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漫繪:關于動物的繪制應該如何著手?學會這些知識輕松搞定!
一些初學者在創(chuàng)作原畫作品的時候,會面臨著如何畫動物的問題。這其實是很多新手在剛開始不了解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問題。總的來說,畫動物整體是很困難的,特別是現在大部分的教程講解的都是如何畫人,講畫動物的還是相對少很多的。事實上,動物和人體的結構都有一定程度上相通的邏輯規(guī)則,例如骨骼結構和肌肉走向等。在這
接下來,云漫繪教育就來和大家具體講解一下關于常見動物的繪制方法吧!
一、動物的結構了解和掌握
通過平時的各種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脊椎動物在結構上并沒有與魚類完全分離,至于腿的結構,不同類型的動物有不同的結構。
兩棲類:腳是在身體的旁邊。
爬行動物:與兩棲類一樣腳在身體的旁邊,但它們更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哺乳動物:為了便于行走,腿位于身體正下方。
二、動物與人體的骨骼比較
通過比較動物和人體,我們可以確定動物和人體之間的相似之處。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過去所學的人體結構有哪些是可以用于動物結構創(chuàng)作的。
此外,大多數四足動物的身體側面都有肩胛骨,而人類背部的肱骨由于在側面的原因,就會使手臂變大。我們還必須注意動物行走方式和骨骼之間的關系,這樣動物的腿就不會不協(xié)調,可以自然地描述。
跖行:腳底(手掌)整體放在地面上的方法。比如人類的祖先猴子和熊,都是長著手腳的動物。
趾行:在走路
的時候,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會用到腳后跟。比如狗和貓等。它們都是擅長跑步的動物,可以更加方便它們控制獵物。
蹄行:僅用指(趾)端的蹄著地行走的方式。比如馬、牛、鹿等有蹄類(在腳尖上有蹄子的動物)。手骨變得極端長,與人的腳后相比,位置有變高的傾向,在外表上看起來,關節(jié)是相反地彎著的。這就是所謂的“逆關節(jié)”的真面目。
以上就是云漫繪教育給大家介紹的關于常見動物的一些繪制方法。其實對于動物的繪制大家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多多觀察,多看看實物,當然圖片和視頻也是很不錯的參照物。想要了解更多的原畫相關知識,請持續(xù)關注云漫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