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貨幣政策的“虹吸效應”正在減弱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春季會議27日至28日以線上閉門會議的形式舉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通過視頻演講稱,通常情況下,一旦美聯儲進入緊縮周期,將會對新興市場產生外溢效應,造成整體的全球緊縮環(huán)境,但目前新興市場還未出現大規(guī)模資金外逃的情況。
很多人都還清楚地記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美國出臺了多輪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在經濟出現一定復蘇,就業(yè)有一定好轉,通貨膨脹壓力開始加大后,美聯儲也開始啟動貨幣緊縮政策。雖然全球市場對美聯儲要收緊貨幣政策有了充分預期,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在美聯儲發(fā)布將要出臺加息政策的消息后,全球市場仍然風聲鶴唳,一片恐慌情緒。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幾乎陷入了崩盤的危險境地。這種現象,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才慢慢平息。而面對美聯儲此后的每一次加息,新興市場也都做出了劇烈反應,給人以不堪一擊、草木皆兵之感。

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加大,其他經濟體對主要經濟體的依賴增強,從而使主要經濟體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對國際經濟穩(wěn)定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自然作用也就更加明顯。也就是說,全球化對美元的國際地位是起到增強的作用的,特別是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美聯儲的任何一次政策變動,都會對新興經濟體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然而,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開啟了“去全球化”、“單邊合作”、“貿易保護”、打“貿易戰(zhàn)”之后,起初,包括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內,還認為美國的強勢地位會更加突出,美元的霸權地位也會進一步增強。但是,在貿易戰(zhàn)越打越離譜、越來越瘋狂后,美國經濟的弱點也開始不斷暴露,美國制造業(yè)弱化的問題更是進一步顯現。貿易戰(zhàn)帶來的美國居民消費能力減弱,消費成本上升,就業(yè)壓力加大,不僅使剛剛出現的經濟復蘇重回危機軌道,就業(yè)率降低、失業(yè)率提高,政府則面臨開門危機等也重新出現,而且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也沒有能夠讓美國制造業(yè)出現新的轉機,無奈只能重啟量化寬松政策。
雪上加霜的是,面對美國經濟在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思維下回到危機狀態(tài),量化寬松政策作用受到嚴重影響,新冠疫情又發(fā)生了,且特朗普面對疫情,除了甩鍋、栽贓、推責之外,乏善可陳,導致美國經濟不斷惡化,以至于在與拜登的總統(tǒng)競選中也以失利告終。如果不是“去全球化”和大搞“貿易保護”,特朗普與拜登的總統(tǒng)選舉,應當是沒有什么懸念的,拜登也是毫無勝算的。出現拜登獲勝的結果,完全是特朗普咎由自取。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tǒng)后,按理應當回歸到全球化軌道,可是,已經將美國國內極端民族主義和精英治國思維激活,“美國利益至上”觀念進一步強化的大背景下,美國的全球化意識已經完全消失,即便拜登也在提全球化,但是,美國眼里的全球化,就是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化,一切服從美國的全球化。顯然,這是與全球化格格不入的。縱然是美國的盟友,對這樣的全球化內涵,也是不能接受的。自然,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就更難接受了。
美國這種自殘行為,也開始在美元的影響力不斷下降中得到體現。尤其是這次的俄烏沖突,按照美國的目標,就是通過經濟制裁、金融制裁等手段,將盧布徹底打垮,把俄羅斯徹底打垮。但是,俄羅斯的能源之劍實在太過威猛,一紙“盧布結算”令,就把美國和西方盟友的經濟制裁、金融制裁手段殺得七零八落,基本宣告制裁失敗。相反,因為制裁,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美元都不可能再在俄羅斯對外輸出的能源結算中出現,“去美元化”也成為眼下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去美元化”帶來的喜悅,恐怕不只是俄羅斯等國家,也包括美國的盟友們,特別是歐元區(qū)國家,也在竊喜。而“去美元化”現象的出現,當然是“去全球化”。美國以為“去全球化”可以讓美元更加具有國際地位、霸權地位、壟斷地位,殊不知,已經品嘗到了全球化美味的世界各國,已經很難再回到“去全球化”時代,他們都迫切希望全球化帶來的各種福利和享受,自然,對美國的“去全球化”是內心不滿的。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怎么可能加入到美國的“去全球化”行列。如此,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削弱美元的地位。
美元地位的削弱,帶來的是美聯儲政策影響力的減弱。正常情況下,美聯儲出臺貨幣緊縮政策,一定會使國際資金快速向美國轉移的。但是,這次的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對國際資金的影響非常有限。新興經濟體國家沒有出現明顯市場恐懼現象,國際資金也沒有明顯向美國轉移,不僅使美聯儲政策的“虹吸效應”沒有形成,也迫使美聯儲不得不“鷹派”言論頻出,為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力恢復制造輿論。到底美聯儲的緊縮政策進行到何種程度,才會對國際資金產生影響,讓國際資金快速向美國轉移,需要耐心觀察。而美國經濟是否能夠承受貨幣政策的持續(xù)收緊,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