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授勛立碑到就地解散-槍口向內(nèi)的華勇營

華人雇傭兵的出現(xiàn)
華勇營的出現(xiàn)很快,從1898年威海衛(wèi)被劃為英國租界地開始謀劃,到1899年正式成立。 當時的日不落帝國,還在世界各地忙著爭奪利益,四處開戰(zhàn),在南非跟布爾人打得不可開交。 而東亞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本國兵源不足,英國人腦子里還掛著怎么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以及日后怎么進一步對外擴張。 為解決這一難題,英國人不顧清廷反對,以維護地方防務(wù),只在本地招募使用為由,開始在管制下的威海衛(wèi)開始招募士兵。
上二圖為新招募士兵接受訓(xùn)練
華勇營大樓 華勇營的成立之初先是招募的號手、翻譯等人,但士兵報名人員積極性并不高。
華勇營配備的翻譯人員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隨著英國人的高薪招募廣告的打出,迅速組建起來一支隊伍。 槍口向內(nèi) “沒有怨言”的雇傭兵
華勇營這支隊伍后來成為英國殖民當?shù)氐闹匾溲b力量,以至于后來稱之為“中國第一軍團”。
上三圖為日常鍛煉的華勇營士兵 這支隊伍配備了清一色的馬丁尼-亨利式來復(fù)槍,還有馬克西姆機槍。
而且這也是一支編制齊全的隊伍,有步兵連、騎兵連、機槍連、炮隊、衛(wèi)生隊、軍樂隊、翻譯人員等,尉級以上軍官有英國軍官擔任。
上二圖為華勇營士兵接受英軍教官訓(xùn)練
上組圖為不同季節(jié)華勇營士兵著裝 這支被英國人精心打磨、全副武裝后的華人隊伍,將槍口對準了國人,在鎮(zhèn)壓完威海當?shù)氐陌傩罩?,?900年6月,又被英國殖民者帶到了庚子之變的前線,攻破天津,占領(lǐng)京城,在英國人眼中,這是一群沒有絲毫怨言的雇傭兵。
運送武器的華勇營士兵
最左站崗的士兵疑似華勇
最右為八國聯(lián)軍進攻天津時組裝大炮的華勇
威海衛(wèi)華勇營內(nèi)訓(xùn)練的士兵 從授勛立碑到就地解散
庚子之變后,鑒于華勇營士兵的勇武,以至于后來英國人專門為其制作了以天津城門為圖案的徽章,并且在威海為陣亡的士兵刻碑立傳。在1902年英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上還專門派出了華勇營士兵參加。
1902年出席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的華勇營士兵代表合影 后來,為了遏制俄國的利益擴張,為了拉攏日本以牽制俄國,英國對日本做出了一些讓步。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以后,英日兩國又為了各自利益續(xù)訂了盟約,是為第二次英日同盟。使得英國和日本關(guān)系的日趨緩和,英國人在威海的防衛(wèi)壓力逐漸減輕,導(dǎo)致華勇營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1906年,這支雇傭兵隊伍最終被解散。
上二圖為威海華勇營大樓及營房 (本文原創(chuàng):史說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