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十年往事:假如那年沒去搞BIM......

今天我想給你講兩個真人真事,來自BIMBOX的兩位好朋友。這么些年,一群線上的朋友越混越熟,互相幫忙、互訴苦惱,有的成了項目里的伙伴,有的互相幫忙介紹工作,有的干脆結婚成了兩口子,再回頭一看,彼此都已經悄悄成長。
這么兩段和BIM有關的十年往事,兩種性格,兩條道路,看完也許只是一道下酒菜,也許能給你點力量或思考。
壹
總的來說,戴路是一個挺幸運的人。高中時讀了份報紙,寫著我國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一的是青島,當時他想,將來有機會要是能去看看就好了。2009年,戴路大學畢業(yè)進了中建五局,分配分公司的時候有廣東公司和山東公司兩個選擇,因為怕聽不懂粵語,就選擇了山東公司。
正巧就分到了青島的項目上,幸運地完成了高中時期的愿望。來青島的愿望是實現了,迎接他的卻是殘酷的工地生活。他學的是路橋方向,第一個項目是青島海灣大橋。

在青島寒冷的冬天,戴路和同事穿著軍大衣,坐在路邊的石凳上等著收土石方,他問同事:「你說路人看到我們,能看出我們是大學生嗎?」帶著一絲小驕傲從211大學畢業(yè)的戴路,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極大的挫敗感。很少有人能在畢業(yè)三年之內掌握自己的命運,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就算沒辜負十年寒窗。
沒用多久,戴路就在工地曬成了黑人兒,沒有雙休,白天在工地上呼吸漫天塵霾,晚上在戶外體驗零下10度的嚴寒,值完夜班回到不大的小屋子里,戴路心心念念的,就是找個機會離開工地。

這項目一干就是三年,2012年項目結束之后,因為公司發(fā)展的原因,沒有橋梁項目了,戴路又被裹挾著轉到了房建項目??僧吘棺约菏菍W路橋的,項目換了,連最基本的識圖都成了難題。
戴路一邊跟著項目總工學識圖,一方面想找個辦法加強一下自己對圖紙的理解。翻翻電腦,里面還裝著幾年前做畢設時候自學的Sketchup,他就把圖紙上的東西用模型建出來,讓自己理解它們建起來長啥樣。

有一次,五局的總工來項目上調研走訪,大家開了個交流會。會上總工說,局里有政策,要大力推廣BIM技術,還要搞BIM培訓班。當時戴路并不清楚總工所說的BIM是什么,會后百度了一下,這不就是我自己正搞的事兒嗎?好像不太難呀。于是,他找到師傅說:「局里的BIM培訓,我想去學習?!?/p>
貳
陳竹和戴路性格迥然不同,30歲之前,他似乎從來沒想過什么計劃。
他建筑系大專畢業(yè),算是個不摻水的學渣。畢業(yè)前半年沒什么事,待在家里天天打游戲,老爸實在看不下去,就托關系把他轟到了二十三冶在長沙的工地。

到了工地也沒啥專屬的職位,就跟在項目經理后邊學習讀結構圖。如果他知道自己十年之后會被趕鴨子上架,成了不懂結構的「假總工」,這段時間他肯定會好好把結構知識搞明白。
可誰沒年輕過呢。干了一年半,陳竹干膩了,謝過經理就辭職了。
在接下來漫長的十年里,辭職似乎是陳竹的家常便飯。2009年中,一位貴州的同學給陳竹打電話,說他工作的設計院有些內部的私活,想找個幫手一起干,就把陳竹喊了過去。項目是農村宅基地自建房的設計圖備案,每天就和同學兩個人帶著卷尺到農民家里量房子,回去畫成圖紙交差。
干了幾個月,陳竹覺得這么干外包不叫個事,掙錢不多也沒什么提升,就跟同學告了別,拎著箱子回到了長沙老家。呆了兩個月沒工作,又在網上投簡歷,進了一家裝修公司,門檻很低,會畫CAD就行。一問待遇有點慘,500塊錢的底薪+提成,但總好過在家呆著。

入職的時候陳竹說:「除了CAD畫圖,我可什么都不會?!?br/>「沒事,有人帶你?!褂谑枪疽晃唤憬悖许椖烤蛶е?,教他談單、量房、畫圖,這些東西陳竹還是沒太多想法,心想先把工資掙到手再說。
可誰知道,就這500塊錢的底薪都沒掙到手。工資拖欠了三個月后,陳竹又辭職了。那天他走在長沙的大街上,天氣已經轉暖,心里還是很涼。瞧自己這兩年混這一手爛牌,就懂一點裝修和CAD,沒圈子沒人脈沒正經工作,下一步可怎么混啊。
可是這人啊,別管步子是大是小,每走的一步,都算數。
叁
師傅答應了戴路,五局第一次BIM培訓,項目安排他去參加了。
2013年的施工BIM,也沒那么多名堂,就是學Revit軟件操作,十來天就基本掌握了。培訓結束后,總部給每個學員布置了作業(yè),要他們花五六個月的時間,去項目上用Revit建模,琢磨琢磨能用BIM做點什么。這次作業(yè)的成績將決定培訓班的最終考核排名。
培訓會上,局總工對他說:好好弄,成績優(yōu)秀的話,會優(yōu)先考慮晉升。戴路就這么聽進去了?;氐巾椖浚又黾夹g,兼顧著完成作業(yè)。那是一個博物館項目,外立面是干掛石材幕墻,在土建施工時就需要把預埋件預埋在混凝土里,當時幕墻專業(yè)分包還沒進場,可現場進度不能等,戴路就按著設計的預埋圖,把預埋件放到土建模型里。
一對比,發(fā)現很多地方對不上,戴路就在模型里把預埋件調整了定位,出了一份圖拿給土建施工隊伍去定位,還導出了每個埋件的詳圖和數量表,現場按照他提供的資料就開干了。

除此之外,戴路還順便在模型中發(fā)現了很多設計問題,就著模型和設計確認一些專業(yè)接口的做法。能給現場解決問題,戴路覺得挺有成就感。很快幾個月時間過去,他提交的作業(yè)拿到了最終考核的第一名。
2014年1月,戴路結婚了,在武漢買了房,準備今后定居武漢。還在青島工作的他想起了五局總工承諾過的那句「優(yōu)先考慮晉升」。
于是過完春節(jié),戴路就跑去長沙總部找了局總工和人力資源部,問能不能調到總部去專職做BIM?不過總部當時沒有相關的部門和崗位,此路不通。局總工問戴路還有沒有其他要求,戴路想了想,說能不能把他調到武漢的分公司,領導們合計了一下,答應了。
不過沒有直接到武漢,而是先到了湖北仙桃,干起了老本行路橋項目,一邊做質檢,一邊搞BIM。

本來總部沒有職位,戴路也就認了,可沒想到才到項目上不久,總部就設崗招了人。一次交流會上,總部負責BIM的人還給戴路澆了一盆冷水:「你們這模型都沒建全,這么搞BIM不行啊?!?br/>戴路在會上沒吱聲,心里實在是不痛快。仙桃項目臨近收尾的時候,戴路找到項目經理,那天他問了一個問題:「您建議我是繼續(xù)走技術路線,還是專職搞BIM?」領導毫不猶豫地說:「搞技術,BIM現在沒什么眉目?!诡I導還承諾說:「有機會,推薦你去武漢干項目總工?!购芸?,在項目經理的幫助下,戴路來到了武漢的一個項目,當起了總工,起碼在家門口,不用住在項目上了。
如果一切順利,可能就是從總工到項目經理的職業(yè)路線了。做施工的人,在成家之后能回到老家,還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已經很不錯了,戴路又被命運青睞了一把。
肆
戴路成家立業(yè)的第二年,陳竹和未婚妻同時辭職了,又是裸辭。這之前陳竹換了兩次工作。因為那家底薪500的裝修公司不給發(fā)工資,干了三個月就辭職了。
2010年初憑著自己稍微懂點裝飾裝修的經歷,陳竹入職了一家上市公司,接著做裝修。底薪漲到了一千塊,也正式給上了社保。

可女朋友對這份工作不太滿意。公司屬性比較像做建材的,設計在里面的分量并不重,談的都是小單子,一年要做40多單,干好了一個月能掙一萬多,干不好就是一千的底薪。
那位女朋友是陳竹的大學同學,都是學建筑的,心里多少有點傲氣。她覺得陳竹這份工作太市井,上不了臺面,想讓他進設計院謀一份穩(wěn)定的差事。陳竹還是沒太多想法,既然你這么建議,那我就換唄。于是2011年又換了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公司不大,一共七、八個人,只做建筑設計,其他專業(yè)就和別的公司合作。
老板是長沙本地人,經營能力很強,客戶維護得也很好。陳竹很佩服這位老板,打算以后就跟著他好好干了,以后做大了,當個元老也不錯。

可人生就是時不時要給你開個玩笑,穩(wěn)定的工作找到了,女朋友卻分手了。
消沉了一段時間,陳竹又認識了一個姑娘,是這家小公司的同事,名字叫杏,很好聽,人也是簡簡單單的,倆人很快確定了關系,2013年就見了父母。
第二年,陳竹帶著杏逛街的時候收到一張賣房的傳單,一成首付,倆人一合計,總價24萬的小公寓,首付3萬6就能買下了。當時身上只有不到6000塊的兩人,刷信用卡買下了這套房,寫了杏的名字。9月9號,兩人領了證。
不過有件事經常讓陳竹挺憋屈,公司的老板娘也和他們在一起上班,對小伙子挺好,就是看姑娘不順眼,不是查她電腦,就是動不動懟一頓。杏挺委屈,陳竹夾在中間也很難受。倆人一商量,要不咱辭職吧?「行啊,辭吧。辭了咱去尼泊爾玩一圈去?!?strong>就這么任性。
過完春節(jié),有個同學找陳竹干私活,正猶豫要不要去,尼泊爾地震了,加德滿都全都給震塌了,這下想去也去不成,就幫著同學干私活去了。一直耽擱到天氣轉暖才兩人才出發(fā),兩人改道泰國,玩了十幾天?;貒笤诶ッ髀涞?,覺得云南也不錯。倆人又一商量,再玩些天吧?行啊,玩吧,于是又在云南玩了一圈。

回到長沙,倆人工作都還沒有著落,陳竹想了想,跟杏說,咱們把婚禮辦了吧。
行啊,結婚。于是結婚、懷孕,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

辭職之前,有一次陳竹去合作的設計院蹭飯,其中一位朋友聊到了BIM,說這三維設計的概念挺好的,陳竹心里就記住了這么個事。
陳竹的性子里有這么個特點:別人隨口一說的東西,他不管用不用,先打個包記在心里,那時候他不知道這個小小的特點,會在后來逐漸積累,改變了他的人生。
伍
2015年,戴路和陳竹一樣準備辭職,心里想的卻不是出去玩一趟,而是面對著人生的岔路口:要不要徹底走上BIM的路。
來到武漢之后,本以為守著家門口能迎來新的生活,可現實依然殘酷。項目經理推薦他來的是一個市政項目,不僅沒有雙休,還要每天早上7點開會,晚上10點才能下班——這還是對普通員工的要求,戴路作為項目總工,回到家也消停不了。市政項目的施工都是在夜間,凌晨一兩點出了問題,接個電話就得出門。沒有喘息的時間,日子過得難受,戴路要憋到極限了,于是就又動了辭職的念頭,但是辭職后自己能干什么呢?
他想,或許BIM會是一個選項。
比起陳竹前幾年的隨波逐流,戴路則要幸運得多,他總是能在希望的方向上撞到機會。深圳有個BIM交流會,邀請五局的同事過去交流考察。戴路身邊一個競爭者都沒有,唯一懂點BIM的就是他了。
接待他們的是香港互聯立方的李剛,一行人參觀了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騰訊濱海大廈和香港理工大學。這一趟走下來戴路是真的打開了眼界,原來BIM還有這么多的玩法,什么施工模擬、成本管控,都是以前只會建模的他聞所未聞的。

回到武漢,又過了一段塵土飛揚的日子,戴路提出了離職。約談的時候,武漢分公司的領導問戴路,要不要換個崗再試試?
戴路說:我想好了,在這里干,我感覺不到自己有什么成就感。也許有人混施工,就是想先干總工再上項目經理,最后混個分公司老總達到人生巔峰,但這條路上沒有哪一樣東西是我想要的。
2016年初,戴路辭職后在家呆了三個月,一邊照顧已經懷孕的老婆,一邊焦慮地思考人生,甚至還動過創(chuàng)業(yè)的心思,后來入職了一家BIM咨詢公司,工資待遇不高,但日子過得比以前要舒適很多,朝九晚五,有雙休節(jié)假日,都是以前在工地上的他想都不敢想的。這一年,戴路的女兒出生了,生活是變得安逸了,收入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2017年初,戴路等到了機會,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招聘BIM專崗,要求干過施工、懂BIM,待遇比原來當總工還高不少,戴路的經歷嚴絲合縫,簡歷投過去很快就入職了。
在青島工作的時候,戴路就曾思考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當時的他覺得自己還沒什么本事,去不了設計,也進不了甲方。在一次年度總結的會議上,他了解到中建三局是中建綜合排名第一的工程局,總部又在老家武漢,當時他就想,如果只能繼續(xù)干施工,能進三局的話或許還不錯,沒想到命運又讓他如愿了。
陸
2016年的陳竹,似乎跟幸運女神還沒混熟。
女兒在這一年出生,可兩口子已經很久沒有穩(wěn)定收入了。

總呆著也不行,沒工作的時候,他就在網上看看能不能學點什么。逛到一個BIM培訓的消息,回想起當時那位朋友提到的BIM,就報名了網上培訓班,一共100課時,花了10天看完,又練了一個月,進京趕考。

快到年底的時候,改變陳竹命運的事總算來了。
杏有一位碧桂園的朋友和她說,碧桂園下面的騰越公司正在招BIM方面的人,她掛了電話就問陳竹,你學那東西不就是BIM嗎?要不要去試試?陳竹也覺得機會不錯,考試成績還沒下來,就趕去廣州面試,面試過程挺順利,唯一的問題就是項目在馬來西亞。
回家商量,杏的想法很簡單:你要出去掙錢,就去吧,我?guī)е⒆釉诶霞疑习?,等著你?/strong>
馬來西亞的項目是有名的森林城市,整個一個大項目是在一座人造島上,碧桂園是甲方,騰越是子公司也是乙方。

陳竹先上島,后來等來了兩個小伙伴,一個是英國伯明翰的碩士,以前是結構設計師,另一個跟陳竹一樣,之前從事建筑設計。整個項目就他們三個人搞BIM,很快打成了一片。接下來這一年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躲工地。
工作剛開始,分配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現場一些裝配式深化,小伙伴們聚在一起就時常合計著換個環(huán)境的事。正好有一次甲方給他們開個會,說碧桂園這邊要開展一些BIM建模的工作,比較缺人,讓騰越安排點人來配合一下工作。
小伙伴們一聽,正中下懷,就一起找到領導,說甲方要求我們一起合作做BIM的工作,合作是未來趨勢。領導挺支持,三個小伙伴也挺高興,他們換了辦公環(huán)境,到甲方那邊上班去了。在甲方,他們又認識了一個性格溫和、沒事愛寫小說的朋友,叫區(qū)展聰。
甲方要的建模量不大,區(qū)展聰在工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余也幫幫忙,陳竹跟小伙伴隔三差五在甲方下班后還能去碧桂園鳳凰酒店的露天泳池游泳。

兩個月很快過去,他們又被叫回工地。接下來的日子,陳竹三人跟顧問合作,顧問指導裝配式的技術,他們用BIM結合前幾個月積累的工作成果,做出了一套裝配式施工指導的視頻。

這時候公司在原辦公室隔壁又租了一棟樓,需要做裝修改造。陳竹聽說這個事,覺得又是個機會,就跑去找了領導,他說:以前我干過幾年裝修,里面的門道很清楚,這事交給我們幾個人吧。
領導一聽就樂了,有個免費勞動力,還不用在當地找人了,就把他們調了過去。一直到年底,陳竹躲過了當施工員的任務,不僅把新樓從里到外裝了一遍,還把機關里的人從上到下都混熟了。

這段時間里,陳竹結交了一位貴人,姓楊,陳竹叫他楊博士。入職的時候就挺聊得來,等陳竹把裝修的事兒忙完,正趕上楊博士升職,當上了裝配式技術研究中心的部門經理,搬進了新辦公室。
公司開會的時候,楊博士跟領導商量把BIM和裝配式都納入到他的部門來做,于是陳竹他們三個小伙伴終于徹底脫離了工地的板房,跟著博士住上了馬來西亞的小別墅。
楊博士是在南洋理工讀的書,沒事時候就給陳竹講自己在新加坡的成長經歷和見聞。
陳竹是大專畢業(yè)一路混上來的,人家正經是空降過來的高材生,跟楊博士的聊天,給陳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另外一副樣子,建筑行業(yè)也有那么多新的模式。
畢業(yè)這么多年,陳竹才終于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這么一思考,他就又跳槽了。
柒
跳槽到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戴路,不用操心工地上的生產,就是專職搞BIM。公司的BIM處于野蠻發(fā)展階段,標桿項目也不少,但沒有形成體系。戴路入職第一件事就是配合直屬領導做公司的五年BIM發(fā)展規(guī)劃,然后選一個項目做試點,把BIM熱火朝天地搞起來。
試點項目選定了武漢大學體育館,戴路分配到了這個項目,擔任BIM負責人。
既然是試點項目,那就都要試一試,試過才知道好不好用。在日常一些基礎BIM應用的基礎上,還上了不少新技術,VR、AR、三維掃描、3D打印一應俱全。這個項目是第七屆軍運會的羽毛球比賽場館,備受各界關注,經常有校方、承辦方、政府領導前來參觀,人來了,先帶進BIM展廳,戴上眼鏡看看VR,這在2017年可是非??岬氖聝?。
2017年中,武漢建筑業(yè)協會在這個項目搞了一次場面很大的觀摩會,戴路負責上臺匯報授課。同事和戴路說:多講一會,時間還早,晚上要留領導吃飯。戴路點點頭,愣是站在臺上吭哧吭哧講了兩個小時,居然下面還沒人犯困。
觀摩會舉辦得挺成功,戴路也借此機會,讓更多的同行認識了自己。緊接著項目拿下了龍圖杯一等獎、湖北省BIM競賽二等獎、武漢市BIM大賽金獎,給公司掙了不少面子。
項目干順了,戴路的時間也充裕了,想著自己之前干市政工程的老本行,于是借著工作的間隙,順便復習考過了市政一級建造師。
2018年,戴路回到了公司機關,公司有BIM需求的項目越來越多,那時候,除去他和領導,整個BIM部門還有4個人,每個人需要負責一到兩個項目,自主開展BIM實施工作已經變得不現實了,于是他們就開始找BIM咨詢公司合作,自己的人負責管理。
這一年戴路做的事很雜,偶爾管一管項目上的BIM任務,還要編寫一些BIM類的標準、指南,寫幾篇論文,配合公司投投標,一步一步地,他也就離傳統的施工崗位越來越遠了。
武大體育館的項目經理也和他聊過,希望他能回到傳統崗位上去,人家給的建議確實很實在,但他覺得,既然選了這條路,就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BIM這件事搞到極致。自己這一路走來,難得現在能有這樣的機會,他想抓住機會去試一試。
捌
呆在馬來西亞的第二年,新的機會出現了。
當時中國青建新加坡公司進入馬來西亞,第一個項目也在森林城市,第二個項目P52剛剛開始招人。P52是森林城市第一個超高層的大平層豪宅項目,對裝修要求比較高,而且甲方要求運用BIM技術。
陳竹因為懂裝修和BIM順利通過了青建的面試,對方開出了一份令陳竹無法拒絕的薪水,還提供了住在市區(qū)別墅小區(qū)的福利。
青建招的人是技術總工,面試的時候陳竹就說:「我只懂建筑、裝飾和BIM,不懂結構?!?/p>
面試他的經理說:「沒事,那你就做裝飾總工,分管裝飾和BIM,至于結構的事,你先頂一段日子,回頭專門招個懂結構的人來?!?/p>
結果,陳竹就愣是在項目上撐了幾個星期,懂結構的同事才過來把陳竹從結構施工的泥潭里解脫出來。

過完2019年的春節(jié),項目開始裝修階段,屬于陳竹的工作量上來了,裝修算量、材料采購、進場安排、施工進度都要抓,買一個馬桶都在陳竹手里管。陳竹的心態(tài)已經慢慢接受了辛苦的工作,覺得拿人家這份錢,加加班應該的。
陳竹心里很清楚,項目給他當這個總工,是要對生產負責的,BIM只是輔助,不能去擠壓生產的事。
公司和甲方簽了一個BIM的合同,但邊界規(guī)定很模糊,說是要交BIM模型,但建成什么樣、什么時間交付都不怎么明確。裝修的時候,陳竹就自己琢磨,拿BIM出一個排磚圖,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去和甲方的朋友區(qū)展聰說,我搞不定了。區(qū)展聰很好說話,跟他說:「那我?guī)湍阕黾揖甙伞!?/p>
兩人處的關系這么好,除了區(qū)展聰脾氣好,也跟陳竹的性格有關系。他總是笑呵呵不緊不慢,該擔的事都擔起來不逃避,甚至到了跟甲方剛正面的階段,也保持著很高的情商:大問題絕不妥協,小問題該慫就慫,罵幾句就罵幾句,給人家留個臺階。項目做下來,陳竹結識了一圈的朋友。
這一年,陳竹的事業(yè)算是蒸蒸日上,可還是有兩件事讓他越發(fā)煩心起來。
一是在外面混了這么久,他還是不想一直干施工;二是自己常年在外,老婆一個人在家?guī)Ш⒆?,吵架越來越多了?/strong>這么下去不是長久之計,陳竹又該做選擇了。
玖
「這么下去不是長久之計」,2019年,戴路的領導覺得,不能一直把BIM工作外包了。質量好的外包公司價格高,便宜的公司交來的東西還不如自己做。另外,外包做出來的東西都是人家自己的,拷貝一個結果過來也不知道中間的過程,他們希望有自己的團隊,有自己的技術積累。
在給公司打了個報告之后,戴路他們開始正式組建自己的BIM團隊。一時之間,「中建三局招聘BIM工程師」的消息在江湖上火了一陣。陸陸續(xù)續(xù)的,公司的BIM團隊人數已近30人,戴路也就要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
最大的挑戰(zhàn)是從技術思維往管理思維的轉變,公司不再需要他去研究建模、學習各類軟件操作,而是需要他去建立制度,建立標準,思考怎么提高服務質量,提升人員水平。
在BIM的浪潮里,戴路屬于活得比較輕松的那一批。呆在機關,生產的事不需要他管,也不需要操心去跑項目、跑回款,各個項目部都很積極主動地找公司來做BIM,有的是因為業(yè)主有BIM要求,也有項目經理主動要求做BIM的。戴路便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BIM,思考管理。這一年,戴路又去參加了第九期中國BIM高級研修班,作為第八期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他成為了導師和推薦人。
回憶起來,在自己的BIM之路上,經歷過兩次比較大的思維提升。第一次是五局時候的香港之行,讓他知道BIM在應用層面不只是建模,還可以做很多事;第二次就是BIM高級研修班,讓他提升了對BIM理論的認知,對BIM有了更全面、更宏觀的了解。2020年,戴路已經不再沒日沒夜的蹲守工地,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能夠有時間陪伴老婆孩子。
雖然偶爾想想,假如當年不搞BIM,繼續(xù)做施工,也許有更好的發(fā)展,但他所幸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愿意面對命運給的一次次幸運,和自己每一次的選擇。
人沒辦法活出太多的樣子,認真做好一件事,也許就能解釋所有的事。
拾
因為異地的事吵到最兇的時候,老婆杏突然生病了。本來陳竹心里琢磨的是,如果能在馬來混進甲方,收入再高一些,工作條件能再好一些,就把老婆接過來,隨便找份工作兩人就能很輕松??陕殬I(yè)生涯發(fā)展到這里,終于遇到了天花板。
不是運氣,不是能力,也不是關系,而是學歷。
2019年,朋友推薦他去甲方,那邊正要推BIM和裝配式。面試結束之后,對方的總工和他說:你提的條件我都能答應,也很歡迎你來公司,但畢竟要走人力資源那一關,你的大專學歷有難度。進甲方的希望破滅了,陳竹就跟領導提出辭職回國,老婆病了,他要回去照顧。在這邊呆了這么久,大家都成了朋友,臨走的時候經理和他說,要不你先回去,不辦離職手續(xù),回去看看家庭的事能協調開,再回來。但陳竹還是決心離開了正在建設的森林城市。除了照顧家人,還要再解一個心結。
回國第一件事,陳竹就報名考試,希望拿下一級建造師。學歷上的差距,他希望用職業(yè)資格證補上,去不了甲方,也要去個設計院。從六月復習到九月,沒能一次全過,考過三門,來年還要再考一門。證沒拿到,工作辭了,老家還是那個老家,陳竹似乎是轉了一圈,回到了失業(yè)的原點。
但人生不是一個扁平的圓圈,每個人都在旋轉的華爾茲里悄然爬升。
不久之后,一位開設計公司的老朋友聽說他從馬來西亞回來,想拉他入伙一起搞設計。陳竹說,我可以出差,但公司要在長沙。那位老板給他開了一份滿意的報酬,公司準備在長沙掛三塊牌子,一家做裝配式,一家做BIM咨詢,一家做傳統的設計業(yè)務。如果三年內發(fā)展得好,就買一家甲級設計院的資質,下面兩家裝配式和BIM咨詢就作為輔助公司。
雖然長沙租了辦公室,但很多項目在外地,出差還是家常便飯。不過這兩年的經歷讓他改變了很多,說出差,拎包就上路,說熬夜,大不了就買點護肝片。
出來做事,就不想什么累不累的,得對得起自己那份養(yǎng)家糊口的收入。
畢業(yè)十幾年,陳竹一直是走到哪算哪,無所謂的心態(tài)??神R來西亞走的這一趟,讓他見了太多的人和事,他適應了深夜里的加班熬夜,也學會了社會上的油腔滑調,他感謝身邊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幫他,也明白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事別人幫不了。
陳竹說,回頭看自己當年考那個BIM證書,可以說它沒用,因為在那之后,再沒有靠它改變什么機遇;也可以說它有用,它是我改變人生的一把鑰匙。
他很少做計劃,自學BIM、進施工、去馬來西亞、認識了一系列人、見識了很多精彩、遇到天花板、回家考試、再幫朋友開公司,每一步都是不可復制的偶然。但回頭想想,無論對人還是對事,真心去做了,像自己這樣的人也能做好,即便是一些小小的偶然,人也會逐漸走上一條以前完全沒有想象過的路。

2020年,故事還沒結束,無論是他們兩個人的故事,還是你的故事。
假如沒有去搞BIM,自己的人生會是什么樣?戴路和陳竹給了不同的答案。其實人生的選擇又何止「搞不搞BIM」這么一個維度呢?在生命河流的每一個分岔,總有人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撞對了命運老爺賞的機會就是一段幸運,撞錯了也不過是遍體鱗傷爬起再來。
一切過去,皆為序章。我們或許殊途同歸,或許遙帆相望。

你的選擇和故事又是什么?歡迎告訴我們,煮酒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