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字箴言,告訴你人最要緊的是這個!可惜很多人本末倒置了……
所謂德,就是要求我們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發(fā)揮。
「曾仕強每日箴言」
世界上曾存在過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
而如今,當(dāng)回顧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今世界上還能被稱為文明古國的,只剩下中國。
?
非常遺憾的是,近兩百年來由于西方列強一時興起,導(dǎo)致中國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普遍用西方標(biāo)準(zhǔn),西方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
可隨著風(fēng)云變幻,時代變遷,西方標(biāo)準(zhǔn)的各種弊端都日漸顯現(xiàn),回歸中華文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
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怎么才能一下抓住它的精髓,獲取正確的方向,指導(dǎo)生活呢?
?
其實,中華文化里面有三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德、利用、厚生。這三樣,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過。
?
所以,只要弄明白這三點,就抓住了中華文化的精髓。
?
?1正 德
道德一詞,常常是我們用來評判一個人,或者一個社會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
?
比如說,某個人道德高尚,某個人道德敗壞,或者說,哪個國家的社會道德底線崩潰。
?
然而,我們是否清楚,道德究竟是什么。
?
老子告訴我們,他假設(shè)宇宙有一個本體,這個本體是永恒存在的,是在地球沒有形成以前就有的。
?
這個本體就叫做道,這是老子給我們最大的啟發(fā)。
?
道在宇宙當(dāng)中,永恒存在。
?
可是,道既看不見、摸不著,也聽不到、聞不著,那怎么辦?很簡單,就是從人的行為來看。
?
所以老子說,道之在天地叫做道,在人身上就叫做德。
?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道,沒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發(fā)揚出來。
?
所以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如果我們表現(xiàn)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現(xiàn)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
?
所謂德,就是要求我們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發(fā)揮。
其實,佛家一再講,做人要明心見性。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賦予我們的。
?
道賦予狗的,是狗性;賦予貓的,是貓性;賦予豬的,是豬性;賦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賦予人的,就是人性。
?
我們的表現(xiàn)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規(guī)律,就有德。
?
正德就是說一個人對同胞,對全人類,甚至對動植物,對整個宇宙都要關(guān)心,不可以妄自尊大,自認(rèn)為能擺布一切。
?
做人要以正德作為基礎(chǔ)。
?
?2利 用
長期以來,我們對“利”的解釋都不是很合適,老覺得利就是利益,其實《易經(jīng)》里面說的很清楚,“利者,義之和也”。
?
義的意思就是適合不適合,適宜不適宜,合理不合理。
?
義能夠很合理,大家就比較和諧。
?
尤其是對中國人,合理的就口服心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許不敢、不方便或者不愿意說什么,但是心里有數(shù),到時候就找你麻煩。
?
利是老天對我們最大的考驗,老天給一個人利,就是在考驗他。
?
賺錢并不可恥,賺錢其實是可愛的,因為它對人類的生活有正面的貢獻,可是怎么去用錢,這才是智慧。
?
其實《易經(jīng)》也告訴了我們怎么樣去用錢,八個字:當(dāng)用不省,當(dāng)省不用。
該用的,就算沒有錢,想辦法也要用。
?
當(dāng)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把生活弄得很豪華,很奢侈,那樣反而是罪過,是浪費資源。
?
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現(xiàn)在七十億人口,大家都要活,一個人把資源囊括到自己家里面來,利就不能和,大家就不能和諧。
?
一個社會貧富的差距越大,這個社會越不穩(wěn)定,越不安全,但我們不能勉強使全民都一樣,因為那也是不合自然的。
?
但是,有錢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去跟大家分享,去照顧那些比較窮困的人,這樣就對了。
?
看到這句話,有人也會理解錯,想自己先去賺一些昧良心的錢,然后去做善事,這個行嗎?不行,因為功過不相抵。
?
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是做了壞事,想用這個來補償那個,是不可能的。
?
現(xiàn)在很多人賺了錢,趕快去燒香拜佛,求神保佑,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這樣可行的話,那神就不公正,不公正就不叫神,而叫魔。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互通有無之后,“利”成為橫在人生中的巨大考驗。
?
利是義之和,最關(guān)鍵的是讓大家感覺很合理,很公正。公正地分享,自然就和諧。
?
所以利是和的意思,要用的大家都很愉快才叫利用,才是有利的使用。
?
如果用到有些人不滿意,用到有些人受到傷害,那就不叫利用了。
?3厚 生
什么叫做厚生?一句話講完了,把民族的健康看得比民族的財富更重要,就叫做厚生。
?
整個中華文化,關(guān)鍵在一個“生”字,生生不息是最重要的。
?
西方的書中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什么叫適者生存?就是能夠不斷地有后代,才叫適者生存。適者是指能夠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物種。
?
生存是指要有后代子孫,如果到了這一個代就沒有了,那算什么生存?要能夠維持后代的延續(xù),才叫做生。
?
孔子在《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p>
?
這個“生”字用得非常巧妙,因為《易經(jīng)》就是生生不息的一部經(jīng)典。而且它果然“生”出很多經(jīng)典來。
?
《易經(jīng)》中有一句話“天地之大德曰生”,告訴我們天地間最偉大的德性,便是陰陽化生的功能。
?
這種“生”的功用,必須持續(xù)不斷,才能生生不息,因為萬物生生不息,才彰顯出天地的偉大德性。
?
生生之謂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
陰陽化生的大道,是需要持續(xù)不斷生生不息的。
“繼之者”是繼承生生大道,“成之者”便是成就生生大道。
?
繼之者為善,成就這種自然的善,才是生生大道的本來性能,也是人為萬物之靈的神圣使命。
?

總之,正德、利用、厚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我們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的獨家法門。
?
它最終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最要緊的是生活。
?
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認(rèn)為最要緊的是賺錢,這就是不懂生活,根本就沒有生活,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的。
?
如果沒有生活,其他都是沒有意義的,娛樂是為了生活,工作也是為了生活,寫字,畫畫,鍛煉身體,統(tǒng)統(tǒng)是為了生活。
?
我們現(xiàn)在在這一點上亂套了,錯把工具當(dāng)目的。
賺錢不是目的,賺錢是工具,是手段,所有的花樣,其實都是手段,目的是要過正常的生活。
?
因為人活著,生活永遠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