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小縣長升任晉國上卿,趙衰官運亨通的秘密,是夫人的這個指點


本期話題
從晉文公返國執(zhí)政以后,隨他流亡多年的功臣集團就暗中展開了爭奪朝廷要職的競爭。先軫和狐偃兩位大臣因為在城濮之戰(zhàn)中表現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政治謀略,先后獲得了晉文公的重用,但魏犨、顛喆兩位大臣卻因為爭功心切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有人平步青云,有人踩虛了腳。在一旁冷眼旁觀的趙衰為了后來居上,選擇了一條與前人完全不同的進取之路,而這條路,其實是他的夫人在背后暗中指點他的。那么,這條最終讓趙氏成為晉國第一政治世家的道路是什么呢?


對先軫和狐偃來說,晉文公的稱霸之路,也就是他們倆在晉國政壇的晉升之路??墒橇魍龉Τ疾⒉欢枷裣取⒑贿@么精明強干。
也有那樣的人,他不花心思去琢磨如何揚長避短,施展自己的軍政長才以建功立業(yè),反而像個穿開襠褲的孩子一樣喋喋抱怨晉文公忘恩負義,對流亡功臣太過冷遇。這些人里頭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魏犨和顛喆。
《左傳》載:
三月丙午,(晉文公)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魏犫、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于何有?”爇僖負羈氏。魏犫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犫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殺顛頡以徇于師,立舟之僑以為戎右。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傳》

城濮之戰(zhàn)的前哨戰(zhàn)打響后,晉軍攻入曹國。為了報答曹國大夫僖負羈從前對自己的恩德,晉文公重耳下令不準軍士登門騷擾僖負羈和他的族人。
沒想到,這么一道簡簡單單的命令卻惹惱了魏犨和顛喆兩位流亡功臣:
什么?報答僖負羈的恩德?他僖負羈不過是在當年君上流亡路過曹國的時候提醒曹侯要以禮相待,私下又贈送了君上一餐飯食。這點兒小恩小惠你就記得,我們陪著你鞍前馬后,流亡19年,你怎么不記得呢?怎么沒見你報答我們呢?
為了表達對晉文公的憤怒,魏犨和顛喆故意違抗軍令,一把火燒了僖負羈的宅子。

林彪說過,大兵團作戰(zhàn),軍紀要嚴!魏犨、顛喆愚蠢地選擇在曹國縱火以表達自己的委屈之情,干擾了晉軍的總體作戰(zhàn)行動,結果是顛喆處決,以儆效尤。魏犨則因為晉文公的一念之仁而僥幸撿回了一條命。
顛喆、魏犨一死一傷。尤其是魏犨這位被冷落的異姓功臣,他的凄慘遭遇更是時刻警示著與他身份相同、處境相仿的趙衰。論將才,趙衰比不過先軫;論政才,他又趕不上狐偃。魏犨已經在爭功上位的道路上踩虛了腳,跌了下去,他趙衰又該怎么辦呢?


此時趙衰所面臨的局面其實比魏犨還要復雜。因為他不但和魏犨一樣,陷于朝中流亡功臣與留守大臣的派系之爭,他自家的內務也同樣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當初追隨重耳逃亡到白狄的時候,趙衰娶了戎狄女子季隗為妻,還生下了趙盾等兩個兒子。等到文公返國執(zhí)政之后,又再為他娶了一門親,生下了趙同等三個兒子。
流亡在外的季隗母子和居守國內的趙姬母子,他們的關系豈不也像朝廷里的兩派紛爭一樣難處嗎?這又該怎么辦呢?
舊劇《雍正王朝》里講過這么一個小故事:
有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慢慢地,老爺子老啦,這么大的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设€匙只有一把,兒子卻有一大群,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這時只有一個兒子,他很精明啊,從不去爭這把鑰匙,只是默默地老爺子干事,有一天老爺子終于想明白了,就把這把鑰匙交給了那個不爭的兒子。

這個“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是夫人趙姬身體力行,教給趙衰的:
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子,而己下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傳》

趙姬不顧丈夫的反對,執(zhí)意要將季隗母子接回家里來住,而且還將原屬于親子的嫡長子名分讓給季隗之子趙盾,甚至她還一度提出連正室夫人的身份也可以一并讓給季隗(當然,最后這一點其實并未實行)。
根據西晉學者杜預為《左傳》所做的注釋,趙姬乃是晉文公的女兒。她這樣一讓再讓,主動調和家庭矛盾,我不確定其中是否有晉文公的某種授意,但聰明的趙衰顯然從里頭看出了門道:
對全力以赴地爭奪霸權的晉文公來說,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政治的團結,朝局的穩(wěn)定。無論流亡功臣是像先軫、狐偃那樣去爭奪權力,還是像魏犨、顛喆那樣去爭奪權力,爭奪始終都是黨派對立、朝局分裂的隱患。
在這種時候,流亡功臣中得有人站出來表現一種謙退的姿態(tài),抑制住甚囂塵上的權力之爭。做到這一點,就是對文公霸業(yè)最大的支持!
因此,趙衰選擇了一條與先軫、狐偃完全不同的上位之路:

從公元前633年到公元前629年,趙衰先后三次辭讓了晉文公對他的任命,眼看著諸卿之位在別人手里流轉,趙衰卻始終低調謙遜,不為所動。
聰明而務實的政治姿態(tài)為趙衰贏得了滿朝文武的交口贊譽,大家都說他像冬日里的暖陽那樣和藹可親。而晉文公對趙衰的犧牲與付出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
到公元前629年趙衰三辭卿命之后,晉文公特意為他一人之故改革軍制,將晉軍原有的三軍六卿擴編為五軍十卿,第一個被擴編進諸卿名冊的人就是新上軍的主將——趙衰。


從公元前629年登上諸卿之位,到公元前622年去世,趙衰一路晉升,最終遺憾地死在了中軍副將的任上,一步之遙,未能升任主持國政的中軍元帥。但是他的謙退哲學卻為趙氏子孫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
趙氏一門在趙衰步步崛起的過程中不但維持了與先氏、狐氏等政治豪門間相對融洽的合作關系,趙衰還通過獎掖后進的辦法扶植了一批未來將影響晉國政治進程的親信勢力,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晉襄公的老師陽處父。

陽處父早年為了謀官,曾經一度嘗試去走世卿狐偃的門路??珊燃仁俏墓木烁赣质撬氖紫\士,那架子可大呀,生生晾了陽處父三年。陽處父無奈,只得改換門庭,來投趙衰,謙和的趙衰三天之內就把事兒給他辦成了。
到公元前621年狐偃、趙衰作古之后,文公之子晉襄公要在夷地舉行軍演,復位三軍六卿的人選。本來中軍元帥的位置已經定了由狐偃之子狐射姑出任。
可這個時候已經貴為晉襄公太傅的陽處父念起狐偃當初的舊惡,執(zhí)意更換中軍元帥,把恩主趙衰的兒子趙盾給推了上去。
趙盾擠掉狐射姑,出任中軍元帥,成為晉國政壇一人之下的顯赫人物。趙衰當年辛苦耕耘播下的種子,如今總算是花開蒂落,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了。
參考文獻:
白國紅《春秋晉國趙氏研究》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徐元誥《國語集解》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chuàng)。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chuàng)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fā),您的分享轉發(f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