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這天坑工作干一年,一張嘴只會說好的和收到”

2023-03-20 16:40 作者:Vista看天下  | 我要投稿

過去,在聽到公司老板們要求員工“24小時心系工作”的PUA時,桀驁不馴的打工人只會發(fā)出一聲不屑的冷笑。


只要下班跑得快,工作就能say goodbye。


可沒想到隨著工作大搖大擺地入侵了生活,想真正“下班”越來越難了。

@王瑞


這幾天有位網友發(fā)帖吐槽,自己想問家附近的饅頭店開了沒,卻脫口而出“饅頭恢復運營了嗎”。


同事A生了小孩,閑聊時同事B來了一句:


“他家新增一個小孩。”


這種工作用詞放在日常生活里真是相當炸裂的。


告訴服務員“update”菜單、出去玩讓朋友“確定排期”、和裝修師傅“對接一下進度”,評論區(qū)擠滿了語言系統(tǒng)混亂的天選打工人。


肉體下班了,工作上受到的摧殘依然像后遺癥一樣持續(xù)綁架著大腦,一張嘴,就現出社畜兢兢業(yè)業(yè)的原型。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藏的,貧窮、愛,和受過“工傷”。


工作語言后遺癥,我愿稱之為2023年打工人難以治愈的新型絕癥。


01

“那個詞兒怎么說來著?”


在非母語環(huán)境里待久了,人就容易忘記該怎么用母語表達。


被工作占據心神的打工人也一樣,大腦里一旦擠滿了工作術語,生活用詞就被拋之腦后。


而突兀出現在日常閑聊里的工作詞,就像不小心擠進一對情侶之間的我——

無害,但實在奇怪。


博主@理查背栗子?的家人之前在某寶下單了一款按摩椅,卻遲遲沒送到。


周末回家母親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她一邊回工作消息一邊囑咐:


“快遞交付了嗎,你找客服跟催一下進度。”


和媽媽的溫馨聊天,一下子變成了上司給下屬安排工作。


也難怪家人發(fā)出靈魂質問:


工作久了,你怎么就不會說人話了?

《今日宜加油》


被提醒之后她才開始反思,工作語言在自己的詞庫里根深蒂固,已經擠占了很多日常詞。


其實在詞庫混亂這方面,大學生們的經驗不見得比工作黨少。


畢竟工作黨至少有名義上的上下班時間,“科研狗”們泡實驗室的日常,才是一種工作與生活的極致融合。


果粒橙上層叫成“上清液”,洗餐具倒水的玩意兒是“廢液缸”,衣服沒甩干叫“忘記離心”,隨手關燈是“記得避光”。


甭管是外食散心還是回宿舍休息,幾個詞兒一出,只能讓人想起來明天還得繼續(xù)做苦工。



有人評價這是當代年輕人語言的匱乏、教育的失敗。


但要我說,工作語言后遺癥這事還真和文化水平沒一點兒關系。


只要聽過教計算機的大學教授在課堂上說,“同學們平時要和老師多多交互”就知道。


工作語言后遺癥,最大的特點就是人人平等。


用錯了詞,不僅影響溝通,有時候還會鬧出大笑話。


有位網友在食品行業(yè)工作,室友感冒了,本來想問是不是冷熱交替感冒的,結果脫口而出:
“可能是你反復凍融?!?/strong>


分析得好,下次不許分析了。

牙科診所也是危險場景,某位HR去問診,直接給醫(yī)生來了一句:“上回沒拔的智齒還base在嘴里”。

診室里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徒留本人追悔莫及。


這位兄弟的驚天發(fā)言至今還在該牙科診所當段子傳誦。


還有人是外企員工,頭發(fā)亂了打算重新扎,竟然脫口而出:


“我要re扎一下?!?/p>


不好評價,但學中文的和學英文的都沉默了。


甚至前陣子去雍和宮上香,我和朋友都在茫茫人海中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偏殿是什么菩薩?”“是一些垂直細分領域的菩薩?!?br>
乍一聽沒什么問題,仔細想想哪兒都不對勁。


大概二十一世紀酒香也怕巷子深,再靈的菩薩也得學點市場營銷。


如果只當笑話聽還罷了,但有時候生活里突然插進來工作名詞,確實相當煞風景。


有個女孩過年相親,對方自我介紹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有些關于我的信息可能要先和你披露一下”,浪漫氣氛蕩然無存。


建國之后不許成精,懷疑這人的本體是上市公司,建議嚴查。


不過這種語言系統(tǒng)錯亂,冥冥之中也點出了相親的本質。


畢竟相親場如商場,雙方得多花點心思盡調,才能確認是否并購重組、經營婚姻。

程序員大樹周末和女朋友看外文電影,本來差點看睡著,卻被臺詞里一句振聾發(fā)聵的“kiss”嚇醒。


他還以為有人報了個case,一邊罵罵咧咧坐起來,一邊準備摸電腦修bug。

而且聽錯“kiss”和“case”的受害者還不止一個。

@momo


大概在程序員詞庫里,的確沒有kiss這種浪漫詞匯存在的余地。


印象中上一波吐槽工作詞匯的時候,指向的還是互聯網大廠黑話。


當時批評的是它過高的語言壁壘和無意義的冗余,在工作過程中造成了很多麻煩。

《張衛(wèi)國的夏天》,我聽大廠黑話的表情如圖


說實在的,對于我這種一輩子沒進過大廠的人而言,看大廠員工吐槽黑話就像live?house擠最后一排、湊熱鬧站最外一圈,主打一個他們的熱鬧與我無關。


但工作語言后遺癥可不太一樣。

這玩意兒著實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擾,打工人身上人人皆有的“工傷”。


02

“一張嘴,十里八鄉(xiāng)都知道我是乙方”


偶爾想不起來日常用語,不得已用工作詞匯替代,其實還算輕癥。


當工作場合的整套話術和語氣都已經被牢牢綁定在生活場景中,那才是真正的病入膏肓。

嚴重一點兒的打工人,一旦進入特定場景,仿佛不用大腦思考,脊髓就能無條件反射,輸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


有些行業(yè)就是這類工作語言后遺癥的“重癥監(jiān)護區(qū)”。


當了三年客服的小魚,本來打算硬氣一點投訴快遞站,接起電話卻自動進入了服務模式。

不僅語氣全程恭恭敬敬,掛電話之前還順嘴來了一句“好的,祝您生活愉快,再見”。

確認過眼神,你是同行的人。

張口就叫陌生人“親親”的自來熟,或許不是個性輕浮,只是受了工傷的淘寶客服。

主播更是一種讓語言模式加速異化的職業(yè)。


Rena在某購物軟件當主播,一天要在互聯網以主播模式說好幾個小時的話。


面對面交流反而還好,一旦打開視頻或者文字聊天,她就像感知到網絡啟動的機器人,不由自主地換上主播語氣。

圖源:Rena


有些主播甚至日常說話,也會把所有可能被直播平臺限流的詞自我屏蔽。


直播的時候會把“水貂絨”說成“某水某貂某絨”就算了,生活中也把各種名詞用“某”字打碼,一副語言系統(tǒng)要和工作同歸于盡的架勢。

@李梨梨


銷售行業(yè)也沒好到哪去。


博主@阿顏 和男朋友都是銷售,倆人談戀愛竟然習慣性以“您”相稱。


優(yōu)秀的夫妻是相敬如賓,他倆像是真把彼此當陌生嘉賓。

@阿顏


最慘的還是幼教老師,一丟臉就容易丟一次大的。


有網友當了幼教之后,教小孩的口訣和語氣差點變成了脊髓反射,經常比大腦還略快一步。


有次看電影,前排的兩個觀眾一直在說話,她條件反射靠上去說了一句“小嘴巴,閉起來”,還在嘴跟前比了個拉上拉鏈的姿勢。


在黑暗的電影院里,她從來沒有逃得這么快過。


除了個別行業(yè),深有同感的還有另一個龐大的群體:太乙真人。


如果說話語氣傲慢,來當乙方吧;如果性格不夠謙遜,來當乙方吧;如果需要磨練耐心,來當乙方吧。


過去的一年,你一共回復了1857條“好滴,沒問題”、725次“好嘞”和246次“嗯呢”,獲得了“百乙百順”稱號;


這一年,你一共用了18762個“哈”,“還得聽聽王總的意見哈”“會議室訂好了哈”是你最喜歡說的兩句話。


有人好不容易當了甲方,也常常被乙方人格占據了人性主導權。不得不在互聯網求助,怎么當甲方才能顯得不卑微。


可惜當過乙方這種事,按住鍵盤,也會從嘴巴里跑出來。


打工是一種心態(tài),打工人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朋友轉發(fā)搞笑視頻,你的第一反應是回復“收到”“11”,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別以為不是特定行業(yè)也不當乙方,就能逃過一劫。



有網友假期和部門同事們組了劇本殺局,結束之后卻苦著一張臉。


因為一坐在集中討論的大圓桌面前,所有人就不由自主地進入了開會模式。


玩家們左一句“這個點在故事里反復出現,就是為了強化認知”,右一句“大家盡量協(xié)同輸出,加速我們的故事還原進程”。


時間線要同步、線索要對接、信息量要拉齊、故事線要盤活。


在leader最后投票前開始盤“底層邏輯”的時候,他差點忍不住揭竿而起。


好不容易放松一下,結果只是換了個地方接著開會。


別逼我在最快樂的時候罵你!


幾年的線上辦公,讓工作無聲無息地入侵了生活各處。


傳統(tǒng)的定時工作制被逐漸分解,原本局限于固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工作,開始全方位彌散進個體的生活。


微信要24小時待命,下班時間也有人發(fā)來各種工作文件,打工人大腦里的“工作模式”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運轉。

離譜到即使肉體遠離職場,可一進入某個場景,工作的大腦就會突然激活。


就像一臺嘗試同時運行windows和ios系統(tǒng)的筆記本電腦。


再這樣下去,系統(tǒng)真的快要崩潰了。



03

“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自嘲歸自嘲。


其實已經有不少年輕人警惕地意識到,自己的語言表達被工作操控了。


工作和生活畢竟發(fā)生在同一個次元,語境偶爾的混亂不足為奇。


但不尋常的是,這是一次工作語境對生活語境的單方面入侵。


沒有人會在工作文件里寫“唉呀媽呀”,但是不少人開始在生活里給朋友家人回復“好的收到”。


這也意味著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想要拋開工作徹徹底底地休息,越來越難了。



想要好好生活的年輕人,正在嘗試劃清界限、做出反擊。


一度很火的#上班下班兩幅面孔#的話題,就是打工人通過外形為兩種生活做出的分割。


每天上班隨手一套蓬頭垢面,下班累得癱倒只穿睡衣,年輕人驚覺自己衣柜里的漂亮衣服已經好久沒見天日了。


于是廠妹變亞比美女、“賣保險的”變炸街潮男,大家紛紛強調起自己上下班的差異化打扮。

雖然這點工資不配精致打扮,但下班的快樂時間必須要盛裝出場。


短視頻平臺甚至有不少博主,教網友怎么同一套衣服穿出上班下班兩種風格,實在是抓住了年輕人的痛點。


也有人試過一下班就把微信頭像換成黑白灰,高調宣布自己已經下線。


他們嘗試手動找回QQ最實用的功能,給微信程序員一點小小的文藝復興震撼。


可惜微信頭像更換的反應速度相當遲滯,拖垮了人類智慧廣泛應用的腳步。?


也有網友大力推薦下班就換電腦屏保,把自己的電腦屏保換上“下班勿擾”之類的文字,以沉默的怒吼反抗賽博加班。


不過這種方式,等同于把命運交給了同事們的良心。


遇上真正的卷王,把頭像換成離職通知書也沒用。


還有戲精發(fā)明了媽寶、家教嚴的人設。



下班不回消息是“媽媽不讓在家玩手機”,休息日團建提前跑路是“家里人要求九點前回家”。


用強權對抗強權,讓并不存在的威嚴家長大戰(zhàn)恐怖上司。聽起來不錯,就是敢于嘗試者寥寥。
去年,美國人甚至拍了一部叫《人生切割術》的科幻劇。

苦工作入侵生活久矣的現代人,甚至開始想象接受一次手術,把工作人格和日常人格徹底切割開,讓他們只擁有自己的人格記憶。


這樣工作的時候能認真工作,日常生活也能不被干擾。

可惜,聽這部片子的另一個名號“社畜恐怖片”,就知道這種方式行不通。

但做出這些嘗試的打工人,也未必就是期待它有多好的效果。


慢慢來嘛,沒法一口氣給靈魂松綁,至少別變成《摩登時代》里被異化成流水線機器的卓別林,把工友的鼻子都當螺絲擰。


《今日宜加油》


不愿意再“睜眼上班、閉眼下班”地渾渾噩噩度日,年輕人正在嘗試凝視、探索和重啟自己的生活。


畢竟生活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才是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生活。


接下來,他們正要去過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春天。

下班!

《過春天》


“這天坑工作干一年,一張嘴只會說好的和收到”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井研县| 临朐县| 玉门市| 汉川市| 平定县| 紫金县| 潜江市| 抚宁县| 镇宁| 南召县| 博野县| 荃湾区| 曲沃县| 温宿县| 万源市| 潼南县| 綦江县| 庆安县| 梁山县| 沙坪坝区| 安丘市| 安西县| 三河市| 霸州市| 吉木乃县| 德保县| 三门县| 卓尼县| 贺州市| 拉萨市| 兴宁市| 庆安县| 云龙县| 孟连| 荣成市| 会泽县| 阿勒泰市| 遂昌县| 浙江省| 腾冲县|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