196.0m(除險加固后1196.8m),校核洪水位1199.6m(除險加固后1199.8m)。

四、防洪標準:

原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500年一遇洪水;續(xù)建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按現(xiàn)狀的調(diào)度方案校核標準700年一遇洪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后,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2000年一遇洪水。

五、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1、城鎮(zhèn)及重要工、礦區(qū):柴溝堡鎮(zhèn)、小算溝鄉(xiāng)及沙嶺子電廠;

2、人口數(shù)量:20萬人;

3、耕地面積:38萬畝;

4、鐵路:京包鐵路;

5、公路:京張高速公路、張懷公路、宣陽公路。

六、歷史運用

1974年7月30日入庫洪峰流量為900m3/s,水庫全部滯蓄,削峰100%。


官廳水庫



一、工程簡介

1、工程名稱:官廳水庫

工程位置:水庫位于北京市西北約80公里的永定河官廳山峽入口處,水庫壩址位于河北省懷來縣境內(nèi),永定河干流官廳山峽入口處。庫區(qū)跨河北省懷來和北京延慶兩縣,由永定河庫區(qū)和媯水河庫區(qū)組成,是根治永定河及其流域開發(fā)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是首都北京主要供水水源之一。

水庫樞紐由攔河壩、輸水泄洪洞、溢洪道、水電站組成,水庫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為一級建筑物。

2、工程始建時間:

工程于1951年10月開工。

工程建成時間:1954年5月竣工。

工程運行時間:1955年7月正式蓄水運行。

3、工程建成以來發(fā)揮的效益:

官廳水庫運行四十多年來,發(fā)揮了巨大的防洪和興利效益。

(1)防洪效益:水庫防洪效益顯著,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災害。水庫建成后攔蓄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八次,削減洪峰流量70~96%,發(fā)揮了攔洪調(diào)蓄作用,使下游沒有出現(xiàn)洪水災害,為保障京、津、冀及永定河下游廣大地區(qū)防洪安全方面發(fā)揮了極為顯著的作用。

(2)歷史經(jīng)歷最大洪水: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廳水庫上游出現(xiàn)瞬時流量2660M3/秒,入庫洪峰2499M3/秒。為保證水庫安全,主要利用輸水隧洞和發(fā)電引水隧洞,進行水庫調(diào)節(jié);共開啟閘門79次,泄水1.78億M3,最大泄量為600M3/秒。同時在官廳山峽洪水較大的情況下,為減輕下游河道負擔,輸水道泄流在時間上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水庫做了錯峰的嘗試。

(3)供水效益:

截止2000年,水庫累計向下游供水398億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冀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用水8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138萬畝,北京工業(yè)用水173億立方米,城市地下補水及生活環(huán)境用水25億立方米。為促進首都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改善首都城市環(huán)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發(fā)電效益:

官廳水庫的建成為官廳山峽梯級發(fā)電創(chuàng)造了條件。繼1956年官廳水力發(fā)電站建成以后,先后又修建了下馬嶺、下葦?shù)閮勺菁夒娬?,?000年,三座電站共發(fā)電82億度,為首都及華北地區(qū)提供了大量電能,緩解了高峰用電的緊張局面。

(5)綜合經(jīng)營效益:

水庫管理者在確保水庫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優(yōu)勢,前后開展了綠化造林、栽植果樹、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和飲食服務等項目,五十年來,綠化荒山158公頃,生產(chǎn)果品120萬公斤,林業(yè)技術人員引進培育的新品種——駿棗以其果大皮薄、香、甜、脆的特點成為水庫的一大特產(chǎn)。收獲糧食約150萬公斤及大量農(nóng)副產(chǎn)品,全水庫捕撈鮮魚1700萬公斤。每年可向市場供應甲魚2000公斤,水果2萬公斤。

二、防洪標準

官廳水庫原設計按一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一萬年一遇洪水校核;1976年河南“75.8”大水后,經(jīng)過復合水庫防洪標準只有370年一遇,為此在1967年溢洪道降低堰頂?shù)某醪礁慕ɑA上,1975年后,開始了加固、改建和加高,經(jīng)過14年的連續(xù)施工,水庫防洪標準由原來370年一遇,提高到防御可能最大洪水的標準?,F(xiàn)行水庫防洪標準為:千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為今后提高供水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

官廳水庫的下游保護對象及范圍主要有:首都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京山、京廣、京九等重要鐵路干線,以及京津塘、京石等重要高速公路。

四、歷史運用

自1953年以來,永定河曾出現(xiàn)了七次大于1000m3/s的洪水,官廳水庫削減洪峰數(shù)值達到70.3—95.9%,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災害。

1、1956年洪水

1956年官廳水庫因大壩下游坡塌坑滲漏渾水,出現(xiàn)險情,同時京包鐵路施工,為了水庫安全度汛,水庫水位控制在476m。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水庫上游降雨較大,洪量達2.11億m3,其中8月6日為緩解下游河道出現(xiàn)的斜河、橫河、大溜頂沖淘刷險工和河灘,援助搶險。關閉閘門5個多小時,7日下游河道西麻各莊決口,水庫再次關閉閘門,停止泄洪。8月9日17時最大入庫洪峰1114m3/s,由于水庫攔蓄作用和下游錯峰要求,水庫共下泄洪水3.70億m3,攔洪4.63億m3。這期間水庫泄水主要利用輸水洞和電站發(fā)電泄水,進行水庫調(diào)節(jié)。

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廳水庫上游出現(xiàn)瞬時流量2660m3/s,8月6日水庫水位達477.05m。為保證水庫安全,主要利用輸水洞和電站發(fā)電泄水,進行水庫調(diào)節(jié),共開啟閘門79次,泄水1.78億m3,最大泄量為600m3/s。遠小于下游山峽河道所能承擔的2500m3/s的泄量,同時在官廳山峽洪水也比較大的情況下,為減輕下游河道負擔,輸水道泄流在時間上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

2、1967年洪水

1967年8月初水庫最大入庫洪峰1500m3/s,8月27日水庫水位超過478m,為考慮上游浸沒和淹沒,及下游防洪問題,利用輸水洞和電站發(fā)電放水,共放水1.06億m3。

1974年7月中、下旬官廳上游發(fā)生了幾次較大的降水過程,洋河響水堡站最大洪峰1240m3/s,8月1日水庫水位達476m,8月8日水位達477m,8月23日水庫水位達到汛期最高值477.30m,相應蓄水量為7.55億m3,水庫在防洪調(diào)度上,利用排沙放水8.37百萬m3,達到了有效調(diào)節(jié)水庫水位的目的。

由上所述,水庫在建成以來主要利用輸水洞和水電站發(fā)電進行水庫調(diào)節(jié)放水,有效地利用了水資源。



冊田水庫


一、工程簡介

冊田水庫位于桑干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縣西冊田村北、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距大同市60公里。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6700平方公里(包括上游趙家窯、下米莊、薛家營、東榆林、鎮(zhèn)子梁、恒山、十里河等七座中型水庫,6618k㎡流域面積),占下游官廳水庫流域面積38.5%,其中石山區(qū)3815 k㎡,土石山區(qū)3010 k㎡,平川區(qū)5260 k㎡,丘陵區(qū)4615 k㎡。干流縱坡1.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建庫以來,多年平均徑流量3.30億m3,平均輸沙量1200萬噸,年均淤積725萬m3。

水庫始建于1958年3月,1960年攔洪。總庫容5.8億立方米,其中:死庫容3.6億m3,調(diào)洪庫容1.63億km3,現(xiàn)壩前淤積高程944.2m。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標準為2000年一遇,下游河道為20年一遇,設計汛限水位956m,是一座式業(yè)與城市用水、防洪、灌溉及養(yǎng)魚綜合利用多年調(diào)節(jié)的大(Ⅱ)型水庫。

二、歷史運用

除險加固前冊田水庫屬重點病險庫,下地低水位運用。1960年至1970年水庫月平均水位在943~944m之間;1970年至1976年因大壩加高,水庫為滯洪運用;1976年后,因大壩質(zhì)量有問題,沒有高水位運用,一般蓄水位在950m左右,短時最高曾達953m。除險加固后,水庫防洪標準提高,近年逐步提高水位運用,1995年9月30日,水庫水位達956.08m,為歷史最高洪水位,1995年10月22日,庫水位為956.52m,為歷史最高庫水位。

水庫的工程觀測項目有:浸潤線、壩基揚壓力、大壩繞滲、沉陷及水平位移、防滲墻應力應變觀測等。

水庫1995年高水位運行以來,清泉洞滲流量穩(wěn)定為29升每秒,壩體浸潤線及滲水正常。主壩下游滲流量26升每秒,主壩實測浸潤線低于設計浸潤線。加固前南副壩當庫水位953m時,下游滲水嚴重,加固后水位956m以上時未發(fā)現(xiàn)滲水,砼防滲墻效果顯著。

從變形資料看,壩體沉陷趨于穩(wěn)定,水庫建庫至今累計最大沉降量254.67毫米,累計水平位移量57mm(樁號0+557)。

水庫自投入運用以來,曾攔蓄1967年8月6日一次最大洪水,入庫洪峰2850 m3/t,相當頻率10%,一日洪量為1.081億m3,三日洪量為1.756億m3,五日洪量為2.13億m3。水庫運行30多年以來,已淤積2.17億m3,為減輕官廳水庫的淤積和京津地區(qū)的防洪安全起到了顯著作用。

除險加固后,水庫年可向大同市和大同二電廠供水5000萬立方米,灌溉面移山倒海20萬畝,每年可捕成魚50~70萬斤,占大同市總產(chǎn)量的一半以上。



海河流域·流域工程·水庫·《灤河河系》《北三河系》《永定河系》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景宁| 汾阳市| 宜宾市| 武安市| 新民市| 肃宁县| 昂仁县| 霍邱县| 诸暨市| 黔江区| 红河县| 苍梧县| 剑阁县| 读书| 广元市| 天水市| 鄄城县| 新密市| 穆棱市| 海林市| 溧阳市| 永胜县| 丽江市| 永寿县| 奈曼旗| 买车| 新龙县| 青河县| 海兴县| 九龙坡区| 措勤县| 田东县| 南乐县| 乌拉特前旗| 呼伦贝尔市| 鄂托克前旗| 揭东县| 宝坻区| 武川县| 惠安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