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需要買相機嗎?
很多人在進入社團的時候都會問一個問題:必須買相機才可以進入社團嗎?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啦。不過今天還是想談一談攝影路上是不是需要相機。
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學攝影肯定需要相機。所以我們的問題應該改為:學攝影可以用手機嗎?
是這樣呢。
這個問題要回溯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即人眼和相機的異同之處。這個......
是不是有點遠了?
那就從攝影的三個階段說起。第一個階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個階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個階段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無論是審美還是技術上都是這樣的邏輯。在第一個階段中,會聽從其他人的建議,以及產(chǎn)品的描述等容易獲得的信息來判斷自己應該選擇哪種類型的設備,但實際上是手頭有什么設備就用什么,通過偶然的機會不斷接觸新的設備,就會產(chǎn)生一種“喜新厭舊”的感覺,因為攝影產(chǎn)品的基本邏輯就是越來越好。第二階段里,通過對于攝影技術的不斷鉆研,會發(fā)現(xiàn)在理論上可以用技術來突破不同設備之間的限制,比如高畫質(zhì)可以用多張圖片拼接的方式實現(xiàn)、夜景ISO不夠的時候可以拿補光燈,等等。但是,在這個階段中,會掉入一種陷阱:對于設備的輕視,以及渴望有更多強大的技術出現(xiàn)來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最后演變成為“器材黨/參數(shù)黨”。要想進行破局,還是需要找到攝影原本的目的:拍照。根據(jù)自己對各個設備的理解選擇每次出行拍攝的時候要選擇什么設備。
在這三個階段中,手機就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手機攝影的發(fā)展不僅是在畫質(zhì)上,還有很多比如長焦鏡頭、RAW格式、人眼對焦等。手機正在集相機之長,變成了一位“全能型”選手,但是,手機和相機相比,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 方便 。除去卡片相機那樣比手機都要弱的設備,專業(yè)相機都需要配備各種各樣的配套器材,即使所有器材都不帶的話,也需要一個不小的鏡頭。相比之下,手機可以直接裝進兜里。同時手機還有很多奇妙的操作是相機很難達到的。例如在華為的宣傳片《悟空》中,模仿哭泣的效果只要在鏡頭上沾一滴水,相機就做不到這一點;手機只要倒放,就可以拍攝很低的位置,相機鏡頭就很難做到。
這樣看來,相機似乎又成為了手機的附屬品,存在與否都沒有必要。但是相機本身也有一些手機*無法逾越*的優(yōu)勢。比如傳感器,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雖然說不能以傳感器論英雄,但是差距就在那里,如果手機那么小的傳感器能做成1億像素,那比它大得多的傳感器為什么不也這么做呢?
總結來說就是:有啥用啥。
欸你這總結的,好像也是這個樣子。
當然,如果說相機有儀式感的,那真的推薦買一個。但是在這里我要提醒一下,以自己為中心的不叫攝影,叫娛樂,就是類似于聽歌打游戲的娛樂。攝影可以是等了一天只為一個三秒鐘都不到的時刻,這個需要的可不是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