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比亞迪海豹,通過安全雙面?zhèn)戎鲎矞y試,自研CTB立功了!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句話:“安全是最高端的豪華”。
對于汽車行業(yè)來說也是如此,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tǒng)油車,「如何保障駕乘者安全」才是汽車最核心的東西,哪怕是科技最為先進的無人駕駛也必須排在安全后面,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去證明一輛汽車的安全,只能通過碰撞來測試它的安全性,由于新能源汽車固有的特性,對其碰撞測試的要求必要更加嚴格,如果車身硬度不強,內置了電池質量技術不過關很容易引發(fā)著火,威脅駕乘者的生命安全。

日前,比亞迪海豹通過國內汽車安全測試欄目TOP Safety 對自研的CTB技術進行了一次雙面?zhèn)戎鰧嶒灐D康氖悄M真實、嚴苛的事故發(fā)生情況,來測試新能源汽車在經(jīng)歷兩次側柱碰撞后整車的被動安全性以及電池安全性。

為了更可能的驗證海豹這款車的安全性,體現(xiàn)出自研CTB車身一體化技術對安全的保護作用,比亞迪采用了同一輛車兩次不同側柱碰撞的方式,來測試來汽車安全性,因為在不少交通事故中,車身經(jīng)受兩次不同位置的碰撞幾率也非常大,同樣也是最危險的。

第一次碰撞實驗,比亞迪海豹以32km/h的速度和角度75的方式撞擊254mm的鋼柱,通過畫面可以看出,在撞擊的第瞬間,駕駛位和后排座位的安全氣囊立刻彈出,有效的保障了駕乘者的安全。




第二次碰撞實驗,撞擊點為車身另一面的后排側柱,同樣以32km/h的速度和角度75的方式撞擊254mm的鋼柱。


通過兩次碰撞,比亞迪海豹的最終實驗結果也隨之公布,整車結構最大變形量為183mm,這個成績相比傳統(tǒng)油車平均300mm的變形量,比亞迪所搭載的CTB技術提升了120mm,有效的減少車輛變形,最大化的保障了車內人員的安全。

在車身結構、功能表現(xiàn)、電安全表現(xiàn)、乘員保護方面都獲得了優(yōu)秀??梢孕?,比亞迪海豹的此次極限挑戰(zhàn),成功了!

CTB技術,即Cell to body ,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對于這項技術,比亞迪是在“蜂窩”中找到了設計靈感,采用了自研刀片電池與CTB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將電池系統(tǒng)與車身剛性連接,合二為一組成一個整體。在刀片電池包與車身集成后,電池演變成了汽車“底盤“,成為了車身的一部分。如此一來,比亞迪富獨有的CTB技術,即平衡了車身重心,又進一步加固底盤結構,提升了整車強度和安全。

利用自研技術改變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打破汽車行業(yè)的固有思維,這是比亞迪一直在做和推動的事情。通過本次的碰撞測試可以看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安全為本的技術理念,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出行方案,不僅重視駕乘者的駕駛體驗上,在看不見的安全體驗上更加重視。

最后,在此次碰撞后半段,節(jié)目組將碰撞兩次的比亞迪海豹車輛電池包安裝在另一臺海豹汽車上,結果車子可以正常上電成功。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