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窩安塞腰鼓三哥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播者,走到哪腰鼓打到哪

安塞腰鼓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源于戰(zhàn)爭、祭祀,后演變成漢族民間娛樂活動,是黃河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陜北漢子剽悍、奔放,極具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陜甘寧興起的新秧歌運動,使安塞腰鼓得以發(fā)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布達佩斯舉辦的世界青年與學生聯(lián)歡節(jié)上,安塞腰鼓榮獲特等獎,從此揚名海外。
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是安塞五絕之一(腰鼓、剪紙、農民畫、民歌、曲藝),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將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等融為一體。表演可由單人或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鼓聲震天,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200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歡樂道情》1020人安塞腰鼓方陣從長安街舞過,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聯(lián)歡活動天安門廣場表演……



作為安塞腰鼓傳承人,三哥哥致力于將安塞腰鼓這項非遺文化發(fā)揚光大。





思窩:安塞腰鼓
釘個思窩,到此一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