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她的名字
每天從學?;丶矣袃蓷l經(jīng)常走的路線,一條是走過一個路口后直接下坡,拐到公寓門口的路上,另一條則是穿過小鎮(zhèn)最熱鬧的一條街,但是因為這條街在高地上,回家要先上坡再下坡,所以每次朋友都不愿意走這條路,而我就喜歡每次都到這條街上看看,因為能看到今天的大家都在做什么,順便還能隨機走到旁邊的小店買點東西。
小鎮(zhèn)上有好幾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大多在人多的地方呆著。有的舉個牌子站在路口,朝來往的車輛要零錢,還有的站在便利店或者快餐店門口,遇到來往的顧客就幫忙開門,以獲得一點可能的施舍,到了晚上他們就蜷縮在街邊的角落里。這些人很好認,因為他們往往蓬頭垢面,穿著不屬于這個季節(jié)的衣服,還帶著一個裝滿東西的手推車——看起來像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之前看到有人說,美國的流浪者不是窮人,是他們“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我想,但凡有點錢也不會這樣“做選擇”吧,為什么真有錢的人都跑去蹦極跳傘沖浪度假,而不愿意嘗試一下這種獨特“生活方式”呢。
夏天快結(jié)束的時候,小鎮(zhèn)上的便利店門口多了一位女性流浪者。和之前一直在這里的一個見到人就打招呼并要錢的流浪漢不同,每次路過都看見她只是坐在便利店的對面一言不發(fā),手里抱著一個紙箱子,上面寫著“我失業(yè)了”之類的話。在外面看到女性流浪者的次數(shù)確實比男性要少,有人說流浪的環(huán)境對女性來說更危險,也許確實如此。后來的一個多月里,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就像我不知道這個小鎮(zhèn)上其他流浪者的名字一樣。
周一的傍晚,我如常走過那條路,發(fā)現(xiàn)那里又只剩下了一個站在便利店門口的流浪漢,而正對著大門的位置留下了一個紙箱板,上面寫著“RIP”和一個名字。那天大家在過萬圣節(jié),小孩子們提著大塑料袋去路邊的店里搜刮那些為他們準備的齁甜的巧克力。而我只是一個路過的人,像以前的每一次路過一樣,觀察著今天的大家都在做什么。
再后來,便利店門口又和以前一樣,只有一個流浪漢不停地給來往的顧客開門了。也許這里還會有新的流浪者出現(xiàn),誰會知道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