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
音樂筆記137、我的愛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

物哀(日本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xué)理念)(百度百科):…
?
理念體現(xiàn)
…理、念、理念:見《歐幾里得146》…
(…《歐幾里得》:小說名…
…《歐幾里得146》:《歐幾里得》這部小說的第146話…)
?
日本女詩人加賀千代年輕時,兒子在河邊捉蜻蜓落水身亡。
…加賀千代女(Chiyo-ni,かが の ちよじょ1703-1775)(百度百科):又稱加賀之千代、千代女或千代尼。號草風(fēng),日本江戶時代的著名的俳(pái)句女詩人…
?
這事給加賀很大的打擊。
丈夫死后,加賀出家為尼。
許多年過去了,一天加賀看見孩子們在野外跑著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頓時無限悲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一首著名的俳句:
我的愛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
?
?
蘇聯(lián)作家巴烏托夫斯基僻居某小縣城寫作時,房東女兒安菲莎愛上“活不長”的患病少年柯里亞,遭到整個家族的反對。
…家:掌握某種專門學(xué)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畫~。政治~。科學(xué)~。藝術(shù)~。社會活動~…見《歐幾里得92》…
?
巴烏托夫斯基多次看到安菲莎痛苦的目光,猜想她的生活中有什么秘密。
…生、活、生活:見《伽利略29》…
?
安菲莎后來投河自殺。
巴烏托夫斯基陪其家人用了一夜的時間?找到了她的尸體——她躺在堤壩旁?!耙浑p浸濕的沉重的金色辮子搭在兩邊,蒼白的唇上掛著一抹歉仄(zè)的微笑,顯得說不出的美麗?!?/p>
…時、間、時間:見《伽利略10》…
…仄(百度漢語):會意。小篆字形?象人側(cè)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狀。本義:傾斜。
?
字義:
1.仄聲。與“平”相對:平~。
2.心里不安:歉~。
3.狹窄:逼~。
4.傾斜:日~…
?
巴烏托夫斯基后來就此事寫了一段著名的文字:
我生平第一次親眼看到那比死還強的?無限的?女人的愛。
在那以前,我只是在書本上看到過,但不大相信會有這樣的愛情。
不知為什么,當(dāng)時我以為這種愛情大都注定落在俄羅斯女人身上。
?
?
蒲松齡寫過一篇凄美的鬼故事《呂無病》。
書生孫麒(qí)年輕時喪妻,居山中別業(yè),遇一年輕女子。
…別業(yè)(百度百科):別業(yè)一詞是與“舊業(yè)”或“第宅”相對而言,業(yè)主往往原有一處住宅,而后另營別墅,稱為別業(yè)…
?
她自稱“呂姓,小字無病,慕公子世家名士,愿為康成文婢(bì)”。
于是,孫麒納其為妾。
孫后又娶妻王氏,
王氏對呂無病專橫跋扈(hù),與孫終日打鬧。
孫無法忍受,托到京城處理要務(wù)時遠(yuǎn)走他鄉(xiāng)。
王氏接下來對前妻的孩子(不是呂無病生)百般虐待,無病事王氏“鞠躬屏氣”,只能暗地里照顧孩子。
孩子頻頻受王氏打罵,得了驚嚇病,盡管呂百般照護,身體仍日見衰弱。
一天孩子抱著呂哭,聽到王氏聲音,突然氣絕。
呂大哭,婦怒曰:“賤婢(bì)丑態(tài),豈以兒死脅我耶!”
無病忍住抽泣,請求埋葬孩子。
婦不許,“立命棄之”。
無病與乳母偷偷埋葬孩子時,發(fā)現(xiàn)小孩胸口還有熱氣,經(jīng)過按摩,小孩略微復(fù)蘇。
呂對乳母說,你趕快把他抱往楊家?guī)X,我隨后就來。遂(suì)回家偷了金銀首飾,趕到楊家?guī)X。
無病用首飾在當(dāng)?shù)刈夥堪仓萌槟概c孩子,并請醫(yī)生為孩子治療,小孩終于被救活。
做完這一切后,無病對乳母說:“媼(ǎo)好視兒,我往尋其父也?!?/p>
乳母“方驚其言謬(miù)妄,而女已杳(yǎo)矣”。
其時孫在京城剛剛睡下,“女悄然入,孫驚起曰:‘方才眠已入夢耶!’
女握手哽咽,頓足不能出聲。
久之久之,方失聲而言曰:‘妾歷千辛萬苦,與兒逃于楊——’句未終,縱聲大哭,倒地而滅。”
孫悲痛欲絕,趕緊回去救自己的孩子。
呂無病后來在書中再沒有出現(xiàn)。孫悟到無病是鬼,“感其義”,用呂無病以前的衣服做了個衣冠墓。墓碑上刻:“鬼妻呂無病之墓”……
?
傷悲、茫然、疑惑疊加在一起,原來恬淡的細(xì)節(jié)?都顯示出更深的悲哀,物哀不期而至。
但明倫(聊齋評注者)評“女握手哽咽”至“倒地而滅”的那一段時說:“每讀至此,為之泣數(shù)行下。”
這“泣數(shù)行下”,也可說是物哀的本質(zhì)。
…本、質(zhì)、本質(zhì):見《歐幾里得22》…
?
?
近年來?麗江納西族東巴文化?愈來愈為世界所了解。
…文、化、文化:見《牛頓159》…
…世、界、世界:見《歐幾里得110》…
?
納西族從前以亞洲?及世界最高的情死率?被名之為“悲劇的人民”。
麗江的確稱得上世界殉情之都,家家都可以數(shù)出殉情死去的一兩個家庭成員。
百多年來,因愛情不幸,一對對青年(也有中年)男女到玉龍雪山殉死,
人數(shù)之多,可說是成千上萬,
這真是世界史上悲惋沉重的一頁……
…史:見《歐幾里得111》…
?
?
可是納西人的性格還有忘情的一面。
?
?
忽必烈占領(lǐng)云南那些年,納西族從蒙古人那里學(xué)會了馴服老鷹的本領(lǐng),從此迷上了放鷹。
納西人的架鷹出獵?帶著一種忽視生命的傾向:“鷹在天上搜尋,俯沖捕捉野獸,一沖數(shù)里開外,
人在地上拔腿追趕。
如此一路往前,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yuǎn),竟然就不回來了?!?/p>
…生、命、生命:見《牛頓155》…
?
有的人追鷹追得忘記了一切,前面是懸崖峭壁也飛奔過去。
“更有人隨鷹兒遠(yuǎn)走,十年過后,才想起:‘喔,要回家了!’”
?
后一個例子似乎說不上悲在哪里(怎么能與殉情相比?)。但后一例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傷之情。
為了追鷹,從此不回來了;為了追鷹,竟然連懸崖也奔過去?!笆赀^后才想起:‘喔,要回家了!’”忍也忍到極處了,淡也淡到極點了。
?
“日本的和歌、俳句形式越來越短小,
卻可以準(zhǔn)確捕捉到眼前的景色?以及瞬間的現(xiàn)象,
由此聯(lián)想到絢麗的變化?和無限的境界,更具無窮的趣味?和深邃的意境。
請看下集《音樂筆記138、日本的和歌、俳句?形式越來越短小》”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guān)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