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為自己意識內(nèi)的東子做出反應,你不必
正面中性負面角度都會一定程度存在,沒有負面則正面無法定義自己,不是說要你接受你討厭的東西,只說中性的說明,有你喜歡的人,可能也會有對你這個角度而言被你排斥的人, 角度可以互相依存,不會因你的褒貶而改變它觀察角度的本質(zhì),其實識別出哪些是你更偏向于接受的角度,而哪些不是,你就可以做出你的選擇,而不需要貶低其他角度,僅僅識別出它可能是一個可能對其他人來說更適用于他們?nèi)松倪x擇,而你也有能力做出你喜歡的選擇,擁有你喜歡的角度,遇到更容易讓你接受的人 分隔遠的角度往往更專注于自己角度的一切,難以理解其他角度,難以理解為什么會有人做在他看來如此“不必要、沒意義、莫名其妙”的選擇。 就像有的人喜歡自己一個人住,也有人反感一個人住 他們可能難以理解對方,因為可能他們對自己陷入此處境的信念非常執(zhí)著,導致他們不了解如何做出其他選擇 一個中年新任出租車司機為了養(yǎng)孩子緩解經(jīng)濟壓力晚上勤懇出車,送完客戶后,客戶說謝謝拜拜 有的人會嘲笑客戶:你看,他給咱們錢還謝我們呢 客戶可能認為,這個地區(qū)基本都是農(nóng)民百姓,為養(yǎng)家掙錢挺辛苦,說句謝謝說不定能緩解一下他的壓力就說了,讓他知道世上還不都是苦難 也可以假設司機認為,別人都休息的時候我干活還謝謝我?看不起我掙得少是吧?要不是要養(yǎng)別人,我至于特么受這氣? 很多時候自己的煩惱是因為覺得自己對別人的角度感到抗拒,因為認為自己會受他人角度牽制,他為他的世界做出反應,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從來都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受牽制,除非沒了ta你活不了,你為了活下去或者什么目的必須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