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負向解讀他人的話語?可嘗試原諒自己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對于相同的事情,有些人會覺得是黑的,而有些人卻認為是白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時常陷入負面解讀的漩渦,長久以往,很容易引發(fā)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最近,心理專家榮新奇教授工作室迎來了一位這樣的典型案例人物。
來訪時,她傾訴道,跟丈夫相處多年來有些事情讓她很心累,她覺得自己的丈夫很挑剔,可每次跟丈夫?qū)|(zhì)究竟不滿意什么時,丈夫卻覺得她反應過度。

比如,她們最近想嘗試用京東上新買的智能電飯鍋煮飯,但丈夫在上次吃過她煮的南洋風味燉飯后,覺得不夠入味,嚼勁也不太適中,所以就說了句下次換他來下廚。求勝心切的她,想著丈夫下班晚了,再等著要煮一個小時的飯,時間會拖得很晚,不如再找新食譜,看看能不能改善??上?,這個“挑剔”的丈夫,還是挑剔的說,下次還是讓他煮吧!
所以,她沮喪地哭了,丈夫看著她,心里卻想著“又來了”。
經(jīng)過榮教授的催眠引導,她看懂丈夫的“挑剔”從來就不是針對她這個人,或者她的廚藝,只是就事論事,想吃一頓讓他心滿意足的飯,丈夫也不曾要求過她要多好的廚藝,也很樂意自己承擔起煮飯的職責,因為挑剔的人總是要自己想辦法,而丈夫就是這套哲學。

然而,在她心里卻住著一個不容許“犯錯”,或者不容許“不夠完美”的孩子,總是著急著把事情做好獲得他人肯定,總是努力為他人著想,卻經(jīng)常白忙一場。
在榮教授的解讀和催眠引導下,她終于有所釋然,原來自己習慣負向解讀他人的話語,是因為她有著一位總不滿足的母親,難以取悅和討好,因此,她對別人的“不滿意”格外敏感,覺得那是在說自己做不好、很糟糕,但別人沒往心里去的念頭,她卻不停往心里去。

后來她學會放過自己,丈夫的挑剔與潔癖,就是他如其所是的樣子,而她也可以當那個廚藝不精也無所謂的自己,沒必要非改變什么,只要如實聽懂彼此,看見彼此,放開緊抓著需要認可的手,自在地往沙發(fā)靠,其實人生也可以很輕松。
解讀:負面解讀就是把別人的話看成是貶低,看不起或者是挖苦自己的意思,即便別人根本就沒那個意思。
比如,別人問你怎么還沒結婚呢?或者沒談戀愛?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只是單純的關心,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對他的質(zhì)疑?;蛘哂X得對面這個問話的人是不是看不起我?長期有這類負面思維的人,建議做心理咨詢及早干預,避免引發(fā)心理疾病,同時學會放過自己,更放過他人。
原文原創(chuàng)自榮新奇教授心理堂,如需轉載,請取得許可并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