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人紀視頻全集|合集

針什么病都能治。能用針就可以不需要中藥。到最后可以混著來(看需求)。
針力不及時用灸。
軍事生存:找水源用燒艾草,方圓5公里有煙就有水。
吃什么排什么,就是寒;臭就是熱。
什么算病好什么算病繼續(xù)嚴重?
病進:四肢往身上走;
病退:身上往四肢走。
破傷風:隔蒜灸
皰疹:隔姜灸,用艾逼退,沿著頭尾燒;干棉花撕薄點一點凡士林,燃燒一遍。吃全蝎粉。
禁忌:針而勿灸灸勿針,針經(jīng)為此常叮嚀。庸醫(yī)針灸一齊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灸的大原則: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昏迷時:
1、人中斜刺(嘴唇上三分之一),或者拇指向上斜推

2、十指放血(手、足)

3、涌泉穴,腳掌握起來人字紋紋頭

4、百會穴,放血不下針。頭頂十字后面凹陷

平躺頭下垂

現(xiàn)在有真空吸的不同size火罐——目前針灸按摩店仍然用的是火罐耶。
扭傷活血化瘀的時候用火罐到痛處;
痔瘡等,用放血針放血;其他放血由黑變淡就起罐
1、同身寸
中指橫紋=1寸。拇指關節(jié)橫著也是1寸。
三個指頭橫起來=2寸;四個指頭=3寸


腹部和胸部有特殊方式,其他都可以用同身寸。(見任脈寸法)
春天淺、冬天深
五臟:
- 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臟在管,血脈是心臟在管,骨是腎臟在管。
- 一般下針的時候,如果病在皮毛,我們針就下在皮毛,
- 如果病在肌肉,我們下在肌肉,
- 病如果是在血脈上面,我們就扎在脈的旁邊,
- 如果病是在腎臟,我們會從皮膚上面下針下在骨頭的旁邊去??催@個病情在那里,決定我們下針的深淺。
腹深似井,背薄似餅。腹部上扎針的時候,可深針,背上扎針,就不可以深針
現(xiàn)在是很細的一次性針管。
穴位是在肌肉縫隙、或肌肉和骨頭旁邊、或在肌肉和筋之間、或筋和筋之間、血管旁邊、筋和骨之間(腳踝等)。
成人留針,兒童單刺。
留針是扎進去留20分鐘。
單刺是扎進去捻一捻就出來。14歲以下單刺。
拔針手法:平直抽出,指頭扶著。

下針最好臥姿。
正常的暈針是對病情有好處。不正常暈針是姿勢問題,暈針之后用急救。
3215,32是針號,數(shù)目字越大,越細。一般用32,傷口硬的用28。
15是一寸半。用在四肢。手指腳趾用一寸。
30是三寸針,多用來透穴。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xiāng),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歸入癸水
五臟,通藏,收藏,肝心脾肺腎,換到陰陽就是屬陰。對應五行的陰的木火土金水
六腑,消化,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對應陽。對應五行的陽的木火土水金

表里關系,表就是六腑,里就是五臟。心和小腸就是表里關系。
中醫(yī)是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人。
正常的是肺的能量正常,克制心火,心的火會往下走,走到小腸,才能消化事物,所以小腸也是火。
大腸與肺是表里關系,環(huán)繞小腸,被小腸蒸發(fā),將水氣化,回到肺里。
水生木:腎臟里第一次氣化。膀胱氣化的時候是蒸餾,將濁水排出,干凈的水會交給肝,所以是水生木(肝屬木),就可以排毒、交給膽,成為膽汁。
根據(jù)地支歌診斷、治療和驗證。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23-01 點為子時膽經(jīng),01-03 點為丑時肝,
03-05 點為寅時肺,05-07 點為卯時大腸,
07-09 點為辰時胃,09-11 點為巳時脾,
11-13 點為午時心,13-15 點為未時小腸,
15-17 點為申時膀胱,17-19 點為酉時腎,
19-21 點為戌時心包,21-23 點為亥時三焦經(jīng)。
比如說,心和肺對應五色是紅和白,混在一起就是粉紅色,人手掌正常伸出來就是粉紅色。
是因為肝臟如果在1-3點正常運行,過濾毒素,提供質(zhì)量很好的血給心臟,呈現(xiàn)出來就是很好的粉紅色。
如果肝臟有問題,過濾不及,就給心臟,出來的血又多毒素又多,手掌就是暗紅色;或者你1點醒直到3點才能睡著,就說明肝臟不好了,身體在告訴你信號。
中醫(yī)是根據(jù)正?!Y狀→病,所以一有癥狀,中醫(yī)就知道了。西醫(yī)是只有確認到病了才知道。?
正經(jīng)12條,奇經(jīng)8條。

井榮俞經(jīng)合都是手不過肘,足不過膝。我們下針的時候,在手肘以下, 膝蓋以下下針?。
分陰陽,不同對應的五行。

每條經(jīng)絡都有洛穴,陽經(jīng)多了原穴。

井穴都在四肢末梢(手指頭腳指頭)
病越深,我們就要在指頭末梢。
井主心下滿,所以動脈血管堵塞時,下針就好得快。
青色為肝,紅色主的是心,脾主黃色,肺是白色,腎 是黑色?。
有顏色出現(xiàn)的病時,取穴道時用榮穴。
每次發(fā)病都是同一個時間的,就取俞穴。
比如氣喘,3點醒5點睡,就取肺經(jīng)的俞穴。
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脹滿,都可以用合穴。
陽經(jīng)都有原穴
井穴主冬天,臟主冬。手肘一下、膝蓋以下扎針都是安全的,至少不會死人。
俞穴主長夏。
合穴主秋,味主秋,跟味道相關的
長夏是什么呢?——節(jié)氣季節(jié)的交換
春最后一個月的后2個禮拜,夏第一個月的前后2個禮拜,合起來一個月。
春夏、夏秋、秋冬、冬春,交接合起來叫做長夏。
陰是有形的,陽是無形的。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
五行有生克,正常的應該是生的趨勢走;生病的人則會是克的方式走。
比如木克土,肝病的人去強脾胃,就會停止肝病的嚴重。這就是治未病。(疑問:為什么去強被克的呢?與實證和虛癥有關系嗎?——《黃帝內(nèi)經(jīng)》母使子虛,子使母實,那個例子里的肝病需要補腎,實證與這個純粹的肝有問題補脾怎么理解區(qū)分呢?)
所有陰匯聚到任脈;督脈匯集所有的陽。
不要讓人碰脊椎骨(督脈)。
任督二脈交匯在人中,閉嘴的時候舌頭頂住上顎,任督二脈是通的。
任脈三八24個穴道。起于會陰穴。
溺水急救的時候三寸針向著心臟下針。
(會陰疼的案例,講了個靈異的事情,提到十三鬼針)
一般是對側(cè)、對稱治療,會陰疼扎百會穴。
(示范發(fā)光球)很多時候人斷肢等沒有穴位,需要靈活,有其他穴道可以治病。
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幫助我們了解臟腑的關系、分析病因診斷、治療、事后驗證、過程監(jiān)控、預測病情走向。
任脈本身沒有井榮俞經(jīng)合。所有陰經(jīng)匯入任脈。
任脈有獨立的寸法,不能使用“同身寸”
腹部的寸:以神闕(肚臍)和曲骨(恥骨縫)分為5段。每段1寸。
從下往上: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絕育穴)、石門穴、陰交穴、(氣海)、神闕穴/肚臍

《針灸大成》楊繼洲。
后升前降。氣血是從督脈(后面)上去,前面下來(任脈)。(疑問:一些道家呼吸周天的時候是讓冥想吸氣從督脈往下到腹部,再順著任脈呼出氣。跟氣血的方向是反的,冥想呼吸的方法正確嗎?為什么呢?)
內(nèi)視需要閉起來:耳目口鼻,看氣海(內(nèi)視),中醫(yī)來講應該是放在關元(曲骨上2寸)
在中醫(yī)來看,脖子是冷卻的管道:血液流到四肢,熱也會一起下去。到小腸的水在腎臟氣化,熱氣順著督脈上流到腦部,脖子需要冷卻過熱的熱氣。
曲骨穴一般不灸,可以針。
一般病癥使用就近取穴,比如婦科問題就扎曲骨穴。
平補平瀉:左右旋轉(zhuǎn)要平均。
會有酸脹感覺就是正確了,氣到
曲骨穴上一寸,中級,膀胱的墓穴,正在膀胱的上方
(所有膀胱的病都可以治,尿道感染、尿頻、痛經(jīng)等,針或灸都可以,針入一寸以內(nèi),酸麻就停止)
有一種“俞墓治療法”需要用到
灸對應寒癥。
寒癥:清淡的、蒼白、隱隱作痛,脈象沉細
熱癥:深色、燥熱、很痛,脈象洪大且快
曲骨上兩寸,關元,是小腸的墓穴(小腸是第二個心臟)
孕婦一般已在腹部下針。
灸關元,控制精氣的地方。(男女生育…女生痛經(jīng)…備孕求孕…失精絕子)
另一個會發(fā)現(xiàn)小腿像蛻皮一樣白屑,一般是內(nèi)有淤血且是左少腹。
這就是表證與里證(從外面看就知道里面有什么)
關元上一寸,肚臍下兩寸。
什么是三焦?臟腑之間的油網(wǎng)。
婦女一定不能針灸石門,“石女”,會絕育。
另一個在石門和關元中間有個奇穴,絕育穴,所以一定要小心??!找準穴位,不然關元多育,上面一點就絕育啦。
跟石門一樣都可以。
肚臍不能針,可以灸,隔鹽灸。
中風、腸炎、腸鳴。
肋骨中間到肚臍中間是中脘穴。
中脘和肚臍中間是下脘穴
下脘和肚臍中間是水分
中脘和下脘中間是建里

只有跟食物一起的水分才會進入小腸。
正常的人身體水分循環(huán)是:
小腸有火,捻碎食物,在水分穴這里,水在大腸走被氣化,回到肺,肺再上升到口腔,形成津液。殘渣進入大腸排便出來。
不正常的是:
如果小腸溫度低了,水和大便就一起出來了(可能是脫水)。要升溫就要去管心臟。
主治:腹脹、不明原因的鼻子出血(中醫(yī)里小孩14歲以下出血正常,發(fā)燒之前出血就是自身解熱解壓了,就不會發(fā)燒)
潰瘍。
痛來自壓力,不是發(fā)炎。疏解掉、改變壓力的環(huán)境就好了。
基本上這幾個穴位都差不多。
胃病治療。下針和灸都可以。
“腑會中脘”,人有八會穴。
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氣會膻中。將來
會有一個治病法則,叫會郄治療法。
每個經(jīng)絡都有個郄穴。
印堂痛,孕吐、吃壞肚子的痛、腸胃方面,都可以用中脘穴。
心庇骨到中脘之間是巨闕,巨闕跟中脘之間是上脘。上脘是個洛穴。
跟關元(小腸)一樣,對心臟病有療效。下一寸 不要太深。
中脘穴上下左右一寸,隔姜灸,治一切胃病。
得氣即泄。
“提豆許”——氣到了(酸脹)針往下再頂一下是泄,往上提是補。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原因是痰,橫膈膜流動會痛,祛痰就好。
隔膜在,腸子沼氣會被隔離,吸氣時膈膜也會擠壓到肝臟,將肝臟的血到大腸,就是金跟木的關系,木需要時常剪枝才能很好,所以需要金來疏木,兩金(肺和大腸)壓制肝臟,就會有動能。所以肝臟的血跟大腸是通的,肝臟癌會轉(zhuǎn)移到大腸的原因。
巨闕上一寸,不能灸,可以針。
不可以被重擊,最危險的穴位,會內(nèi)出血。
天突穴在鎖骨連接、喉嚨的凹陷處。
天突穴和鳩尾穴中間是玉堂穴。玉堂下一寸半是檀中(一種說法是兩乳之間,但每個人CUP不一樣,這樣最準確)。
“氣會檀中,腑會中脘”
檀中穴下一寸半,就是中庭穴。用得不多。
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之會。氣會膻中,氣病治此,呼吸短促,氣喘在這里治,但禁針,要用灸的。?
玉堂和天突中間是華蓋,華蓋和玉堂中是紫宮,華蓋和天突中是璇璣↓

心臟疼,在巨闕、關元、天突三道下針,
天突是喉嚨,甲狀腺、喉嚨腫痛,都可以近取穴治療。
大拇指頂?shù)较掳偷牡胤?。遇到舌頭不能講話時、喉嚨痛。下針需要特殊的角度,對準舌根,就不會傷到食道。
承漿穴是下巴凹陷處。下針時需要開口,中風面癱的人,面部回正后下承漿穴或人中,固定。
近取穴,牙齒痛、中風面癱,都可以用承漿穴。
牙齒痛,放蔗糖會好,其他糖就更痛。
精糖跟蔗糖不一樣,蔗糖是堿性的,所以以前的人飯后咬甘蔗,牙齒不會壞。(所以小孩想吃糖,可以給甘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