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五胡十六國之成漢43年歷史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西晉末年,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王朝歷經(jīng)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xù)南下建立數(shù)個胡人政權(quán),形成與南方政權(quán)對峙的時期。這段時期在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出現(xiàn)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國祚較長、影響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十六個,按建立時間排序分別是漢趙、成漢、前涼、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胡夏?!笆鶉眲t是源于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
今天要講的成漢就是十六國之一,建立于公元304年,亡于公元347年,國祚43年,傳2世5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成漢的歷史。

公元304年,氐族首領(lǐng)李雄占據(jù)成都,自稱成都王,建年號建興,脫離西晉統(tǒng)治。
公元306年,李雄稱帝,立國號“大成”,因后來李壽改國號為“漢”,因此史稱“成漢”政權(quán),李雄即成武帝。李雄在位期間愛護百姓、知人善任,頗有明君之風。
公元310年,李雄派李國、李云率兩萬大軍攻入漢中,西晉梁州刺史張殷逃到長安。之后李國等人攻陷南鄭,并將漢中百姓全部遷到蜀地。
公元314年,巴氐人楊虎率漢中吏民歸附成漢,漢嘉、涪陵、漢中自此為成漢所屬。李雄對投降的人采取寬大政策,一律免除徭役賦稅,并量才任用。
公元315年,李雄立任氏為皇后。
公元318年,成漢丞相范長生去世,李雄以其子范賁為相。
公元323年,成漢太傅李驤、部將任回攻臺登,東晉將軍司馬玖戰(zhàn)死,越巂太守李釗和漢嘉太守王載紛紛投降成漢,李驤因功進封大將軍。
公元324年,李雄因沒有嫡子,便讓任皇后收養(yǎng)了侄子李班,并立李班為太子。但李雄還有十余個親生的庶子,他拋棄親生兒子改立侄子的行為引起了諸子的不滿,禍亂也從此開始。
公元328年,大將軍李驤去世,其子李壽接任大將軍一職。
公元330年,大將軍李壽督率征南將軍費黑、征東將軍任<石巳>攻陷巴東。
公元331年,大將軍李壽率軍進攻陰平、武都,氐王楊難敵投降。
公元333年,李雄派李壽進攻朱提,又派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寧州的援兵。東晉寧州刺史尹奉投降,成漢隨即占有南中地區(qū)。

公元334年,成武帝李雄駕崩,終年60歲,在位30年,其侄李班繼位,即成哀帝。三個月后,鎮(zhèn)守江陽的李雄之子李越回到成都奔喪,由于不滿李班非父親李雄親生兒子卻能繼位,便與弟弟李期密謀除掉他。同年十月,李越發(fā)動政變,在殯宮殺害了哭靈的李班。成哀帝李班僅僅在位四個月,終年47歲。之后群臣擁立李雄之子李期為帝,即成廢帝。李期在位期間任用庸臣,使得成漢國勢日衰。
公元336年,東晉建威將軍司馬勛領(lǐng)兵安撫漢中地區(qū),李期派漢王李壽攻陷漢中,并設置守官,設防于南鄭。
公元338年,李期肆意誅殺王公大臣,還沒收他們的財產(chǎn)和妻女以充實自己的府庫和內(nèi)宮,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政局不穩(wěn)。同年李期偶然聽說漢王李壽預謀造反,便殺了李壽的弟弟安北將軍李悠,以儆效尤。李壽面對危局,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率領(lǐng)萬余人攻入成都,殺了建寧王李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以及李期的近臣,并矯太后詔令廢除了李期的皇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李壽即漢昭文帝。李壽在位期間奢靡無度,大興土木,濫殺無辜,百姓十分困苦,成漢政權(quán)江河日下。不久后廢帝李期自縊而死,終年25歲,在位4年。

公元343年,漢昭文帝李壽駕崩,終年43歲,在位5年,其子李勢繼位。
公元345年,漢王李廣因皇帝李勢沒有兒子,故請求李勢立自己為皇太弟,被李勢拒絕。但馬當、解思明卻執(zhí)意勸說李勢答應李廣的請求,李勢便懷疑他們跟李廣有預謀。之后李勢夷滅了馬當和解思明的三族,逼死了李廣。
公元346年,太保李奕在晉壽起兵反叛,一呼百應,立刻聚眾數(shù)萬人。但在攻城的時候李奕單槍匹馬,被守城士兵射死,其余部眾也全部潰逃。
公元347年,東晉大司馬桓溫率軍大舉圍攻成都,李勢兵敗投降,被封為歸義侯,立國43年的成漢宣告滅亡。
李勢投降后成漢將領(lǐng)隗文、鄧定等人推舉丞相范賁為帝,并占據(jù)成都組建了流亡政府。公元349年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打范賁,消滅了成漢殘余勢力。
公元361年,李勢在建康去世,享年不詳,當了4年成漢皇帝、14年東晉歸義侯,也算是善終的亡國之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