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兒冒尖了

又到了“凍雷驚筍欲抽芽”的時節(jié),江南本地的竹筍,也只有驚蟄的春雷聲才會被催醒。
每年這個時候,阿媽就會拿著鐮刀去自家竹林,從厚厚的枯葉間翻找出一枚枚春筍。這是春天里的頭一波春筍,要給全家人嘗鮮。
小小春筍要等你蹲下身子去,適應(yīng)一會竹林間忽明忽幽的光線后,才會被你的眼睛逮到。隨后,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一個個尖錐形、黃褐色的竹筍,頂著嫩黃的筍須,鮮活般主動跑入你的眼里。
竹林子要疏密有間,稍空地方長出來的新筍要保留下來,讓它長成竹子。稍密的地方,都可以挖。這時候,阿媽會躡手躡腳地進(jìn)去,生怕吵醒它們。我是堅決不讓進(jìn)竹林子的,就怕毛手毛腳踩壞、踢斷那些嫩筍們。
清明前后,春筍們爭先恐后地從松軟的泥土中冒出尖尖,長勢非常迅速。三兩天不見,它們就會躥出地面半人高,筍殼褪得滿地都是。成功躲過被端上餐桌的命運后,它們挺直腰桿拼命向上生長。江南水鄉(xiāng)的居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成材后的竹子,會被精心制作成竹椅、竹籃、竹席、竹筐、竹筒……,也會簡單加工成扁擔(dān)、柵欄、晾衣桿等日用。
頭一波春筍挖回來后,剝?nèi)スS殼洗凈。阿媽會滾刀切段,做油燜筍;也會連刀切片,炒肉炒菜。我們更喜歡阿媽給我們做筍餡塌餅。筍丁肉餡包進(jìn)米粉面團(tuán)里,然后輕輕壓扁。鐵鍋里黃燦燦的菜籽油燒熱后,一個個平鋪進(jìn)去,用文火兩面煎黃,淋水蓋鍋燜一小會兒。起蓋出鍋時,軟糯鮮香,撩撥著你的食欲,口水禁不住直流。
筷子是來不及拿的了,直接用手去抓。捏在手上的塌餅很燙,兩只手要頻繁地交替互換,嘴巴是能徑直咬上去的,但要邊吹氣邊咬。輕輕撕開焦黃的面皮,露出筍丁肉餡后,散發(fā)在空氣中那熱騰騰的迷人香氣,混合著筍丁、豬肉、菜油還有面皮焦香,讓你食指大動,欲罷不能。一鍋塌餅,全家人是站著呼呲呼呲吃完的。等到咂吧嘴回味時,攪動的舌尖才會觸碰到口腔里那些燙出來的水皰。
春天里,除了春筍,還有薺菜、蠶豆、香椿頭……一波波時令美味上桌。在你咀嚼春味的時候,也會回味起那“不負(fù)韶華不負(fù)春”的辰光。(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