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岳飛和滿江紅 | 你想知道的和不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了

張藝謀《滿江紅》海報
我:你覺得《滿江紅》該怎么翻譯?
閨女:YueFei's Story?
我:Full River Red。
閨女:???♀?,真的是滿、江、紅啊!
棲霞嶺岳墳
??秦大士
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杭州西湖棲霞嶺岳飛墓
秦大士,字魯一,乾隆十七年狀元,詩、書、畫三絕,官拜翰林侍講。
有一年清明節(jié)回江寧老家,路過杭州,他的老師袁枚帶他來到岳飛墓的時候,他尷尬的寫下了那句著名的:
人從宋后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秦大士是南宋秦梓的后裔,秦梓是秦檜的哥哥。

南宋·《八相圖》中的秦檜全身立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日出江花紅勝火
??滿江紅
一種水生植物,淘寶有售

滿江紅珊瑚萍
“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因為它的葉內(nèi)含有花青素,秋冬時節(jié)遠遠望去,呈現(xiàn)一片紅色。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就是說的此種水草。
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表情術(shù)語字典》
到了宋代,“滿江紅”就成了詞牌名,大多用來表達激昂慷慨的情緒。像音樂表情術(shù)語里的“Grandioao”或“Passionato”。
詞牌,雙調(diào)93字
??滿江紅
柳永首創(chuàng),蘇軾周邦彥辛棄疾跟進

清.萬樹.《詞律》.滿江紅
〔滿江紅〕詞牌為北宋新聲,柳永創(chuàng)調(diào),以其《滿江紅·暮雨初收》為代表?;糨^高,故有激越之感。
歷代名家的“同牌作品”有蘇軾的《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辛棄疾的《滿江紅·暮春》、陸游《滿江紅·危堞朱欄》、范成大《滿江紅·冬至》、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等。
這個詞牌一直到清代都還可以唱,《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里就有幾支《滿江紅》曲譜。

滿江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清乾隆十一年允祿刊朱墨套印本
此闕滿江紅查不到源頭,亦非薩都喇所作,
1920年,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發(fā)現(xiàn)一首古曲,是配在元代詞人薩都剌所作的《滿江紅·金陵懷古》上的(我沒查到),音調(diào)悲壯雄渾。后來楊蔭瀏將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詞替換上去,流傳至今。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
盡忠報國,還我河山

岳武穆像.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南宋抗金“中興四將”之一,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歿于大理寺獄,終年三十九歲。
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
金女真將領最畏服岳飛,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稱其為“岳爺爺”:“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p>
王士禎說:“夫武穆可以復中原,而不使之復,又使之必不復,是故志士仁人所以深痛恨于高宗也。”
岳忠武王.歷代畫像傳.清.丁善長.繪.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岳飛十五歲結(jié)婚,妻劉氏生岳云、岳雷,后來因為岳飛只身在外戎馬倥傯,湯陰被金國占據(jù),劉氏改嫁。岳飛二十七歲又娶李娃,生岳霖、岳震和岳霆,還有二女岳安娘和岳銀瓶。岳霖生子岳珂,后來為祖父作史。清康熙帝也曾欽賜給岳飛二十三世裔孫、刑部掌印岳鎮(zhèn)九伴朝鑾駕和蟒服。

宋史.岳飛傳
完顏兀術(shù)給秦檜寫信:“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p>
紹興十一年八月甲戌,罷岳飛之職務。十月,岳飛、岳云父子被捕。十二月發(fā)布《刑部大理寺狀》,認定岳飛“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致張憲意待謀反”等罪名成立。
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將,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已經(jīng)警告岳飛“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只是當時議和還沒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飛來抵抗金人南侵。紹興十一年高宗以“示逗留之罰與跋扈之誅”為由,默許秦檜殺岳飛以示議和誠意及換取其母韋賢妃南歸。
紹興十一年除夕夜,高宗下詔“特賜死”,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自鴆,后梟首。
目前史界以鴆死為通說,其余說法,尚有“拉脅而殂”(斷肋骨)或者賜自縊,或被人以白帛勒斃。
韓世忠認為岳云、張憲二人罪不致死,當面質(zhì)問秦檜,秦檜表示“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
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岳飛手跡
秦檜在岳飛被害十四年后壽終正寢,死后“追封檜申王,謚忠獻,賜神道碑,額為'決策元功,精忠全德'”——《宋史》

文徵明手書《滿江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氏九十歲時為朋友所書,此書作成后不足二十日文氏西歸
文徵明《滿江紅》云:“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敵?。倚飛何重。后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蓱z事去言難贖。最無辜??昂薷氨?。風波獄。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恤。徽欽辱。但徽欽既反。此身何屬。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岳飛被害八十四年后,方得昭雪。但岳飛之死又豈是區(qū)區(qū)一個秦檜能辦的?
戰(zhàn)耶?和耶?之爭議
??岳飛之死
小臣越職,非所宜言
南宋劉松年所作“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

岳鄂王飛
1957年,毛澤東會見友人舒湮時說:“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后是宋高宗。秦檜不過執(zhí)行皇帝的旨意……文徵明有首詞,可以一讀。是趙構(gòu)自己承認:‘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贊朕而已'”

錢穆《國史大綱》.岳飛見殺
高宗跟張俊說:“若恃兵權(quán)之重,而輕視朝廷……亦有不測之禍,卿宜戒之”。錢穆說:“高宗決心對內(nèi)加強統(tǒng)治,而無意于對外恢復”,所以“岳飛不得不殺,韓世忠不得不廢”。

錢穆《國史大綱》.郾城大捷
岳飛統(tǒng)帥全國五分之三兵力后,金人欲立欽宗之子為傀儡,岳飛請求高宗早日解決皇位繼承人問題,以定民心,沮金人之謀。高宗不悅:“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岳飛犯了皇家大忌:封疆大吏對皇位繼承指手畫腳,皇帝自然覺得他野心太大,起殺心是所必然。
此外,岳飛一再說“迎請二帝還朝”,威脅到高宗的地位,也是他被殺的原因。脫脫在《宋史·岳飛傳》里說:“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p>
所以還是文徵明說的:
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秦檜就是李鴻章,把賣國求榮的黑鍋背自己身上,只是為了應和皇帝,秦大士也不用太自責。

晚笑堂竹莊畫傳.清.上官周.岳忠武王
古代中國發(fā)展出的“華夷之辨”自成體系,與西方民族主義不同。區(qū)別“華夷”的標準在于是否遵循“禮治”以及是否接受“先進文明”的教化,與其居住地和部落族群無關(guān),華夏和四夷的界線是以生活習慣與政治形態(tài)而不是以血統(tǒng)劃分。
遼道宗自視為“中華”,他說:“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
錢鍾書唐圭璋余嘉錫鄧廣銘
??滿江紅之真?zhèn)?/strong>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

朱彝尊的《詞綜》里只有一首小重山
錢鍾書的《容安館札記》第七一七則里說: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十三謂此詞來歷不明,疑是明人偽託。是也。竊謂偽撰者亦是高手。”
自從明人徐階編《岳武穆遺文》時,始收入《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明清兩代都沒有爭議,直到近代,目錄學大家余嘉錫提出“偽作說”,認為《滿江紅》是后人偽作,詐稱是岳飛所作,夏承燾、李敖等都支持這種說法。
而唐圭璋、鄧廣銘等認為《滿江紅》確為岳飛所作,唐圭璋所編《全宋詞》錄岳飛詞三首,有《小重山》、《滿江紅·寫懷》(即“怒發(fā)沖冠”)和《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文獻典籍??
“偽作說”認為岳飛后人岳珂所編《金佗稡編》和《鄂王家譜》里,都沒有收入這首《滿江紅》。其他宋代的一手文獻里均不見《滿江紅》的影子,也不見時人的點評、引用及唱和。
這個倒不難解釋,因為自風波亭后,岳飛被定性為忤逆,全家流放,時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私藏岳飛的只言片紙?市面上能見到的也由官方收集銷毀了。即使后來沉冤昭雪,但“其佚篇蓋不可殫數(shù)”,甚至“飛之零章斷句,后人乃掇拾于蠹蝕灰燼之余”。等到幾十年后孫子輩的岳珂編書時,能搜羅到的已經(jīng)不多,漏掉一首也不稀奇。??
???賀蘭山
夏承燾先生認為“賀蘭山”在宋代是位于西夏(寧夏)方位,不是金人所在地。又結(jié)合明代和韃靼作戰(zhàn),認為賀蘭山正是韃靼所在,所以《滿江紅》應該是明將王越或其幕僚所作。??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湯陰岳廟發(fā)現(xiàn)的天順二年 ( 1458年?)所刻《滿江紅》詞碑,“王越說”被駁倒。

湯陰岳飛廟里的《滿江紅》詞碑
天順二年(1458)王熙書
唐圭璋先生認為宋人詞不見于宋人典籍者多矣,非獨此一首,而“賀蘭山”是泛指,像唐詩里的“陰山”、“樓蘭”一樣。而河北磁縣也有賀蘭山,正好是金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岳飛的確領兵打到過河北,所以說“踏破賀蘭山”實屬正常。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第946頁載:“賀蘭山在甘肅寧夏縣西……山樹木青白,望如駁馬。北人呼駁為賀蘭”。故名。
清蔣擢《磁州志》載:“賀蘭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俊而蜿蜒起伏長亙二十里。宋賀蘭真人隱居于此,因以得名”。岳飛當年在磁州屯岳打仗,在磁縣至今還留有遺跡。位于縣城西南的岳城是因岳飛在此駐兵而得名。村北有岳飛駐兵城寨遺址??h城東的東、西、小候召是以岳軍曾在此等候朝廷召旨而得名。
???元雜劇???????
“偽作說”認為元雜劇《宋大將岳飛精忠》的唱詞里沒有引用《滿江紅》,說明元朝時還沒有流傳。
而另一出元雜劇《岳飛破虜東窗記》里卻有極其類似的《滿江紅》的《女冠子》一首 :
怒發(fā)沖冠,丹心貫日,仰天懷抱激烈。功成汗馬,枕戈眠月,殺金酋伏首,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言愁絕,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
詞牌不同,內(nèi)容也有差異,很難說《滿江紅》和《女冠子》誰在前誰在后。
???鐵漢柔情???
“偽作說”認為岳飛作品如《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備極哀怨,和“壯志饑餐胡虜肉”不像同一人的作品。?
這個也好解釋,人都有兩面性,既有鐵骨錚錚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比如范仲淹能寫“長煙落日孤城閉”也能寫“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軾能寫“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和“大江東去浪淘盡”,也能寫“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和“寂寞沙洲冷”;陸游有“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敗保灿小凹t酥手,黃騰酒”;辛棄疾有“千古江山,英雄無覓”,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岳鄂王
???碑刻
近年在敦煌藏經(jīng)洞里唐代寫本的發(fā)現(xiàn),比如李白的《將進酒》與今天流傳的版本就有出入,“古來圣賢皆死盡”、“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都讓人大跌眼鏡?!稘M江紅》在流傳中有好事者的潤飾修改,也很正常,比如最后的“朝金闕”和“朝天闕”。
1986年浙江江山縣發(fā)現(xiàn)了一部《須江郎峰祝氏族譜》,內(nèi)錄一首岳飛所作,題為《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的詞:
“怒發(fā)沖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斗,軍聲激烈。百里山河歸掌握,一統(tǒng)士卒搗巢穴。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勵臣節(jié)。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本欲饑餐胡虜肉,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郁結(jié)?!?/blockquote>
祝允哲曾與岳飛一起抗金,兩人關(guān)系密切,岳飛手筆無疑。
明朝弘治年間,浙江鎮(zhèn)守太監(jiān)麥秀將《滿江紅》刻于杭州西湖岳王廟碑上,就是今天通行的版本。
西山晏公祠
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西山晏公祠里,發(fā)現(xiàn)了岳飛《滿江紅》的石刻,版本與杭州岳廟碑有異,最后三字為“朝金闕”。晏公祠是為明朝南京守備太監(jiān)晏宏所建。???
前些年武漢大學的王兆鵬教授曾經(jīng)用統(tǒng)計學方法衡量宋詞的影響力和經(jīng)典性,在《唐宋詞的定量分析》判定岳飛的《滿江紅》在宋詞的經(jīng)典性排行中居于第2位,前一位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后一位是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但同時也指出,這一排名是當代形成的,岳飛《滿江紅》在宋代時排名第352位,明代排名第13位,清代排名第50位,當代排名第1位,說明這闕詞作在宋代幾乎沒有什么影響,流傳度也不廣。
但是無論哪種說法,現(xiàn)在都缺乏一手文獻的支持,就像《西游記》和《水滸傳》的作者一樣,也許未來很多年里都還要繼續(xù)考證和爭議。不過還有南宋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可惜里面提到的《岳武穆集》十卷失傳,如果將來有所發(fā)現(xiàn),說不定能給予補證。
張連春-岳飛音頻:00:0004:16
岳飛
作詞:張連春 岳飛
作曲/編曲:張連春
刀似雪,劍如霜,梅花點點,瀝泉神槍番兵亂,起狼煙,壯士披掛,還我河山
?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士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
頭戴爛銀盔 身披銀葉甲?
手持瀝泉槍 胯下白龍馬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大鵬展翅,精忠報國家
?
千年的時光,抹不去三十功名
千年的風霜,吹不走八千里路
塵與土,云和月
千古的英雄,千古的絕唱
參考文獻:
《詞詮》
《詞綜》
脫脫《宋史》
金性堯《宋詞三百首》
錢穆《國史大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