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211到美國CS前十全獎,這條路我走了七年

背景介紹
本科:國內(nèi)普通211
專業(yè):材料物理
GPA:3.85/4.00
碩士: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專業(yè):business analytics
WAM:83.27/100
TOEFL:110
GRE?:158+170
推薦人:本校兩封+海外科研
Publication: 2篇conference一作,1篇Best Paper Award, 1篇journal
申請方向: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Vision in Medical Application)
Offer:
USYD business analytics PhD (全獎)
JHU Computer Science PhD (全獎)
UCLA Computer Science PhD (全獎,最終去向)
?
讓我們fast backward,把本次時空旅行的起點拉回到我的高中生活。高三下學(xué)期在過度緊張的高考備考壓力下,性格略極端的我果不其然放出了情緒的黑狗得了輕度抑郁癥,高考失利自然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然而現(xiàn)在回憶起那段陰郁的時光,竟莫名有些感激。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我盯著天花板反復(fù)思考未來的人生方向,逐漸孵化了出國讀書的想法。
本科申請master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決定DIY。本專業(yè)八桿子打不著的我很不現(xiàn)實得堅持要申請金融工程。接踵而至的申請季,我凌亂得申遍了美國所有MFE Program理所當(dāng)然得被全拒德,于是轉(zhuǎn)申澳洲來到悉尼大學(xué)。但大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悉尼大學(xué)期間我遇到了一個很棒的research supervisor,逐漸深入machine learning科研,有了豐富的科研經(jīng)歷,并決定申請PhD。
如果讓我給PhD申請的各部分準(zhǔn)備工作排序的話,我會給到這樣一個ranking:科研經(jīng)歷/Publication >?推薦信?> GPA >?套磁> G > ?T。
GT
相較于Publication、科研經(jīng)歷、推薦信和GPA,GRE和托??梢宰鳛镻hD準(zhǔn)備過程中的次重點。過線了之后就不會有人再看了。GRE會相比托福更加重要一些。就我了解到的UCLA內(nèi)部的錄取信息是CS PhD的average GRE錄取分?jǐn)?shù)在?328,托福的average錄取分?jǐn)?shù)在105,其他學(xué)校會略有出入但總體來說會在一個差不多的范圍內(nèi)。
套磁
套磁確實是PhD申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來看,最后能夠發(fā)offer的老師一定是在申請季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套磁聯(lián)系的老師。
在套磁方面我的經(jīng)驗是一定要海套,同時收到老師的回復(fù)也不要過分興奮。因為很多老師其實會鼓勵你去申請他的program,所以回復(fù)即使很熱情也不代表會有很高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老師在錄取candidate的時候很大程度會從申請季時跟他聯(lián)系過的學(xué)生中取舍。
GPA
本科和碩士的GPA其實同樣可以類比于GT。GPA的cut-off line大概是在WES轉(zhuǎn)換過3.75左右??傮w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有申請PhD準(zhǔn)備的同學(xué)還是要盡早打算,維穩(wěn)GPA。
推薦信
推薦信其實是牛推?>?強推。同時,來自美國教授的推薦信對于PhD的申請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有機會拿到美國大V教授的推薦信的話,可以說是已經(jīng)內(nèi)推到面試關(guān)了,只要面試撐得過去,PhD offer可謂手到擒來。
科研/Publication
科研可以分成本土科研和美國暑研兩部分。對于這兩部分的預(yù)期我們應(yīng)該是不同的。
本土科研我們預(yù)期希望收獲的東西包括扎實的科研經(jīng)歷、有質(zhì)量的Publication(一作)、以及來自research supervisor的推薦信。美國暑研我們應(yīng)當(dāng)預(yù)期的是來自research supervisor的推薦信以及如果有可能的話和暑研教授get along并且留下來做他的PhD。而我本身就是這樣一個case。我的暑期科研是在UCLA做的,最終也是決定accept我的暑研的教授的offer。
關(guān)于科研的準(zhǔn)備順序,我想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見解。建議大家能夠在先在本?;蛘攥F(xiàn)有資源下把科研經(jīng)歷打扎實再準(zhǔn)備去到美國暑研。這樣更容易收獲在美期間暑研教授的offer,以此為back-up再沖刺其他的program。
Publication在PhD申請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申請前,至少要一篇已發(fā)表的自己的一作paper,再錦上添花一些其他的二作、三作文章和project experience會是一個不錯的combo。
關(guān)于GGU
我想,選擇GGU是我在申請過程中做的最好的決定。感觸最大有兩點。一是我在GGU的咨詢師以及mentor在整個過程中的陪伴和指引。二是在準(zhǔn)備過程中GGU給我提供的network真的讓我受益終生。
記得最慘的是今年的三月份的時候,offer的事情不確定,我只身一人在澳洲因為疫情封國進退不得,還不行感染新冠的輕癥。我panic得坐在家里的廚房想嚎啕大哭但卻因為生病沒力氣。記得是那幾天咨詢師和mentor的安慰和支持讓我撐過了最難熬的那段日子。
同時,在美國暑研期間GGU的network讓我認(rèn)識了同去UCLA summer research的小伙伴,收獲了人生中最棒的一群朋友。同時,在summer research lab里還驚喜得炸出了愛情,收獲了人生中最棒的美好和幸福。大概以后每次回憶起來,都會覺得那是一段閃著金光的日子吧。
總結(jié)
PhD的申請對于非美本的同學(xué)真的非常艱難,但我還是鼓勵大家并不要因為苦難而放棄。有想法就要努力向前走,前方有路自然好,沒有路就自己修一條也要邁過去。為的大概也不是收獲成功和喜悅,而是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經(jīng)的決定不會追悔莫及。
最后最后,由衷的感謝在我申請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所有人。感謝GGU的團隊和我一起馬拉松到申請的終點,悉尼的supervisor為我打開AI的大門, UCLA?的supervisor在申請過程中最給力的support,以及Jacob同學(xué)最棒的陪伴和鼓勵。這或許是一次非常曲折的申請,但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難忘的經(jīng)歷。祝所有的GGUer都能申請到理想的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