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威廉姆斯2019賽季技術總結

在過去的2019賽季中,參與了21場大獎賽中卻僅僅拿下1個積分,威廉姆斯車隊無疑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低谷。在今天的推送中,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在這一場災難式的慘敗中,威廉姆斯車隊究竟是如何掙扎的。

由于制造工期的延誤,威廉姆斯的新車FW42未能按時完成組裝。因此,車隊錯過了首輪冬測的前兩天。但當新賽車完成組裝,姍姍來遲地出現在賽道上時,一些部位的設計卻讓人大跌眼鏡。賽車奇特的后視鏡和前懸掛設計引發(fā)了圍場內許多的討論和質疑。很快多支車隊便要求FIA澄清FW42的奇特設計是否合規(guī),這一幕又為威廉姆斯艱難的冬測增添了不少戲劇性。
FW42賽車的前懸掛打破了常規(guī)設計,車隊在懸掛下方叉臂的后側安裝了一個額外的連接件(插圖右側)。盡管技術規(guī)則清楚地寫明了前懸掛區(qū)域允許安裝的零件數目,但威廉姆斯車隊依然認為自己是安全的。然而很快FIA便要求車隊修改這一設計(插圖左側)。事實上,它最初的設計目的并非為了修改懸掛結構,甚至都不是懸掛設計上所必須擁有的部分,這只是一次為了改善叉臂的氣動而做出的嘗試。

威廉姆斯采取了與其他車隊相似的解決方案,抬高了賽車的懸掛的上叉臂。

在下圖可以看到,側箱進氣口下方的底板與賽車的其他部位一樣,也被顯著地抬高以制造更多通往賽車底部的下洗氣流。然而,FW42的底板有著比其他賽車更高的斜率,且兩側僅有兩道開槽以疏導氣流。

作為在德國站引入升級的一部分,車隊在破風板和側箱導流板上做出了明顯的改變??諝鈩恿W團隊希望能借此更好地處理亂流對賽車中間部分產生的影響。

威廉姆斯在日本站引入了更長的翼片連接件和一套改進版的象牙,這看上去將會影響到整臺賽車的空氣動力學。

在2019新規(guī)下出現的所有前翼設計譜系中,威廉姆斯排名末尾。為了增加外側區(qū)域的下壓力,賽車的前翼使用了所有可利用的空間。在日本站,車隊引入了一個不同版本的前翼來為2020賽季進行測試。在這張對比圖中可以看到,前翼已經被牢牢固定在賽車上,剎車通風導管中則安裝了一組基爾探針來收集數據。

在這個升級版的前翼中,可調節(jié)攻角的翼片(藍色部分)被移到了相當內側的地方。這意味著任何針對賽車平衡做出的調整將只會對前翼最靠近中心的部分有影響。同時車隊還降低了外側部分的高度,以調整氣流在襟翼和端板接合處附近的循環(huán)方式,從而進一步影響后面輪胎所形成的亂流形狀。



封面:@X鬼影
文字校對:@李宗元,@夏爾-勒克萊爾
特別鳴謝:感謝@DinkLv 的專業(yè)指導與技術支持,慷慨的為我們解答了所有關于技術名詞與技術原理有關的疑問!
聲明:本文在2019年12月21號首次發(fā)表于Motorsport.com,原標題為"2019 tech verdict: How Williams struggled from the start",原作者為Giorgio Piola 與 Matthew Somerfield。文章與配圖版權歸原作者與原出版商擁有。本翻譯僅供各位車迷的個人學習研究,嚴禁任何形式的未標注出處的轉載,嚴禁任何以盈利為目的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