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詞話 第三天
#三伏詞話 第三天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出自《憶秦娥?秋思》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和上一首一樣,文學(xué)上仍然有著作者是李還是溫之爭,我這不做贅述。
這首詞有意思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先從“秦娥”說起,像什么“秦女”,“秦王女”她們說的都是同一個人——弄玉,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她的名字呢,起源于古代的抓周習(xí)俗,在羅列的一些物什當(dāng)中啊,小弄玉就只看中了一塊碧玉,弄玉的名字就由此而來,傳聞中,弄玉善于吹簫。有一天晚上弄玉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和一位太華山上的仙人一同吹簫,吹了一曲又一曲,聲音引來了鳳鳥。于是啊,父親秦穆公就帶著弄玉去了華山,在華山頂上呢,果真遇見了一位隱士奇人叫做蕭史。秦穆公為了考驗(yàn)蕭史的能力,有了如下對話
穆公復(fù)問蕭史曰:“子知笙、簫何為而作?始于何時?”蕭史對曰:“笙者,生也;女媧氏所作,義取發(fā)生,律應(yīng)太簇 。簫者,肅也;伏羲氏所作,義取肅清,律應(yīng)仲呂?!?/p>
隨后弄玉便蕭史共研簫曲,最后曲聲引鳳,二人得道升仙。二人留下的鳳臺也多被文人引用,譬如李白曾做《鳳臺曲》。這段奇事,《東周列國志》有著“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钡挠涊d。
隨后便是“灞陵”,
灞陵是漢文帝的陵墓,當(dāng)?shù)赜幸蛔睒?,是?dāng)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所以“灞陵柳”一般就成了送別的意向。
下闋的“樂游原”,大家可能很熟悉,這正是李商隱筆下的“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敝械摹肮旁保@首詩的名字正是《樂游原》。樂游原處于長安東南郊,是漢宣帝樂游苑的舊址,地勢偏高,可以俯瞰長安,是唐代人的游樂之處。
隨后是“清秋節(jié)”,這個詞還在另一首有名的詞作中出現(xiàn),正是不久之后我們就會聊到的“柳俗”,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而清秋節(jié),即九月初九的重陽節(jié),重陽登高嘛,也和前文地勢較高的“樂游原”對應(yīng)。
“咸陽”一般在唐代是用于代指長安的。這里的“咸陽古道”,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钡南剃柕?,一般都是長安道。
整首詞,上闋傷別,下闋傷逝,是典型的傷今懷古,見唐念漢,唐代詩人都比較喜歡用漢代的典故,畢竟都是盛世,直至如今我們都用著“漢唐盛世”的詞匯。
明天開始,走近“花間詞”的開山鼻祖,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