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傳統(tǒng)文化大課堂送到孩子身邊:讓孩子看見更大的世界
2022年9月20日,第二屆“文物墨影,紙上春秋”書法文物志愿服務校園行活動,為濟南市東河村小學和濟南黨家中學的學生安排了一場與經(jīng)典書法文物的“約會”,喚醒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力,激發(fā)了新生代青少年對書法的興趣。


“別著急,都能看到”
書法文物噴繪作品面前熱鬧非凡,前排學生熱烈交流,被作品吸引久不離開,后排學生踮起腳尖努力想要見到作品“真容”。“別著急,排好隊,大家都能看到!”
聽到老師的話,學生迅速排隊,有秩序地欣賞作品。“這是王羲之的,我知道。”之前在后面看不到作品的學生驕傲地說。

“對,這是王羲之的作品。大家還知道王羲之的其他作品嗎?”講解員順著學生討論的內(nèi)容,向他們講解書法家的歷史故事和相關代表作,介紹作品背后的歷史淵源。
聽完講解,學生表示:“我只知道這是誰寫的,不知道這背后還有這么多知識。”“我原本什么都不知道,現(xiàn)在我也知道什么叫‘入木三分’!”

字如其人的秘密
9月20日上午,東河村小學的學生參觀完書法作品展覽之后,在書法專家胡巖的帶領下進一步探尋書寫的奧秘。東河村小學的書法教室中,“字如其人,立品為先”八個大字赫然顯目。“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是一個人的門面。書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呢?”聽到專家的問題,學生一邊思索,一邊展露出期待的目光。只聽專家講道,書法藝術的奧妙之處在于它可以表達書寫者自身的情性,安靜時寫出端正的楷書,熱烈時用行草表達情緒。所謂“顏筋柳骨”,顏體之厚重,柳體之簡練,從字體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書寫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皶闱呷耍囆g育人,愛心樹人”是東河村小學的辦學理念。講座結(jié)束后,胡巖親自手書十二字理念,并將此贈給了學校全體師生。

9月20日下午,黨家中學的學生在書法知識講座上和書法之美“相遇”。講座開始前,學生看著手中的毛筆,感嘆道:“它的毛好軟??!”聽到學生的贊嘆,專家介紹了毛筆“毛”的來源,說明“狼毫”“羊毫”甚至黃鼠狼的毛都可以作為毛筆的制作材料。文房四寶材料取于自然,那么書法同自然亦有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胡巖指出漢字具有形象性,書法同動物飛翔奔跑的軌跡相似,不同的是,飛鳥過后不留痕,但書法之美卻可以留存下來。由此,他鼓勵學生堅持不懈,用書法將美記錄下來。


“靜下來,大膽寫”
在書寫臨摹過程中,東河村小學和濟南黨家中學的學生在專家的指導下動手“記錄美”。有的學生小心翼翼拿著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胡巖親自示范握筆方法,手把手指導學生書寫。他特別強調(diào)書法對涵養(yǎng)靜氣的重要意義,指出通過書法培養(yǎng)沉靜性格比書寫本身更為重要,鼓勵基礎薄弱的學生沉心靜氣,慢慢練習。作品完成后,學生紛紛請老師點評指導,相互交流自己的優(yōu)缺點。



有學生表示自己喜歡書寫,雖然寫得不好,但是不會放棄。“我很喜歡寫字,平時會在網(wǎng)上找書法的視頻自己看著學,這次得到老師的指導,我很高興。”看到學生的笑容,本次書法文物校園行活動的工作人員都覺得不虛此行。


文化大課堂的搭建,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共同助力,文化系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金融系統(tǒng)的資源匯聚,強強聯(lián)合,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項公益活動的落地,離不開協(xié)辦單位萊商銀行的助力與推動,正是這種文化自覺與使命擔當為廣大學子開啟了一扇了解文化和社會的窗,體現(xiàn)了金融行業(yè)的溫度與深度。未參與本次活動的學生也表達了學習書法的愿望:“他們在寫字,我也想學。”未來,此類公益活動還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讓更多的孩子看見更大的世界。(文/高菲 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