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彈琴“肢體動作”的運用
很久之前我寫過一篇關(guān)于手指機能和手臂的運用,這一篇來寫一寫彈琴的“肢體運用”吧,也是一個我正在克服的難關(guā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演奏風格,有些人彈琴比較平靜有些人肢體比較夸張,但我現(xiàn)在意識到彈琴多余的動作其實對表達音樂毫無幫助,反而會成為負累
??
??
??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身體在投入,音樂并沒有投入
? ?彈琴一定要“動”是個誤區(qū)
(極端情況除外)需要肢體動作的情況極少,具體可以參考內(nèi)田光子和魯賓斯坦,我小時候看他們彈琴為什么不動呢?我當時腦子里的執(zhí)念就是彈琴一定要“動”,不然就是不投入!我不知道我從哪里得來的這個結(jié)論,并且從來沒有人說過我,不動就不能彈琴了?如果是有感而發(fā),偶爾的沒有問題,但如果多了,看的人和彈的人都累??
??
??
? 不要刻意“投入”
我想大家記住三個詞:??控制(Control), ??審視(Supervise), 聽(listen)??
?? 大部分時候我們彈琴都是”勢”大于”實”,什么意思呢?很多時候彈到很激烈很抒情的部分,我們過分想要表達我們跟音樂融為一體,身體前仰后合,最后只能彈成“小雞啄米”(請參考我早期視頻),并且這種情況下錯音漏音虛音百出?原因一目了然,我們的身體和頭在不斷地晃動過程中,注意力已經(jīng)被轉(zhuǎn)移了,這時候就沒有了控制和審視,當然也就不能聽了??
想象一下我們保持頭不動的狀態(tài),聽到的所有的音都是來自同一位置,頭的位置發(fā)生改變,聽到的音的長短大小就會發(fā)生改變并且極不固定,從而就影響我們聽到聲音之后做出的判斷???♀?
??
??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我彈的最好狀態(tài)真的是我不動的時候!彈的好不好真的跟動不動沒有關(guān)系,“動”好像會創(chuàng)造一種錯覺就是哇塞我好投入啊,但其實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什么“動”,“動”的原因和目的要搞清楚這個比較重要,如果是可有可無的那就不要,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耳朵被打開了,頭也不暈了,生活都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