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 | 人生最難得,是感受到平凡活著的快樂
(1)
據(jù)說人在臨死前會有一段過電影似的閃回,把人生里重要的場景一一在腦海里重現(xiàn)。我一直在悄悄地為這段影片積累素材,試圖篩選出我認為最值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去回憶的畫面。
我會把這些畫面反復在腦海里加強,一再加強,以確保在臨終的時候不被遺漏。
呵呵,我也真是個怪人,活著的時候時刻都在為死亡做準備。當然這些場景是像企業(yè)內(nèi)部考核排名一樣有競爭的,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勢必會把排名更靠前的留下來,淘汰那些被比下去的。

但有一個場景我是想好了要內(nèi)定的,一定會放進去。
2018年的8月我?guī)胰チ艘淮武嚓枺水數(shù)販厝燃倬频甑膬砷g房。近幾年因為我媽媽的身體原因,帶全家老小一起出游的次數(shù)并不多,而根據(jù)我以往的經(jīng)驗,三代人同行的旅游是非常難安排好的——也許是我能力有限。每每都是帶著憧憬和希冀去,在中途必定會發(fā)生各種不愉快,然后又得跟家人費勁和解,再試圖其樂融融歸來。
中年人的心累莫過于此類事項。
整個四天三夜的行程我安排得非常舒緩,那次出行全家整體的滿意度非常好。酒店在山上有個很大的露天溫泉,我們又是挑了工作日錯峰出行,一有空就去泡湯,所到的湯池人都很少,近乎是包場的感覺。一家子依山傍水孵在池子里喝喝茶聊聊天,說累了就在露天平臺上蓋著大浴巾躺著,困了就小睡片刻,要是餓了就在山頂餐廳吃一頓,上下山都有高夫球車接送,愜意得很。
那兩天很巧,沒有大太陽,天氣就是那種微微有云、略略泛陰,不帶一絲侵略感的舒服。我記得,我們一家四口都在大躺椅上歇著,風柔柔地吹過,我仰頭看著天空,偌大一塊不刺眼的鵝蛋青天幕,要不是偶爾有幾只鳥飛過,讓人感覺到了動態(tài),看起來真像一幀定格畫面。轉(zhuǎn)頭看右邊,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人都在身旁,我沒有聽到任何抱怨,也沒有受到一絲挑剔。一切都很安靜,是那種我很久沒有感受到的,由外而內(nèi)都靜謐的安寧感。
那一剎那我想,所謂的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將來有一天我要離開人世,當下的這個畫面我是一定一定,一定要回憶起來的。
上大學的時候,我跟一位室友關(guān)于生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思考,我想的是“人為什么要死呢”,她想的是“人為什么要活著呢”。有一次我跟我爸爸提到這個小差異,他說反復想后一個問題的人,可能活得不是太開心。
我是一個長久以來對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都會后知后覺慢上一拍的人,30歲以后花了很長也相當艱難的歷程去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重新認識我自己。如果說《尋夢環(huán)游記》可能針對的是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為了解決怎么證明我活過,那么《心靈奇旅》更多的是針對自己和內(nèi)心之間的連結(jié),開始思考為什么我要活著。
在所有的心靈治愈里,竊以為跟自己和解是頂級難度了,用上海話講,增額寺切立勒伐得了。所以要寫跟這部影片相關(guān)的感受,還是蠻痛苦的,至少會讓我覺得比《尋夢環(huán)游記》、《頭腦特工隊》之類的影片,難上很多。(戳右邊: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記得?回顧《尋夢環(huán)游記》影評)
我忘了自己是在哪里讀到的(十有八九是《讀者》雜志,盛產(chǎn)雞湯和高考閱讀題素材的刊物),一位父親對他失意的兒子說:“你當下覺得過不去的每一件大事,到最后根本進不了你將來追悼會里的那5分鐘悼詞,所以沒什么大不了?!?br>
我深以為然。
我有一個癖好,定期會上網(wǎng)搜搜“何吟”,曾經(jīng)找到過一篇同名同姓者的訃告,是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者,逝世的消息被刊登在地方媒體上作為社會新聞,想來生平也是受人尊敬的。在他這五百字不到的訃告里,只有一些類似簡歷一樣的條目,并沒有任何具體事件的描述。一個人結(jié)束一生的時候,大概也只能被讀到這樣標簽式的說明摘要。
這也是我喜歡寫作的原因,我總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可以有更具體更生動的東西被留下來,被看到。畢淑敏在一次演講時被大學生提問“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她回答說:“人生本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們總得做點什么,讓它變得有意義。”
點亮靈魂火花的東西,并不是通過它我能獲取榮耀和成就,而是即便我平凡活著也能感受到快樂的熱情所在。去寫作,不斷碼字,是我找到的,關(guān)于我為什么要活著的答案,不管能寫成什么樣子。不管可以獲得多少認可,我覺得只要能活著繼續(xù)寫啊,就很好。
科普短片里講,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大腦尚有意識,所以人在那一剎那是知道自己死亡的。不曉得那時我的大腦是不是可以如約回放我事先準備的剪輯,還是說潛意識會對我另有安排……那是將來總要揭開謎底的一道人生附加題。
(2)
?一生里我們學會的最重要的東西,一定是在課堂上嗎?而那些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一定是權(quán)威嗎?
我曾經(jīng)在外婆的悼詞里(戳右邊:外婆追悼會答謝詞?回顧)提到過,是不識字的外婆教會我,講故事是有趣的事。而在我的幼年記憶里,跟我媽媽一起去拜訪一位她財務崗前輩的經(jīng)歷讓我印象很深(對方家里的布置我都依稀記得)。那是一個清瘦親切且文質(zhì)彬彬的老爺爺,他問我叫什么名字,我說我叫何吟。他問我媽媽是哪一個吟字,我媽媽說:“口今吟,吟公主的那個吟(上世紀70年代末,很知名的一部日本電影)”。老爺爺就跟我說:“你這個名字很好啊,中國人的文字里動物的叫聲都用不同的字來形容,龍吟、虎嘯、馬嘶、犬吠,只有龍發(fā)出來的聲音才能稱之為吟?!?/p>
那會兒我還沒上學,根本不識字,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給我解釋過我名字的含義,我只知道是二伯父翻字典給我起的。老爺爺?shù)闹v述讓我領(lǐng)略了中華文字之美,也讓我對自己的名字添加了喜愛之情,甚至莫名增強了榮耀和自信的感受。
還是我沒上學的時候,公交車上的老爺爺在路過外白渡橋時跟我說:“外白渡橋用英文怎么講?。俊蔽也粫?,老爺爺說:“garden bridge,garden是花園的意思,bridge是橋,garden bridge就是說這是一座美得像花園一樣的橋。”這也是讓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教學,老爺爺讓我領(lǐng)略了翻譯的意境之美。
今天隨便打開哪一個應用都能看到在線教育的廣告,一水的清北名師帶著隊領(lǐng)著號等著教嗷嗷待“補”的天真孩童,連愛好班也必定得投說得上名號的大師旗下才像樣,我尋思,少林掃地僧這樣的隱士在當下是很難收到徒弟的。自媒體大號們甚至調(diào)侃,興趣培養(yǎng)也有鄙視鏈,不論是運動還是樂器全都分三六九等。
全民販賣焦慮的當下,我們又會給孩子多少空間去跟普通人聊聊天,在生活的種種出人意料的碰撞里學到更廣闊的東西,手握迎著陽光落下的銀杏葉體會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三維空間生命體的愉悅呢?
小小何小時候一度要收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掉落的眼睫毛,擦下來的橡皮屑,還有一堆碎紙片做的亂七八糟的大小紙團。我作為一個潔癖真的是,想想都不能忍,但還是努力克制了自己的操控心,允許他保留自己以不影響不傷害他人為前提的愛好,我甚至給他提供了一個大地色的絲絨首飾盒來專門存放他收集的那些眼睫毛。
要給一個生命充分的做選擇的自由,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也要有個容忍度讓他去嘗試才有可能會找到他想要的。我大概得有杰瑞們不放棄22號那般的耐心,抱著即便是“我已等待了千年,為何城門還不開”的淡定,才會守到云開見日。
(3)
電影院里放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兒子小小何在我耳邊輕聲說了句:“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蔽迕胫?,我聽到后排有一個大人在跟她的孩子講解:“這個話的意思是說,身在福中不知福?!?/p>
我心里想,我兒子這么小就能看懂這個道理——在別的同齡孩子還需要大人教的年紀,我挺知足了。當然看得太透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但我確定的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也做不到那么知足。
對人對事,記住那些讓人不滿的部分,比記住那些讓人滿意的部分,往往難多了。
我們不能接受碌碌無為,我們總覺得花出去的時間總該有點回報,不管是情感上學業(yè)上還是事業(yè)上。我們貪婪地想著,僅僅維持現(xiàn)狀是不夠的,即便有時候要做到維持現(xiàn)狀可能都費勁全力。我們嘴上說著渴望安定,身心卻保持一刻不停地折騰。我們只怪時運不濟,卻沒辦法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面對他人的成功,心里還難免念叨一句:“要是我也有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指不定我能做到比這更耀眼的程度?!?/p>
我們始終相信自己是特別的,在某一方面有天賦的,是會登上屬于自己的舞臺的。可萬一不行呢?萬一不行,可不還有孩子呢嘛!就算我不行,TA總不能也不行吧!信念就這樣變成了執(zhí)念,本應該支撐靈魂不崩塌的東西,最后變成了搞垮精神力的重壓之石。
以前總說人們會被信仰所救贖,在今天,人們卻會因為信仰歷劫。
(4)
每一種性格都是好的,這是我到挺大歲數(shù)才懂的道理。
有一回去上一個電視通告,節(jié)目里討論的是孩子性格內(nèi)向外向的問題。編導悄悄來跟我商量,因為嘉賓自評里都是外向的(包括我),沒辦法對比,只能跟我來私下打個招呼,是不是可以配合節(jié)目組做點效果,比如一會兒招呼大家合影的時候響應的速度慢一點,選站位的時候故意站在邊上一點——這些都更符合內(nèi)向人士的行為表現(xiàn)。我一聽,這根本就是我的常規(guī)操作啊,我向來都不是一個對拍集體照很有熱情的人,逼不得已要入鏡也是能站多邊上就躲多角落的類型,翻我手機相冊連朋友之間的合影都很少。
那天的節(jié)目做完,資深的心理學專家經(jīng)過一系列觀察和交流最后評價我:“你是一個非常內(nèi)向的人,被你父母進行過社會化矯正了,但你的孩子非常外向,很開朗?!?br>
流程里有一趴議題是“如果還是很內(nèi)向,要不要人為地去干涉”,我在節(jié)目里講述了我自己的故事。根據(jù)我家長的描述,我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怕見人的孩子,遇到人就躲到家長身后,看見戴眼鏡的更是怕得跟見了怪物一樣。可我的父母跟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覺得落落大方可以跟人社交的孩子才是好的,所以開展了一系列的幫助,比如坐公交的時候但凡有人給我讓座,我媽媽就說:“你要是愿意的話,你抱著她就好了?!贝蠖鄶?shù)乘客都會同意的,我小時候白凈嬌小又乖萌可憐,這樣一來,那些陌生人一定會跟我各種說話,我就不得不鍛煉自己跟大人交流的能力。(吐槽一句,我是個女孩,成天交給陌生人抱,我爹媽也是心大,這份底氣是來源于當時社會人心淳樸么。當然了,男孩也不要交給別人抱吧,唉,人心隔肚皮啊。)
我媽媽至今提到這一點都很得意:“要不是我,你能像現(xiàn)在這樣能說會道不怯場?”
而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覺得自己社交場合不自在的原因,因為我基因自帶是個非常內(nèi)向的人,卻在強迫自己外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感覺就是,你知道自己很擅長,你去什么地方都能跟別人聊得來,你隨時能把人群的氣氛帶動起來,你可以輕易就hold住全場,但是內(nèi)心就是各種別扭甚至痛苦,但你長久以來都不明白那到底是為什么。
當我翻到小時候那些漲紅了臉當眾登臺表演的照片,回憶起小時候被一堆大人圍著聊天充當“小佬嘎”的場面,我內(nèi)心的感受很復雜。
比起外向人士的有困擾找知己傾訴,我可能會更愿意選擇一個人待會兒慢慢消化;大多數(shù)熱熱鬧鬧的親友相聚,在我眼里都是大可不必;如果文字能解決,千萬不要給我打電話;要是不見面能講清楚,我們也沒必要特地跑一趟了……內(nèi)心有著這樣感受的我,多年來擔當卻是市場、銷售、客服、主持、媒介、活動執(zhí)行等等對外型的工作職能。
在那一次錄影之前,我從來沒有清晰地判定自己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周圍有人也不會這樣覺得,我親生父母也是同樣看法。如果我能早一點認識到這個真相,今天我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會不會活得更自在一點呢?我會不會更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發(fā)展的領(lǐng)域并適應良好呢?
我不知道,這是一個未知且沒有必要解開的疑惑。
(5)
真正的熱愛是你終究放不下。
作為一個抑郁癥患者,我總是跟“百無聊賴”在做斗爭。
用百無聊賴形容可能也不是最準確,那感覺是,你覺得做什么都沒有意義。在不了解這種疾病之前我曾經(jīng)恐懼過,如今我會強迫身體里的另一個自己站出來去衡量邊界所在。如果我覺得不想工作,完全OK;不想社交,還OK;不想理會家里人,勉強OK(關(guān)于這個點,不要來跟我討論什么忠孝禮義信,謝謝)……但如果我連碼字都不想,任由腦子里閃過的思維片段散落在內(nèi)臟各處消耗,那可能問題就有點嚴重,不太OK了。
我會做點什么,來自救。
不可避免的,會有這樣的時刻,不可避免。我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一想到自己表達的東西最終也不過是無人問津的網(wǎng)絡垃圾,就覺得一切都是徒勞。
于是這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即便是像22號這樣桀驁不馴獨特又罕見的靈魂,他也渴望得到認同,所有看似放棄的表象之下,終究背負的還是求而不得的苦悶和孤獨。
作為一個處于“為愛發(fā)電”階段的自媒體人,我對所有身邊可見的朋友運營的賬號都一鍵三連,不遺余力地推薦——雖然他們未見得需要。而日益重要的線上端使得很多原本極少為工作事項轉(zhuǎn)發(fā)吆喝的朋友也開始加入到朋友圈堅持日刷的行列,面對這些為業(yè)績奮斗的,我也會隔三差五捧個場。
這行為倒真不是討好,大抵是將心比心。于我,是真希望有人也對我的賬號內(nèi)容這樣做呢,但是無論有沒有人這樣對我,至少我可以為別人做這樣點這樣力所能及的事,送去一份鼓勵。
真正的治愈是給出肯定,不管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總有一些看似理性的聲音對你說“不能寄希望于他人啊”,硬生生切斷了人與人之間可能產(chǎn)生的連結(jié),無非是不愿意為你解憂的一種托詞,打著敦促你獨立自主的堂皇名號。
在有機會表達贊美和欣賞的時候,由衷地給出一朵小紅花,你可能都意料不到它會產(chǎn)生多么驚人的效果。
而說到熱愛,它和沉迷只有一線之隔,成佛和成魔也不過轉(zhuǎn)瞬之間的事罷了。
這一塊就真的不想說什么了,我也不好觍著臉假裝自己不曾心魔過,做不來這么厚臉皮的事。摸索界限在哪里,可能我終身都要學習。
寫了五千多個字了,真的不想寫了。
跟我啰嗦的文風相反,《心靈奇旅》似乎在時長上被吐了不少槽。朋友圈里的一位跑電影線的資深娛記看完這部的首映之后PO段子說:“這片子都挺好的,除了時間太短”。
我對此倒是真的沒有太大的感覺,可能看得太有代入感,進入忘我之境了吧,于是乎時間神馬的,就沒有意識到。但我想說,正如這一生是長是短其實并不重要,只希望過一天有一天的歡喜,活一刻有一刻的欣慰,就好了嘛,是不是?
在本文寫到最初一千多字的時候,小小何路過我的電腦看了一眼:“作孽啊,辛辛苦苦寫半天又沒人看。”對當媽的來說,兒子吐槽最為致命。但是他很快又補了一句:“不過我肯定會看的,我也算一個人嘛?!?/p>
哈哈!他給我捧場,我也要給他捧捧場,歡迎大家去看他的每天一個“氣死媽”de小妙招視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