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爸爸當家》:重新「定義」爸爸
新時代,新一代奶爸。
“做早餐、梳小辮兒、干家務……omg,還會捏脊,葛沛豪簡直是全職爸爸天花板”;
“兩個氣球當屁股,番茄醬當臭臭,帶孩子邊做游戲邊鍛煉怎么擦屁屁的老外Ben爸,太會玩了”;
“吳敏霞背后的男人,對女兒孜孜不倦教誨的張效誠,不愧是主持人出身,略有唐僧上身感,但超級耐心又nice,還富有邏輯和條理”;
#爸爸當家好上頭# 的話題,正掀起《爸爸當家》的全網熱度。這檔由芒果TV推出,荷蘭奶粉美素佳兒、英國有機嬰童食品Little Freddie(小皮)等品牌合作的綜藝節(jié)目,上線五小時播放即破千萬,如今正片播放量超3億,微博上多個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10億。

一檔聚焦男性全職育兒的觀察真人秀,何以如此有魅力?
傳統中國家庭,要么父親缺席,要么“父愛如山,一動不動”,節(jié)目中的全職爸爸是絕對“少數派”,所以,節(jié)目的視角精準“擊中”中國媽媽們的情感共鳴,引發(fā)高討論度。
01 整齊的愛,讓家更溫暖
“我老婆是一名舞者,也是一名職場媽媽,我做全職,就是為了分擔一下家庭責任,也希望在我女兒心目中,能做到Super Daddy”。
世界街舞冠軍肖杰,是四組爸爸中背負笑料和吐槽最多的,但他依然試圖看到和回應妻子的需要、孩子的期待和自己的內心。這在“喪偶式育兒”成為現象級詞匯的今天,難能可貴。
“我需要你好好休息,睡覺去!”張效誠作為平常忙于工作的公司CEO,在當上“全職爸爸”后,意識到剛生完二胎的妻子吳敏霞在日常養(yǎng)育孩子中的辛苦,“命令”吳敏霞好好休息的片段被認為是霸道總裁教科書式寵妻。
一直以來,很多男人覺得賺錢養(yǎng)家就已盡到責任,帶孩子、做家務,天經地義是女人的事情。“媽媽更擅長照顧寶寶,爸爸大條、懶惰、不靠譜,缺乏帶娃能力”也成為思維定式。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育兒層面的性別偏見正在化解。
就像社會越來越包容、尊重女性的多樣選擇,鼓勵她們活得更自由,不被“賢妻良母”或“全能女戰(zhàn)士”標簽束縛。同樣,熱愛家庭的男人也可以坦然地做全職爸爸,不必屈從必須“掙錢養(yǎng)家”的鐵律。
“搖籃邊上的守崽人,鍋碗瓢盆主宰者,送娃路上的晨起騎士,108塊高貴擦碗布的擁有者”——這是當了四年全職爸爸的葛沛豪的微博介紹。在女性眼里,這段話居然透著一股子浪漫,《爸爸當家》的彈幕里,刷滿了“說實話這樣的好男人我也想要”。
多元時代,每個人追求不同,每個家庭資源和條件也各有差異,爸爸們有權選擇擔當父職的方式,全職帶娃也不必被偏見攻擊。正如傅首爾曾在奇葩說提到,“婚姻中出去打拼的一方,應該感謝照顧家庭的一方”,因為對方的付出,才成就了自己更好的事業(yè)。
新一代奶爸在孩子教養(yǎng)中的參與度一直在上升,父職正在回歸。
當然,很多爸爸或許不能像《爸爸當家》中的爸爸們辭掉工作,但還是可以盡量抽時間陪伴,積極投入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
“帶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這也是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頗高的英國有機嬰童食品品牌 Little Freddie (小皮)創(chuàng)始人 Piers Buck (老皮)的育兒態(tài)度。在一篇接受國外媒體的報道中,他提出,和諧的家庭關系至關重要,在教養(yǎng)孩子上,不能“唯性別”論。

Piers Buck 自己就是個育兒參與度很高的爸爸,他會和妻子一起帶孩子旅行,與孩子在農場種植、采摘蔬菜,雖然很忙,但努力地參加孩子們的學?;顒?,周末的家庭時光也會與兩個孩子一起做頓飯。就連小皮這個品牌,也是老皮與妻子為兒子尋找輔食的過程中誕生的。
積極參與孩子教養(yǎng),并以父母之心做產品,這是Piers Buck對待家庭和事業(yè)的態(tài)度,也與《爸爸當家》“更整齊的愛,讓家更溫暖”的節(jié)目訴求相當一致。
因此,當Piers Buck被問到“希望將哪些特質傳遞給孩子”時,他認為是“寬容和多元文化價值觀”。其實,這或許也是我們應該給予“爸爸當家”的態(tài)度。
在國內, “全職爸爸”不僅是一個概念,也成為正在發(fā)生的社會現實。國家也在出臺相關制度,讓爸爸更好進入到“育兒”角色中,比如多數省份延長生育假,并增加育兒假,且由父母共享。
在家庭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一份子,爸爸參與育兒有核心優(yōu)勢,甚至是家庭真正擁有更和諧、更親密關系的開始。
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Biology of Dads)試圖向人們證明:?生物本能給了男性一個成為最佳父親的機會,他們完全可以憑本能養(yǎng)育和保護自己的孩子,其角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作用。
“爸爸陪伴多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和情緒控制能力更強,更愿意突破常規(guī),做出新的嘗試”。這是著名心理學家羅斯·帕克調研的發(fā)現。
02 ?爸爸當家≠不靠譜
“當全職爸爸最困難的事情,不是管孩子,而是讓老婆不管爸爸”。
《爸爸當家》里Ben爸的一番話,看出媽媽們對于“爸爸當家”是有多么不放心。
人們對爸爸種種懷疑,甚至很多媽媽也認為男人帶娃能力差。但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完美爸爸,就像不存在完美個體。
真相往往是,當爸爸帶娃時,媽媽脫離“易炸”體質,爸爸在育兒上就不容易“失語”。打破對父親偏見上,媽媽應是第一個給隊友機會的人。
新西蘭有個名叫“How to Dad”的網紅奶爸,有三個差不多大的女兒。他有各種“讓娃起飛”的花式帶法,是典型“野生育兒”的爸爸式“散養(yǎng)”。但在幽默、甚至“坑娃”的日常中,人們看到他面對孩子長大那種難得的放松心態(tài)。

其實,與傳統意義上嚴肅、內斂、刻板的父親形象不同,新一代爸爸們正在打破偏見,不僅能與娃瘋玩,更有責任感,還不乏“知識型”奶爸,“成分黨”不比媽媽遜色。
有研究顯示,63.4%新奶爸進行嬰幼兒童消費時更關注產品安全性;此外,產品質量在新奶爸眼里也同等重要,占比為62.4%。
新一代奶爸,有完全不同的帶娃方式與消費觀念,也懂得通過借力好物高質量帶娃。
大唐是一個95后新奶爸,有個8月齡寶寶小泰,育兒成了他除潮玩、健身之外最頻繁的消費領域。對兒子的用品,他有自己的購買偏好:剛需為主,高品質,且“最好能緩解人類幼崽父母的焦慮值”。
比如,更不容易紅屁屁的紙尿褲,可以放心給寶寶用的手口濕巾,更舒適安全的嬰兒背帶……
小泰需要添加輔食時,大唐挑剔地在輔食市場尋個遍,最終通過比對食材、質地、營養(yǎng),選擇了比自己更“挑剔”的小皮米粉,作為讓兒子感受第一口來自母乳之外軟綿細膩的真實味道。當小泰進入萌牙期,他則用帶有谷物軟粒和水果顆粒的小皮米粉,幫助小泰鍛煉咀嚼。
大唐和妻子都是新生代“成分黨”代表,科學喂養(yǎng)踐行者,像小皮米粉里添加的是更容易被吸收的二價鐵、小皮西梅蘋果泥含有的膳食纖維約等于5顆西梅等營養(yǎng)方面的細節(jié),都是關注要點。

爸爸也可以是聰明、理性的消費者,尋找到那些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極度“挑剔”的產品,就像小皮菜泥和魚泥這樣的成品佐餐泥,能夠免去新手爸媽做輔食時剝皮挑刺的麻煩時間,從而留出更多時間和寶寶互動玩耍,讓爸爸們可以在工作之余高質量地投入育兒。
社會正經歷“男主外”到“內外兼顧”、甚至“爸爸當家”的轉變中,成為真正的“育兒合伙人”,是新時代“父親”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