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huán)抱 · 奇峰羅列 | 古剎縉云靈峰寺
【相關(guān)記載】
縉云靈峰寺位于縉云城南之鵓鳩山(又名靈山)東麓。此地群山環(huán)抱,奇峰羅列,茂林修竹,風(fēng)光殊異,為縉邑南部第一佛剎。傳史上稱靈峰為第一靈山,最吉祥地。寶剎傍依白云洞、鵓鳩石、謝公巖“雙峰并秀”等景觀。自古文人墨客,登臨其境,吟詩對和,流連忘返,留下許多不朽詩篇?!浴对娫掛`峰禪寺》
靈峰寺歷史悠久。據(jù)明成化辛卯版《處州府志》記載,建于宋建隆元年,即吳越國忠懿王錢弘俶十四年(960)。
【歷史進程】
元至十五年(1278),有釋門顯堂住持靈峰,弘揚佛法,“弘農(nóng)楊氏舍田之記”,勒于碑,墨寶猶存。
清乾隆年間(1736-1799)重建大殿三間,東西房各三間,塑有西方三圣、十八羅漢、彌陀等佛像,有僧人常住。
民國四年(1915)澄川(鄭坑口)“正本書院”遷至兆岸村,劃走寺田85.6畝,民國七年(1918)所留寺田的出租收入又被派作“崇文初級小學(xué)”的辦學(xué)經(jīng)費,由此寺中經(jīng)濟枯竭,逐漸衰落。
【文學(xué)積淀】
靈峰寺傍依白云洞、鵓鳩石、謝公巖及“雙峰并秀”等景觀,自古文人墨客來此圣地,吟詩唱和,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宋詞人蘇州吳縣葉夢得(1077-1148)在《石林燕話》自序中談到“建炎初年,避亂縉云。在縉期間,常訪靈峰寺”,并寫下七絕詩六首。其他贊嘆靈峰寺的歷代詩人還有如宋鄭剛中、樓玥、徐璣,明縉云詩人樊阜、李鍵,籍進土鄭文茂、鄭汝壁等。
【傳承與重建】
新中國成立后,遣散全部僧侶。佛像毀于特殊歷史時期。
1982年,縉籍居士李保嬌入住寺院,修葺殿字,重塑佛像,逐步開展宗教活動。
2002 ?年6月,由江蘇省定慧寺僧釋宏興來寺住持,將寺院進行整修,并建成大雄寶殿等。
2012年被評為“浙江省創(chuàng)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先進場所”? 。
經(jīng)過師父們多年的精心重建及維護,寺中香客不斷,讓多年的文化積淀得以很好的傳承與發(fā)展,為了與時俱進,特將靈峰寺的文化簡介記錄于微紅科技的電子功德寶,讓路過的游客與上香的香客在殿宇中可以清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