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狐傳(3-5)
在五百年前的《有樂齋六狐傳》中,葉山與阿優(yōu)亦有獨立的故事。但在此時,這對母女還要仰賴阿達的搭救。
書接上回,黑狐阿達收服了「戶隱的雙鬼」兩位女強盜,踏上了行俠仗義之路。
三人在紺田村歇腳不久,便偶遇一對母女。
攀談起來,這母女二人乃是清籟島遠(yuǎn)來的樂人,老婦姓葉山,少女名阿優(yōu)。她們正準(zhǔn)備進稻妻城慶祝祭典,結(jié)果卻被村里賣堇瓜的大戶詐了,一定要她們用離譜的高價買下堇瓜,只因為他此前「好心」提供了幾個堇瓜供她們解渴。但巡游藝人哪來那么多錢?又不能把回家的盤纏花掉…
「戶隱的雙鬼」一向暴烈,聞聽此言,登時咬牙切齒,你唱我和,非要找這奸商算賬,把他大卸八塊不可??珊诤⑦_此時卻有了主意。一聲沉吟止住了雙鬼姐妹:
「行了,我明白了?!?br>
然后又對母女稍加安撫:
「你二位不必?fù)?dān)心,大姐我已經(jīng)有了分寸,只看我去理論一番便可?!?br>
說完,便又大步離去,去找那奸商去了。
《有樂齋六狐傳》中最具張力的故事片段,據(jù)說乃是有樂齋大人自璃月歸來所寫。亦被筆者全文收錄。
書接上回,黑狐阿達大步離去,找那奸商理論去了。
這賣堇瓜的土左衛(wèi)門原本也是一位武士,只是稻妻承平日久,好刀也無處施展,便在村里做了商戶。學(xué)了些威逼敲詐、取巧經(jīng)營的手段,又多虧面相兇惡無人敢惹,一來二去,也便成了村里的大戶。
這天,土左衛(wèi)門正在攤子前乘涼,只見一陣塵土飛揚,土地動振,比棚子更大的陰影便罩在了他的頭上:
「大哥,買瓜!」
土左衛(wèi)門微睜一眼,打量了一下來客:只見來者身形魁梧,黑壯兇猛,站相毫無禮節(jié),似要斫人,卻是一個女人!
「要多少?」
來者也不著急回答,只是望著案板上的脅差:
「好刀,好刀。」
「確實好刀,我也曾是武家門下人,總要有點上眼的家寶?!?br>
土左衛(wèi)門不明就里,隨聲應(yīng)和。
「只可惜拿來切了瓜?!?br>
見來者話里有刺,土左衛(wèi)門面露不悅:
「你是來買瓜的不是?如何恁多言語?」
「是,是?!?br>
黑狐阿達嘿嘿一笑,權(quán)作賠禮。
「切一升堇瓜塊,瓜皮全部削掉?!?br>
土左衛(wèi)門滿臉狐疑,卻也無意質(zhì)疑。便切了一升堇瓜塊,上秤稱量。
「大哥這秤桿如何不平?」
土左衛(wèi)門聞聽此言,便握緊了刀。
「我說你這秤,好像還有點脾氣呢!」
「大姐你若是有心消遣,不如先將摩拉給我?!?br>
土左衛(wèi)門按捺不住怒火,理論起來。
「嘿嘿,不是我不愿先付賬,只是怕你不肯接?!?br>
「你肯付我就肯接!」
「當(dāng)真如此?!」
「還能有假!」
只見黑狐怒吼一聲「接著!」,便將手中一包滿滿的摩拉劈頭砸在土左衛(wèi)門臉上。土左衛(wèi)門躲閃不及,直接挨了個七葷八素,后仰著摔了下去,手里的寶貝脅差也飛脫出去,落在身邊。仔細(xì)一看可不得了,那奸商的鼻子被摩拉袋砸成扁扁的一坨,活像是裝煙管的荷包。
黑狐阿達又兩步過來,踩住那奸商胸口。也不言語,當(dāng)面便是一拳。打得奸商腦內(nèi)金鼓齊鳴,簡直像是開了個璃月跨海武道會。土左衛(wèi)門掙扎著要爬起身,拿起剛剛落在地上的脅差。卻被黑狐發(fā)現(xiàn),一怒之下又是一拳,打得土左衛(wèi)門頭頂一對貍貓耳朵「噗」地蹦出來,口中止不住地求饒。
阿達見狀哈哈大笑,這奸商原來也是妖怪,而且竟是個臟兮兮的貍貓!
于是,收了貍貓偷來的脅差,將這惡霸的財產(chǎn)分與全村,又將剩余的錢財交予那對落難母女,黑狐阿達便姑且繞了這貍妖的性命,繼續(xù)上路去也。
《新六狐傳》中特意新增了對于舊事的評論,如讀者讀之煩悶,可特別略過本冊。但對于筆者而言,不得不談之事,不得不抒發(fā)之感慨,仍是要浪費筆墨言明的。
黑狐阿達的逸事暫告一段落,還請寬恕筆者嘮叨,仍要為些許年前的舊事多加評論。
關(guān)于當(dāng)年有樂齋大人因何事引得齋宮震怒,如今早已不再清楚。不過彼時八重大人因為多喝了兩三四五六七八杯,愿意為我講講親歷的史料。
此文本是小說家言,我自是要把真話改變成稗抄野史的。
當(dāng)初狐齋宮離開白辰之野,赴任鳴神大社之時,八重大人尚未出生。因此她的新狐幼童年歲里,都是聽聞齋宮之事長大的。她對齋宮之大愛自是敬仰。
因此八重大人之游歷生涯,最后也以赴任鳴神大社作結(jié)。
因其血脈相親,齋宮大人對年幼的八重大人照顧頗多,但今日的八重大人卻總是盡可能避免回憶那段日子…
——雖說已保證是小說家言,八重大人的身世,為避免主編審核刪改,筆者也不便透露太多就是了。
話說回有樂齋之事。當(dāng)年有樂齋大人因何事引得齋宮震怒,如今早已不再清楚。只知或許他的所為,與日后深淵之入侵或許有所關(guān)聯(lián)。
但在有樂齋大人被迫離去之后,狐齋宮大人便也不再駐留鳴神大社,而是前往城中天守長居了。
「天變地異之浩劫將至。此身須盡到御側(cè)之人、生靈護主的義務(wù),因此盡快前往將軍身側(cè)才行?!?br>
齋宮大人的第二次離去之時,八重大人也不過少女之齡。一直追隨之人,再度離她而去了。豈料不多時災(zāi)厄席卷列島,我們才得以了解其中深意…
只是一切為時已晚,一切事與愿違。
這時,齋宮大人第三次離去,也是永遠(yuǎn)地離開了。
五百年的時光或許于凡人而言過于漫長,但其事變留下的悲歡傷痛,不論對于朝生夕死者、或是常生難滅者而言,都是難以抹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