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抗日英烈劉桂五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頭顱至今還在日本

上世紀80年代末,一本侵華相冊的公開,引起了國內(nèi)的軒然大波。照片中一名日本軍正抱著一顆鮮血淋淋的頭顱,朝著鏡頭,勾起嘴角,滿臉的得意。他正是這本相冊的主人本間源次郎。而他所抱著的這個頭顱不是別人,可能是我國抗日名將之一的劉桂五。

事實上,在本間源次郎剛剛公開這本侵華相冊時,并未有人猜想到圖片上這個頭顱的出處,直至有心人注意到,在這張照片旁寫著一段不起眼的注釋?!?938年4月,支那戰(zhàn)死將領(lǐng)首級”這一年正是著名抗日名將劉桂五犧牲之際。這一年,晉升為少將師長的劉桂五率領(lǐng)部下,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的鋼鐵坦克進行殊死搏斗。不過,盡管敵我實力懸殊,但這支部隊依舊給日寇帶來了極大的傷亡??扇握l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挫敗下,日寇非但沒有反思這場不義之戰(zhàn),喪心病狂的他們竟選擇爭奪劉桂五遺體,并割下他的頭顱以泄憤恨。好在,在劉桂五妻子劉素珍的努力下,他們成功搶奪回了劉桂五的遺體,但英雄的頭顱卻早已被殘忍的日寇送至東京,以展示他們的“赫赫戰(zhàn)功”。

也正是從這一年起,抱著“豈能讓英雄之軀流落他國”的想法,國人時刻關(guān)注著劉桂五的頭顱去向。直至對侵華戰(zhàn)爭罪行毫不知悔改的本間源次郎,公開了這本相冊,其中那顆頭顱的相貌,臉型與劉桂五都十分相似。同時在有心人的順藤摸瓜下,梳理出了本間源次郎參與侵華戰(zhàn)爭的時間線。1936年,其參加日本軍隊,先是服役于混成旅團。直至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被編入日軍第14師團第28旅團,而這支部隊正是曾與劉桂五部隊發(fā)生沖突的日寇之一。再配合照片旁所標注的“1938年4月”這一時間來看,答案也就此明朗了起來。在戰(zhàn)爭中受到挫敗的日寇,為泄私恨,竟毫無人性的割下劉桂五的頭顱,并四處拍照炫耀。這樣毫無戰(zhàn)士風骨,并極為泯滅人性的舉動,無疑是窮兇惡極的日寇所犯下的罪行之一,同樣也是他們罄竹難書罪惡的證據(jù)。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我國第一次發(fā)現(xiàn)劉桂五頭顱的蹤跡。早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期間,為搜查日本侵華罪證,國民政府檢查人員意外發(fā)現(xiàn),日軍竟然將我國戰(zhàn)士的頭顱作為展廳展品,向公眾展出。這其中便有劉桂五的首級,可當消息層層傳回國內(nèi),國民政府向日本政府,要求返還這些抗日英烈的頭顱時,這個狡詐至極的民族卻早已轉(zhuǎn)移了這些他們眼中的“戰(zhàn)利品”,劉桂五一眾烈士頭顱也就此不知所蹤??捎袀髀?,有人曾在日本某展廳看到過劉將軍的頭顱,還被浸泡在福爾馬林中。至今還在日本展出!他們是中國的英雄,中國自然也不會忘記他們?;蛟S時至今日,有太多抗日民族英雄早已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他們的姓名或許被時間模糊,被歲月遺忘,可他們曾經(jīng)為這份國土所拋灑的鮮血,卻是我們所有人都不敢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