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高效記憶的根本方法:主動思考和加工 & 組塊化記憶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高效記憶的兩個根本方法:主動思考和加工,以及組塊化記憶。
學習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學霸。
01
上節(jié)課我們強調(diào)了主動“加工”知識點,對于提高記憶的重要性,主要描述了如何在記憶
大段文字時進行“精細復(fù)述”。
但其實“主動思考”和“加工”,是可以應(yīng)用在一切記憶場景中的。甚至可以認為,它們
是記憶的底層邏輯。這節(jié)課,我們以記單詞為切入點,再展開講講“加工”和“主動思
考”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
我們背單詞的時候,常常是按部就班地去記它的發(fā)音、拼寫,以及含義。但其實,直接將
陌生的音節(jié)字母,與所對應(yīng)的中文意思建立聯(lián)系,對大腦來說,是困難的事情。
因為,大腦不擅長記憶無意義的東西。
市面上的單詞書和軟件,會教我們一些聰明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詞根詞綴法、聯(lián)想記憶
法。這其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呢?這些聰明的方法,反而使我們要記憶的東西,變得更多
了。
以詞根詞綴法為例,我要想記住 coordinator 是“協(xié)調(diào)者”,先要去背誦前綴 co- 的意思
是“一起”,后綴“-or”代表抽象名詞和人,而詞根 ordin 代表秩序和順序。
當然,記憶詞根詞綴,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更多陌生單詞的意思。但這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嗎?能滿足我們對單詞的需要嗎?
畢竟,一則,很多時候,根據(jù)詞根詞綴,最好的情況,也只是能猜測出大致意思;二則,
為了應(yīng)對考試,需要盡量高效且準確地,認識更多的單詞。
而聯(lián)想記憶法呢?retire 這個單詞的記憶方法,是 retire=r e tire= 阿姨累了所以“退
休”了。
我本來只需要知道 retire 是退休的意思,結(jié)果現(xiàn)在還要把單詞本身,拆解成三部分,再把
它們分別按照諧音、意義以及組合的方式,去進一步理解記憶。
想一想你背單詞的多年經(jīng)歷,就知道我沒騙人:我們要記憶的東西,變得更多了。不過,
我也不是全盤否定這些方法,它們的確是有效的,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
試想,如果只需要記憶最少的內(nèi)容,但卻可以準確高效地背下來單詞,是不是可以更好地
達成目的?
怎么做呢?

02
打兩顆栗子,是我前幾天背單詞時候遇到的新鮮案例。
單詞 turret,意思是角樓、塔樓。怎么記?當時我第一反應(yīng)是,這個單詞中間的“rr”,像
角樓和塔樓頂上的兩面小旗。
這個聯(lián)想,不那么合理,也不那么周全,畢竟,我僅僅是對中間那兩個字母做了點加工而
已。但是,這個單詞,我就此記住了。第一遍就記住了,往后幾天的復(fù)習中,也沒再卡
殼。
單詞 stuffy,意思是通風不暢的、一本正經(jīng)的。嗯?我看到這兩個意思時,滿腦袋問號:
哈?通風不暢的環(huán)境會讓一個人變得一本正經(jīng)???是因為大腦缺氧,以至于沒法思考不正
經(jīng)的事情了嗎?
你猜怎么著?這個單詞我就是這么記住的。
我沒去分析詞源詞根詞綴,沒去記憶例句,也沒去看名師專家提供的聯(lián)想方法,所用到的
材料很少,不需要額外熟悉單詞以外的東西,而是直接對其本身的字母和含義,進行主動
思考,強行建立一些也許邏輯清晰、也許荒誕不經(jīng)的聯(lián)系,就達到了很好的記憶效果。
當然,其實這依然沒有跳脫出“聯(lián)想記憶”的框架,但它與單詞書、單詞 App 所提供的方
法,是有質(zhì)的區(qū)別的。
區(qū)別在哪,聽我細說。
大腦能記住的,是“我們仔細思考過的東西”。(美 威林厄姆《學生為什么不喜歡上
學》)
到底什么才是“仔細思考”?怎樣才能做到?
根本要義是“主動”。我記憶 turret 和 stuffy 的意思時,進行的便是主動思考;而 retire
的聯(lián)想記憶內(nèi)容,是單詞書灌輸給我的,我學習它們的方式,是被動的。
這是二者最為根本的區(qū)別。
要想做到主動“仔細思考”,具體的實現(xiàn)手段,是精細化提問(elaborative
interrogation)。也就是,問自己一句“為什么”,你可以對所要記憶的內(nèi)容的任何一個
點進行提問。
問自己一個單詞為什么會有兩個完全不搭邊的意思,一個公式為什么會這樣構(gòu)成,一個歷
史事件為什么發(fā)生在某個年份,這些都是“精細化提問”。
精細化提問,可以顯著提高被試的學習和保持效果。(美 蘇珊·A·安布羅斯《聰明教學 7
原理》)
而且,你并不需要正確地回答它,哪怕你胡編亂造一個荒誕的理由,你也算是“主動”做
出了“仔細思考”,進行了“加工”,也就能更好地記住這個知識點。
如我前文所說,“加工”和“主動思考”,是記憶的底層邏輯。大家可以把這種思路,應(yīng)
用在一切記憶場景中,不要去死記硬背那些你沒有思考以及加工過的東西。

03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另一個記憶方法,叫做“組塊化記憶”,這是心理學上的專業(yè)術(shù)語,
有點難懂。我們先打一顆栗子,幫助大家理解。
如果語文考卷的簡答題,要求你羅列金庸的代表作品,你怎么答?
《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
然后呢,想不起來了?記憶力再好,也很難一口氣說完,對不對?
應(yīng)該有很多人都知道另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這樣記: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
鴛。
這副對聯(lián),由金庸 14 部小說的首字組成。很好記對吧?我們打小兒,背了那么多古詩詞,
這寥寥 14 字,根本不在話下。那么這道題立刻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這里其實就用到了“組塊化記憶”。
什么是“組塊”呢?組塊是衡量記憶容量的一種單位,一個數(shù)字、一個字母,是一個組
塊,一個短語、一句詩,也是一個組塊。也就是說,組塊有大有小,幾個字母組成一個單
詞,那就是把幾個小的組塊,編碼成一個大的組塊。
而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學習行為,都要先在“短時記憶”,也就是“工作記憶”這個區(qū)域中
進行。短時記憶的容量很有限,大約相當于 7±2 個組塊,這個容量,是不可擴充的。這就
從客觀條件上,限制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那么,如果每個人的短時記憶都是同樣的容量,為什么學習和記憶能力會有差別呢?這是
組塊的大小不同造成的。打個比方,每個人的“短時記憶”,都只能盛下 7 瓶水,但善于
學習的人,會擴充每一個組塊的內(nèi)容量,TA 的一瓶水是 1000ml,而不善于學習的人,TA
的一瓶水是 100ml。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把每瓶水的容量,從 100ml 擴充到 1000ml。怎么做呢?
還是以記憶金庸的作品為例,你可以把每一本書的名字作為一個組塊去記憶,那么你需要
記住 14 個組塊;你也可以把 14 本書的第一個字編成兩句詩,作為兩個組塊去記憶。
雖然短時記憶的容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擴充每一個單獨的組塊包含的信息量。這就
是“組塊化記憶”。我們原先能裝 700ml 水,現(xiàn)在可以一次性裝 7000ml,做到更高效地
記憶和學習。
雖然你并沒有意識到,但在過去的學習經(jīng)歷中,我們已經(jīng)應(yīng)用過“組塊化記憶”的方法
了。
比如說,“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短短 10 個字,概括了三角
函數(shù)誘導(dǎo)公式的規(guī)律,比單獨記憶每一個公式,簡單多了。
再比如說,單詞的詞根詞綴記憶法,也是一種“組塊化”。
可以看出,所謂“組塊化記憶”,就是將一些零散的、各自獨立的知識點,用你能想到的
任何方式,串聯(lián)起來,將小的組塊,轉(zhuǎn)化為大的組塊,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效率。

總結(jié)
1、“主動思考”和“加工”是記憶的底層邏輯,可以應(yīng)用在一切記憶場景中。
主動“仔細思考”,具體的實現(xiàn)手段,是“精細化提問”,也就是,問自己一句“為什
么”。你可以對所要記憶的內(nèi)容的任何一個點進行提問。你并不需要正確地回答它,哪怕
你胡編亂造一個荒誕的理由,你也算是“主動”做出了“仔細思考”,進行了“加工”,
也就能更好地記住這個知識點。
2、短時記憶的容量很有限,大約相當于 7±2 個組塊。這個容量,是不可擴充的。這就從
客觀條件上,限制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但是組塊有大有小,我們可以擴充每一個單獨的組塊包括的信息量。所謂“組塊化記
憶”,就是將一些零散的、各自獨立的知識點,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串聯(lián)起來,將小
的組塊,轉(zhuǎn)化為大的組塊,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