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訴訟之困,《平凡之路》里這個思路你一定要有!
“法不可以向不法讓步,如果你讓步了,你從一開始就輸了?!?/p>
——《平凡之路》左娜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下來的地方?!?/p>
——《平凡之路》潘巖

近日,火爆5月的律師職場輕喜劇《平凡之路》落下了帷幕。此劇以平凡的故事、精彩的劇情、頻出的金句獲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劇中的法律知識普及也讓不少觀眾高呼“學到了”,有效激發(fā)了大家的學法熱情。但小編認為,除了學法,其中的維權思路更值得一學。
《平凡之路》講述了以左娜、潘巖為代表的職場新人,在律師行業(yè)資深前輩的帶領下,于職場和生活中堅守初心,以平凡之力,行溫暖之舉,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故事。每個角色的經(jīng)歷都平凡又極具代表性,尤其是女主角左娜遭遇的家庭糾紛,引人深思。
左娜的父親左大建是某公司董事長,卻出軌公司員工、左娜的閨蜜蔡曉蕾。因蔡曉蕾懷孕了,左大建便一直勸說左娜的母親勞春雪離婚,同時還與蔡曉蕾一起轉移了大量公司財產(chǎn)。歷經(jīng)許多曲折,勞春雪終于同意了離婚,但其只接受訴訟離婚,因為她想出氣,想在判決書上看到誰是過錯方。
雖然左娜是實習律師,但勞春雪對于女兒的事業(yè)并不認可,她一直認為找律師就是花冤枉錢,所以即使勞春雪想要勝訴,她也不舍得花錢請律師,她認為律師費要好幾十萬,不如自己去網(wǎng)上查一查,或者找免費的律師咨詢。左娜發(fā)現(xiàn)此事后,將母親查找了一夜的內容全刪了,并為她委托了律師。因為左娜深知律師的重要性,且?guī)资f律師費與龐大的公司及左大建轉移的財產(chǎn)相比,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律師介入后,首先替勞春雪對蔡曉蕾和左大建申請了財產(chǎn)保全。此舉對于即將出國待產(chǎn)的蔡曉蕾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會給公司運行造成重創(chuàng)。由此產(chǎn)生的壓力有效促進了勞春雪訴求的實現(xiàn)。經(jīng)過律師對案件的分析,勞春雪認識到,如果讓左大建凈身出戶,未來會給左娜增加贍養(yǎng)的負擔。最終在律師的協(xié)調下,勞春雪選擇退一步,離婚時給左大建留下一小筆財產(chǎn),雙方以調解結案。
通常,人們會認為,離婚是個簡單的事情。只要過不下去了,就可以去民政部門離婚,如果一方不同意,還可以去法院離婚。但離婚難免會涉及財產(chǎn)糾紛、撫養(yǎng)權糾紛、繼承糾紛等爭議,法官作為一個旁觀者,始終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不是誰自認為有理,他們就信誰的,而是需要原被告用充足的證據(jù)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就如此案中,勞春雪知道丈夫出軌,但并不知道用什么證據(jù)證明;勞春雪知道自家有公司,但并不知道市值多少,也不知道丈夫轉移了多少財產(chǎn)。如若沒有律師申請財產(chǎn)保全,這筆錢不知會轉到誰的賬戶,能否收回也將成為未知數(shù)。
那么,在一起民事糾紛中,律師具體有些什么作用呢?
安撫情緒,指點迷津
每一個困于糾紛中的當事人,或許都有一些無奈、悲觀或是憤怒的情緒,同時還會有許許多多的顧慮。此時律師的介入能達到“穩(wěn)定軍心”的效果。律師在了解糾紛始末后,對案件進行梳理和專業(yè)分析,能夠為當事人指點迷津,從而增強其維權信心。
收集證據(jù),分析證據(jù)
案件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證據(jù),但法官不會主動幫助原被告取證,也不會告知原被告哪些證據(jù)可以用,哪些證據(jù)是有利的。因此,律師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當事人收集證據(jù),避免當事人出現(xiàn)大海撈針的情況,同時還要將當事人手中有利于案件的證據(jù)篩選出來,再進行整理,從而形成清晰的辦案思路。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證據(jù)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有保留證據(jù)的習慣。因此,律師在代理案件時,證據(jù)缺乏是常態(tài),收集證據(jù)的過程也成為最關鍵、最困難的步驟。比如有些分家析產(chǎn)、繼承糾紛涉及復雜的家庭人員關系,或許需要到公安機關調取身份信息;有些醫(yī)患糾紛,需要到醫(yī)院、衛(wèi)健委調取證據(jù)。這個過程將經(jīng)歷許多程序,甚至還需要來回奔波,如若此時當事人孤立無援,耐心不夠,通常很難完成證據(jù)的收集。
巧用程序,詳述觀點
在一些看起來較為簡單的民事糾紛中,大部分人通常不會請律師。比如在借貸糾紛中,大家一般都覺得,“我有借條,打官司不用請律師也一定能贏。”事實真是如此嗎?
要提起一場訴訟并順利達成訴求,將面臨許多問題:在哪里立案?對方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如何獲得?法院不予立案如何解決?對方正在轉移財產(chǎn)怎么辦?庭審中如何有條理地闡述觀點?如何更好地利用證據(jù)?判決后,對方不履行,該如何應對?
這些對于普通人而言紛繁復雜的問題,對于律師而言只是業(yè)務范圍內的一部分,他們可以更快地給出應對方法。比如:每一個法院都有自己的管轄范圍,也并非所有的糾紛都能由法院解決,律師能夠根據(jù)案件性質、原被告所在地等信息精準確認可立案處理的機關,有效減少訴累。在財產(chǎn)糾紛中,如若對方在轉移財產(chǎn),律師可以及時向法院申請財產(chǎn)保全,以便順利收回錢款。
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常常會在陳述事情經(jīng)過時趨向情感的抒發(fā),從而忽略重要事實;在證明過程中也常常不具條理,漏掉重要證據(jù)。另外,當事人面對森嚴的法庭,處于緊張情緒是常態(tài),在對方氣勢較強時,可能一緊張就手足無措,放棄反駁。這些對于裁判結果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律師在庭審中替當事人詳述觀點、陳列證據(jù)、據(jù)理力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學法固然是一件好事,能夠提高個人法學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在用法律約束自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但當遇到糾紛需要以訴訟維權時,普通人日常積累的法律知識很難順利應對訴訟的一系列程序。因此,除了學法,及時尋求律師幫助的維權思路也值得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