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間有沒有純友誼
戀愛與友愛有什么區(qū)別?
我認為只有能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才能回答標題的這個問題。
朋友和女(男)朋友到底區(qū)別在哪,我想大家剛看到這個問題會覺得很明顯:“一個是不會一直相伴的,一個是會有更深一步的交流的??!”但是再認真一想,會有“表面朋友,酒肉朋友,真朋友,肉體朋友”,而戀愛也有“異地戀,網戀和朝夕相伴”的分別,那如果連這些定義都沒搞清楚,這份感情又如何能簡單的評價為純友誼呢?
一個普通的異性戀的人,在和異性相處時,會以什么樣的眼光看他。是會一直以這種眼光看待,還是在經過相處之后改變自己的看法呢?中國人對愛的說法有:一見鐘情和日久生情,那想必友誼也有他自己版本的“一見鐘情”“日久生情”吧,畢竟一切情感都是經過時間沉淀的,無論這個時間是一瞬還是一年,時間都是尺度。
這份感情如何,基于我們對它的判斷,如果有一方有友情之外的期待,如果有一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琢磨,那這段情感就不再單純。而依照論題這種非黑即白的討論面,其實“一方”如何就沒有價值了,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認,雙方都會對這段情感的定義產生一定或者一段時間的懷疑和判斷。這段懷疑和判斷,才是對這個“純”字的反駁,而不是“最后發(fā)現雙方都不喜歡對方”這個結果。
那我們來看看問題中兩種愛的定義:
戀愛:現代定義為兩個人基于一定條件和共同戀愛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最強烈、最穩(wěn)定、最專一的感情
友愛:是指沒有國度、民族、性別和年齡等的差別,彼此以“朋友”、“伙伴”相稱,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幫助和志趣相近的人際關系雙方或多方,在相互交際過程中自然流露出的親切的情感
友情: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情。這可以是世間超越血緣、地緣,出離家園與國家,超越骨肉血親之愛,超越國別地域之愛,對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獻、交流無條件之友情,這即是友情的微妙之處
首先,在我看來,兩個人的戀愛必然是源于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可能不是友情,我暫且稱其為羈絆,漢語內目前沒有這個詞的引申義。
戀愛的情感是真摯的,是雙方相互認同的,“共同戀愛的人生理想”,而友情則是“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幫助”,那我認為說戀愛在一部分上建立在“友愛”之上是不過分。但友情卻說:“對所有人皆平等奉獻,交流無條件之友情”,這點定義我想所有人都會不甚認可,畢竟我舉的朋友的類型,就否定了這種“所有人皆平等”的狀態(tài)。
那我想這種論斷并不能證明沒有純友誼,畢竟“戀愛”在“友愛”之后,那此時就有必要引入另一個關鍵點,就是“異性”。
“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這個問題在此處作為參考再好不過了。有下蛋功能的雞才叫雞,被雞下出來的蛋才叫雞蛋,因此,雞與雞蛋是同時出現的。
那么喜歡和是否喜歡這兩件事情,也應該是同時出現的。
這時候大家就會說這純屬扯淡,為什么喜歡和是否喜歡會同時出現呢?這不搞笑嗎?
那我想問:
你怎么知道你喜不喜歡一個人?
答:通過判斷。
問:我也可以直接感覺呀!非要判斷嗎?
答:這種判斷不是非要說出來:我喜不喜歡他,而是潛意識的,對這個人和自己的戀愛標準進行比較,如果在相處中感覺出來了(也就是判斷對了),就會產生戀慕。
問:那判斷怎么了?判斷有任何問題嗎?
答:“判斷”本身是與戀愛相關的,也就是指你在尋找戀愛的跡象,如圖:

這張圖是結果論的,也就是說就結果而言,三者的關系是這樣的。但是就過程而言,異性之間(默認異性戀)相互判斷時,毫無疑問是會觸及羈絆的。
問:那你怎么知道朋友之間會相互判斷是否有之外的感情呢?這僅僅是假設吧。
答:你們成為朋友之前會判斷嗎?當然會,沒經過判斷,判斷沒被證實你們不會成為朋友,同理,你覺得自己不會判斷,其實你們的相處本身就是一種判斷,判斷的不僅僅是友誼,同樣還有是否存在戀愛關系。那依據我上面提到的,判斷本身就否定了我們在這個問題中的“純”,因此沒有純友誼。
問:那我還說你和長輩,和同性,和動物直接也不單純呢,因為你又不知道你們到底是啥。
答:在我看來這是詭辯,因為純友誼這里的純單純是指“異性之間不會產生戀愛想法”,而我所有的討論也是基于這個探討的,并且從來沒脫離戀愛和友誼本身。
其實這個問題在專業(yè)層面已經有結論了,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在討論這個問題的大家也一樣。所以我認為普通人就該有普通人的答案,因此經過我的個人思考,我寫了這么一篇加入討論,也是給予我自己一個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