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 “貪贖”應為“貪黷”
◎楊宏著
《前朝舊事:晚清風云人物》(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第10頁上說:“他一向節(jié)儉,看到掌管銀庫天平的史松泉華衣錦服,大為不悅,認為僅看服用,就知其貪贖?!逼渲小柏澸H”應是“貪黷”。
黷,音dú,本義指污濁,引申指貪求,如“黷財”即貪財,“貪黷”即貪污。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上:“吳隱之為廣州刺史,舊有貪泉,人飲之則貪黷,隱之酌而飲之?!庇钟休p率等義,如“窮兵黷武”即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fā)動戰(zhàn)爭。
贖,音shú,義為用財物換回抵押品、以行動抵消彌補罪過。漢語中無“貪贖”,誤“黷”為“贖”應是形近所致。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9期《一針見血》欄目。《一針見血》欄目歡迎投稿,投稿可發(fā)送至郵箱:yaowenjiaozi2@163.co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