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蛟破璧
斬蛟破璧
晉·張華《博物志》
【原文】
澹臺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
河伯欲之,至陽侯波起,兩蛟挾船。
子羽左摻璧,右操劍,擊蛟,皆死。
既渡,三投璧于河,河伯躍而歸之,子羽毀而去。
【今譯】
相傳古時有一個澹臺子羽,一次他帶了一塊價值千金的璧玉乘船渡河。
河神想得到這塊寶玉,于是興風(fēng)作浪,使水面上興起陽侯大風(fēng)浪,用兩條蛟龍夾持他的船邊,威嚇他,圍攻他的船。
子羽左手捧璧,右手持劍與蛟龍搏斗,蛟龍全被他殺死。
渡過河以后,子羽3次把璧投進河里,3次又被河伯送還(投了三次,河伯無臉再要,又送回三次),子羽終于把璧毀壞后離去了,(表示自己并不是貪愛財寶,只是不屈服別人的蠻橫的威力。)
【賞析】
“拔劍斬蛟、讓璧、水神奪、澹臺璧、斬蛟破璧”表示一個人既不屈從權(quán)勢,又不貪愛財寶的品德。?
后以“斬蛟破璧”喻指人慷慨仗義,威武不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