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東方文藝復興”大師系列展:黃胄、豐子愷、北鴻
掀起“東方文藝復興”大師系列展:黃胄、豐子愷、北鴻
黃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中國畫藝術大師,社會活動家,收藏家。 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締造者;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籌建者;黃胄美術基金會設立者。帶頭捐贈自己書畫作品與古代文物、書畫收藏。主持具有深遠影響的“93科學與藝術研討會”“95經(jīng)濟與文化研討會”等若干重要展覽及學術活動。黃胄獨創(chuàng)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范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黃胄的社會活動與藝術實踐,對中國文化藝術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有大量藝術作品及《黃胄作品集》《黃胄談藝術》等三十余部著作傳世。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豐子愷,堂號緣緣堂,筆名“TK”(FONG TSE KA),法號嬰行,生于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石門灣)人,中國現(xiàn)代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漫畫家,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xiàn)代漫畫的鼻祖”。 豐子愷繪畫師從李叔同、國文求教夏丏尊。民國六年(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東石社。民國八年(1919年)與畫會同仁舉辦第一次作品展,民國十年(1921年)東渡日本,入東京川端洋畫學校學習油畫。民國十一年(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豐子愷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lián)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等職。 豐子愷在漫畫、書法、翻譯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書法和畫集、散文著作、美術理論和音樂理論著作等共達160部以上。他的畫作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7默風趣,反映社會現(xiàn)象,被錄入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他的散文被臺灣國文教科書收錄。其中漫畫以“曲高和眾”的藝術主張和“小中能見大,弦外有余音”的藝術特色備受世人青睞!
北鴻 本名張鴻雁,號紫陽山人,籍貫徐州,張良、張道陵后裔。國際級藝術大師。“新印象派”詩畫創(chuàng)始人,中國超寫實油畫領軍者,被譽為“印象派馬王”,“中國超寫實肖像油畫第一人”,“東方文藝復興旗手”,與高占祥被稱為“北高南鴻”。胡適再傳弟子。與徐悲鴻、劉勃舒、黃胄被譽為“中國當代畫馬四大巨匠”!榮獲“中國十大設計師”、“中國十大策劃家”稱號。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布赫分別為其頒獎! 文學碩士,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等校。在南京師大中文與美術系的唐圭璋、孫望、許汝祉、徐悲鴻、傅抱石、呂斯百、張大千、秦宣夫、徐明華大師云集的歷史傳承氛圍中,以及汲取西方巴比松畫派、馬奈印象派和波德萊爾、龐德詩歌,開始寫實派和印象派詩歌與油畫創(chuàng)作。因為喜愛徐悲鴻畫馬,起筆名北鴻。并以此名發(fā)表作品。 “道家文化”傳播復興者。在紫陽山、青城山等道教圣地覓道辟谷。 同時也是著名書法家、設計家、謀略家。 研究生成為著名卞之琳研究專家與傳承者。胡適、徐志摩再傳弟子。 遍游歐美考察西方文藝復興及印象派。掀起東方文藝復興。在中西合璧以及現(xiàn)實主義、超寫實與印象派、漢畫像、金石篆隸中尋求融合。主持策劃及參與“大潮涌動,掀起東方文藝復興——徐培晨、喻繼高、林筱之、北鴻四大師書畫展”、“徐悲鴻、北鴻畫馬展”、“北高南鴻,掀起東方文藝復興——高占祥、北鴻大師畫展”、“阿里集團1688平臺北鴻大師畫展”、“印象、長城與馬北鴻大師畫展”、歷屆“走向世界的國寶”北鴻大師畫展、共和國將軍書畫展等。其作品走向世界,被畢加索后裔藝術館等收藏。他講述的大型系列講座《西方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綱》、《中國書法的流變》在愛奇藝、搜狐、小紅書、B站、騰訊等網(wǎng)上熱播。代表作品:巨幅重大紅色題材系列油畫《十送紅軍》、《共和國的曙光》、《跨過鴨綠江》、《科學的春天》、《東方紅》、《周恩來》等。 歷任中國設計紅星獎原創(chuàng)策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品牌日云峰會組委會副主任等職。 央視、《光明日報》、《科技日報》、新華網(wǎng)、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詩刊》等重大媒體專訪報道。 在北京大學等地演講。 在《詩刊》、《求是》、《人民日報》、《瞭望》發(fā)表詩歌等作品千余篇。著述有詩集《雨太猛沖垮夏季》等。 光明日報出版社隆重推出《張鴻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