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膠這么貴,為什么還說是性價比最高的魚膠?看完這篇我終于懂
大家好,我是魚膠愛好者,今天和大家分享五大名膠之白花膠,這款魚膠從品質上來說僅次于金錢鳘魚膠、房膠、蜘蛛膠。白花膠又名【白奈】、【白蓮】,汕頭南澳那邊習慣稱【紅襖】,潮陽地區(qū)也會稱為【溪襖】,作為尊稱“五大名膠”名貴品種之一的白花膠,是有“貴婦花膠”的美名,備受愛好者們的追捧,特別是潮汕、香港地區(qū)。是香港人,特別是一些富家太太和明星養(yǎng)顏美容的“奢侈品”。

白花膠魚種
白花膠的魚種是淺色黃姑魚(也叫庫氏黃姑魚)
黃姑魚別名黃婆雞,屬于石首魚科。

白花膠產(chǎn)地
養(yǎng)殖的白花膠產(chǎn)區(qū)主要在國內(nèi):如潮州饒平、東莞虎門、福建東山島,以及浙江一帶等。
非養(yǎng)殖的白花膠產(chǎn)區(qū)來自主要在東南亞一帶,印尼、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加爾各答等海域,在澳洲北部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海域也有出產(chǎn)。印尼阿拉弗拉海是非養(yǎng)殖白花膠的重要產(chǎn)區(qū)之一,非養(yǎng)殖的白花膠近年來其產(chǎn)量也越來越少。

各產(chǎn)地白花膠區(qū)別:
緬甸白花膠:實際上是孟加拉產(chǎn)的野生白花,有原條狀和開片狀,一般把開片的稱為“緬甸白花”;緬甸白花膠特點是沒有出水孔,有的帶小尾巴;在功效上和印尼白花差不多,由于產(chǎn)量少物以稀為貴,市場價要比印尼白花高

印尼正島白花膠:是市面上名氣最響亮的一款白花膠,肉質十分緊致,光線下透光性很強;市面上有筒狀、條狀、開片狀、馬鞍狀都有;

巴基斯坦白花膠:巴基斯坦白花膠身偏短、肉質偏厚,一般會做成“筒狀”。價格呢也會比印尼正島白花稍微便宜一些。
新幾內(nèi)亞白花膠:也叫印尼小島白花膠,同樣是印尼白花,小島白花的紋理相對比較粗糙、它的透光性并沒那么的強,它的口感同樣也沒有正島白花好。小島白花的個頭相對較大,一般款式是條狀,它的特點十分明顯,頭大尾巴尖;

印度的加爾各答白花:紋路肉質相對來說較粗,價格只有印尼白花的一半。
白花膠公母
白花膠有公母之分,白花膠的母膠厚薄肉質均勻,沒有厚薄肉之分;而公肚則為“厚薄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花膠個頭太小,膠身太薄的話,厚薄差就會看起來不那么明顯。

白花膠的特征
人字紋/布紋
白花膠膠質細膩,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膠身通常帶有“人字紋”,有些頭數(shù)過小的白花膠因為太薄,可能會導致“人字紋”不明顯,那我們同樣可以通過白花膠上面的“布紋”來判斷。

法令紋
除了人字紋以外,白花膠通常還帶有一對法令線,其中非養(yǎng)殖的白花膠的法令線一般與膠體同色(即黃色),而養(yǎng)殖的白花膠的法令線則經(jīng)常泛黑。有的母肚甚至沒有法令線,是因為魚種的區(qū)別,還是海域環(huán)境對魚類魚鰾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出水孔
通常情況下絕大部分的白花膠在法令線兩旁通常帶有出水孔。
但產(chǎn)自緬甸、泰國海域的白花膠卻沒有出水孔。

如果是養(yǎng)殖的白花膠,其膠體胸部常有“舌”(行內(nèi)話),而這個地方也常常帶有一些油脂。

白花膠的外觀
白花膠的魚種雖然同為黃姑魚屬,但因魚種不同,各地白花膠的特點雖基本相似,但也不盡相同。加上不同地方的漁民把任自鰾取出、剖開、晾曬的手法不同,因此造就了白花膠的多種形狀,有壓扁的、有鼓起的,有筒狀白的、也有片狀的。
筒狀,保留原膠的筒狀

開口后合攏的條形

半開片狀

扁筒狀

白花膠的那些坑
市面上仿冒白花膠的假貨非常多,黃花膠、鴨泡膠、蝴蝶膠甚至是合成膠都有拿來冒充的,需要尤為注意。

后語
白花膠作為五大名膠之一,從綜合品質上看,它的價值僅次于金錢鳘、房膠和蜘蛛膠,藥用功效和口感都有著極高的口碑,毫無疑義是高端魚膠里目前性價比較高的品種之一,同時白花膠也是市場熱度非常高的品種,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魚膠愛好者還是非常推薦食用白花膠的,我是魚膠愛好者,喜歡我的朋友記得關注?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