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20211011——反省文
我小時候一直覺得他(他代指他人,父母、老師、同級生、傾慕之人等)是完美的,我才會喜歡他。
而實際上是我喜歡他,才會把“我認為他完美”強加給他。
某一天他不符合我觀測的完美,我就拋棄了他,恨他,忘了他,換成另一個他。
實際上他本身是沒有變的,或者說他只是一直相對不變的在做自己。
甚至嚴重的時候,我對他人的“完美”觀測會導(dǎo)致他人產(chǎn)生好與壞的變化。
我心里一直裝著一個“完美”的暗戀對象。是什么時候呢?大概是我剛成年踏入社會的時候,我的一個小學(xué)就認識的同學(xué),私下聚餐的時候告訴我,你初一開始就喜歡了很久的她,其實比你早熟多了,換過很多男朋友,和街溜子玩得很好。
我內(nèi)心的幽暗曾滿溢一瞬,但我立刻反應(yīng)過來,這本來就不過是我的一廂情愿。她是她,但她并不是她,我幡然醒悟,我喜歡的一直是只存在我腦海里的抽象的她。直到現(xiàn)在的很多年,我都會夢到那個我構(gòu)筑的,停留在回憶里的完美的她,在夢中或拯救或陪伴或擦肩而過。
人與人的接觸總會伴隨著傷害他人或自己,即便是觀測他人也是,我內(nèi)心深處總會有黑暗的情緒冒出,唆使我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壞事,或者控制不住自己做一些會引起壞的變化的事情。即使明白,我也曾經(jīng)做過許多任情的事情,并為此感到愉悅。
孟子說,人性本善,但是我還是覺得荀子學(xué)說的人性本惡,是比較符合我心所想的——人也是動物,誕生成長過程中收到愛與良好的教育之后,化性起偽用人類社會的道德規(guī)矩給隨心所欲的心之本源束上律條,化而為人,這便是極好的。
很多時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自由,而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才是自由。由內(nèi)心的良知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內(nèi)心的欲望。隨心所欲,不逾矩,便是致良知。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