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湖北卷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D
【難度】較易
【解析】本題考查甲骨文與原始農業(yè)。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象形文字“農”反映了先秦時期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人類早期的農業(yè)耕作工具為木骨石蚌,故選D。A錯在天人合一特指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與原始農業(yè)無關。B錯在這屬于農耕經濟而非漁獵經濟的反映。C錯在書法直到東漢末年才成為一門藝術。

2.【參考答案】C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漢武帝之后獨尊儒術,西漢司馬遷的思想受到黃老道家影響,所以把項羽呂后寫進本紀;但唐代劉知幾純粹受到儒家影響,肯定反對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體例。司馬遷那時儒學對社會影響還沒深入骨髓,劉知幾以儒家思想寫作《史通》,司馬遷以儒道結合的思想來寫作《史記》,這就是治史價值取向的不同,故選C。A錯在司馬遷《史記》的史書編纂體例是紀傳體通史,而劉知幾的《史通》屬于史學理論著作,二者不具有可比性。B錯在正統(tǒng)觀念不等于正統(tǒng)思想,比如陳壽《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tǒng),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以蜀漢為正統(tǒng),這才屬于正統(tǒng)觀念的差異,而且左右二字說法太絕對。D錯在情感傾向不是根源,屬于表象,排除D。

3.【參考答案】B
【難度】困難
【解析】本題考查唐代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和唐德宗都對于唐朝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采取不同于中原的稅收賦役優(yōu)待政策,根據(jù)實際情況減輕稅收,這體現(xiàn)了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來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促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社會治理,故選B。A選項一般指唐朝通過和親、會盟等多種方式促進民族往來,如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長慶會盟等等,與賦役優(yōu)惠政策無關。C選項一般指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或者實行兩稅法改革,與題目中所說的民族政策無關。D選項一般指唐朝實行羈縻府州政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例如唐太宗設置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置北庭都護府,與賦役優(yōu)惠政策無關。

4.【參考答案】A
【難度】較難
【解析】本題考查宋代的戶籍管理制度。宋朝實行主戶和客戶分籍制度,擁有土地的稱為主戶,沒有土地的稱為客戶。從宋仁宗寶元元年到宋神宗元豐元年,荊湖南北路、江南東路的客戶人數(shù)大幅增加,客戶比例不斷提高,這說明了由于宋代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導致了北宋中后期土地兼并較為嚴重,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附著,所以導致了主戶比重的下降,故選A。B錯在表格中無法體現(xiàn)荊湖南北路與江南東路的地域經濟差別,D錯在土地兼并會導致貧富差距擴大,C錯在主客戶制度本身反映的是小農經濟發(fā)展,而非商品經濟。

5.【參考答案】A
【難度】較難
【解析】本題考查明代科舉的地區(qū)分布特點??婆e及第人數(shù)往往能反映出地區(qū)的社會流動、經濟發(fā)展與文化建設情況。從圖表中可以分析出,明代湖北省進士最稠密的地區(qū)是武昌府和黃州府,因為這兩個府都是湖北省的商業(yè)和經濟重鎮(zhèn),同時武昌府還是政治中心,所以進士錄取的人數(shù)最多,同時也會導致武昌府和黃州府的人物著作最密集,這屬于人文環(huán)境會影響人才選拔,故選A。B錯在漢陽府的交通條件并不比黃州府差,但是漢陽府的人物著作僅僅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見交通條件不會是主要因素。C錯在同樣的政區(qū)等級,也會導致不同的文教水平,這跟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程度有關。D錯在本題無法反映人口升降,只能看出進士錄取和著作數(shù)量的多少。

6.【參考答案】D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晚清法律改革。鴉片戰(zhàn)后,清朝原本的朝貢體系開始瓦解,被條約體系所取代。從《北京條約》準許華工出國,到《大清律例》打擊販賣人口,再到《大清國際條例》保護海外華僑,反映了清朝主動調整法律來應對清末變局,故選D。A錯在題目無法體現(xiàn)清朝受到西方英美法系或大陸法系的影響。B錯在《大清國際條例》不屬于國內法而是國際法。C錯在此時清朝的法律改革已經是主動,而不是被動改革了,且與開放閉關無關。

7.【參考答案】C
【難度】較易
【解析】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研究中的史料選擇問題。太平天國內部出于領袖崇拜,對于天王洪秀全會進行過度夸大和神化;而清朝出于鞏固統(tǒng)治目的肯定會對于洪秀全進行抹黑;民國前后,出于革命合法性問題,又會為洪秀全正名,這屬于不同立場影響歷史人物評價,故選C。不同史料對于同一人物記載不一定會不同,A錯誤;人物的多面性與題意無關,這種差異也不是因為時期不同,排除BD。

8.【參考答案】A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二十一條》與民國初年的愛國運動。1915年5月9日,由于日本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引發(fā)了國內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運動。上海的眼鏡公司也打著“實業(yè)救國”的旗號,正本清源、澄清視聽,旗幟鮮明地提倡國貨,反對日貨,既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能促進愛國精神的發(fā)展,這反映了中日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故選A。B錯在新文化運動雖然也是1915年開始,但是與抵制洋貨運動無關。C錯在民族企業(yè)發(fā)展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D錯在歐洲列強忙于一戰(zhàn),無暇與民族企業(yè)競爭。

9.【參考答案】A
【難度】較難
【解析】本題考查中共的農業(yè)政策。全面抗戰(zhàn)時期,山西農民李順達組織貧困戶成立農業(yè)勞動互助組,這屬于抗日根據(jù)地的率先經驗探索;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xù)參加互助組生產競賽,這說明中共把抗日根據(jù)地的互助組經驗推廣到建國之后,所以選A。B錯在三大改造之前我國農村主要是家庭式自耕農小農經濟,農業(yè)互助組不占主體;C錯在題目里面沒有出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D錯在三大改造是從1953年開始的,與題目時間不符。

10.【參考答案】D
【難度】較易
【解析】本題考查市場經濟改革與中國入世。新中國從1953年以來長期實行計劃經濟,而關貿總協(xié)定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基本都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這使得中國加入困難重重。而1992年開始召開了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這使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大大加快,最終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故選D。A錯在兩極格局雖然在1991年瓦解,但是與中國入世無關。B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就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C錯在經濟全球化加快并不是中國入世的原因,而是影響。

11.【參考答案】D
【難度】較易
【解析】本題考查拜占庭帝國與《查士丁尼法典》。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很明顯是指的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征服北非汪達爾王國、意大利東哥特王國,領土擴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故選D。A錯在羅馬帝國是在公元395年一分為二,而查士丁尼生活在公元6世紀的東羅馬。B錯在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C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12.【參考答案】C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中世紀晚期歐洲莊園經濟所發(fā)生的經濟轉型。13世紀時英國的莊園領主在法庭上討論各種農產品的價格,以及討論羊毛的收益和販賣,說明此時莊園經濟已經不滿足于自給自足,開始面向市場交換,這為英國手工工場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故選C。A錯在莊園經濟的瓦解應該是在14-15世紀,B錯在農產品獲利豐厚屬于表象,D錯在英國圈地運動從15世紀開始。

13.【參考答案】B
【難度】困難
【解析】本題考查埃菲爾鐵塔與法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建筑特點。埃菲爾鐵塔由法國著名建筑家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是法國工業(yè)革命時代的杰出代表,由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富有現(xiàn)代文明氣息。但是因為法國巴黎是浪漫之都,人們認為埃菲爾鐵塔如同一個巨大的黑色的工廠煙囪,聳立在巴黎的上空,讓巴黎市民很氣憤,曾多次想拆除埃菲爾鐵塔。這違反了當時法國人民試圖從古希臘和拜占庭文化中,尋找法國建筑藝術創(chuàng)新的時代潮流,反映了工業(yè)革命時代人們對于歷史傳統(tǒng)的回歸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思考,所以選B。A錯在建筑業(yè)的發(fā)展,不能體現(xiàn)技術進步改變生活。C錯在啟蒙運動是18世紀的法國,與19世紀的埃菲爾鐵塔無關。D錯在埃菲爾鐵塔屬于工業(yè)文明的新成就,沒有遵循古希臘和拜占庭的歷史傳統(tǒng)。

14.【參考答案】B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20世紀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一戰(zhàn)中歐洲殖民者直接動用非洲殖民地人民參戰(zhàn),但是二戰(zhàn)期間宗主國需要用電影、報紙等媒體來宣傳鼓勵非洲人民參戰(zhàn),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戰(zhàn)后非洲人民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認識到了歐洲殖民者反動侵略戰(zhàn)爭的猙獰面目,認識到白人并不是注定統(tǒng)治有色人種的優(yōu)等民族,具有了更強的反抗精神。A錯在宗主國不一定會放松對非洲的控制,C錯在兩次大戰(zhàn)都有現(xiàn)代技術手段,D錯在兩次大戰(zhàn)性質的轉變屬于國際背景而非內部原因,內因才是根本原因。

15.【參考答案】C
【難度】中等
【解析】本題考查冷戰(zhàn)與世界貿易的關系。1946年世界銀行成立,但是此時世界銀行的貸款主要面向法國、荷蘭等西歐北歐資本主義國家,而對于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guī)缀鯖]有貸款,說明美蘇冷戰(zhàn)和意識形態(tài)影響到了世界銀行的決策行為,故選C。A錯在馬歇爾計劃1947年才提出,B錯在貸款對象大多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D錯在不是經濟區(qū)域化而是經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