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白衣飄飄的年代,校園歌手的履歷依然奪目炸裂
本文首發(fā)自公眾號:Yusi音樂審美養(yǎng)成
未經允許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前不久的一場中秋晚會上,王源獨唱了一首歌叫做《流動的青春》?;蛟S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首歌的詞曲創(chuàng)作者一欄標注著這樣一個名字:廖岷。

如今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這個名字分外陌生了,但喜歡聽校園民謠的人,可能對他還有些印象。
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北大學生,本科與碩士在讀的七年,廖岷趕上了內地校園民謠的黃金時期,滿懷文藝之心的他加入了這場歷史的書寫中,創(chuàng)作并演唱了一系列歌曲,成為了當時赫赫有名的校園歌手。
李健曾有一首著名的翻唱作品《真情》,原唱就是來自廖岷。
對了,如今的廖岷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他早已淡出了歌手圈。從北大經濟系畢業(yè)后,他在逐步積累中成為了金融專家。當然,目前他還有一個更顯赫的身份,財政部副部長。
網友開玩笑說,這大概是史上最強的“跨界歌王”。
那陣詩情畫意、風花雪月的民謠風能從高校校園刮起來,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那時候的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畢業(yè)后工作包分配,完全不用承受找工作、買房等生存壓力,大家都非常淳樸,有大把的時間用來讀書、戀愛與自我表達。

唱歌彈琴是最流行的娛樂與表達方式,一到周末,就是校園歌手們聚會狂歡的時間,他們抱著吉他,坐在校園的草坪上,唱港臺流行歌,也唱自己的創(chuàng)作。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校園歌曲。為了留住這些美好的青春歌聲,1994年,在黃小茂的推動下,大地唱片精選了十首優(yōu)秀的校園歌曲做成了一張合集,并命名為《校園民謠1》。
除了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知名作品外,這張專輯里也收錄了廖岷的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等人就像在喝酒》。

盡管如今廖岷民謠歌手的身份被大多數(shù)人遺忘了,但顯然,這首歌依然是老狼這群人心中,經典而深刻的回憶。

很多人沒有想到,就是這張專輯的發(fā)行,成為了內地校園民謠的起點。之后的兩年,《校園民謠2》和《校園民謠3》相繼誕生。而民謠風潮也隨之從校園走向了社會。

當然,與校園民謠一起走紅的,還有一批滿懷才情、意氣風發(fā)的校園歌手,如今,這批高學歷人才早已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的依然在音樂行業(yè)堅挺著,有的像廖岷一樣,雖然轉換了人生方向,卻也成長為了各行各業(yè)的翹楚。
關注華語流行樂壇的小伙伴,一定聽過一個叫“宋柯”的名字。他是當年“高曉松們”望塵莫及的大師兄,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清華大學校園歌曲的領軍人物。

宋柯是清華大學83級學生,他的音樂啟蒙來自一本藍色封面的吉他教材。在那個改革開放熱火朝天、流行音樂破土而出的年代,他也深受音樂感染。于是開始自學吉他,苦練琴技,并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
大三時,他寫了一首歌叫做《一走了之》,風靡了整個校園,成為了每屆畢業(yè)典禮的保留曲目。流行程度堪比校歌,而宋柯也因此成為了學校的風云人物,備受女生歡迎。以至于比他小五屆的高曉松入學時,學校依然還在流傳著他的傳說。
1996年已經靠《同桌的你》成名的高曉松,得知自己曾崇拜已久的大師兄宋柯放棄了音樂開始做珠寶生意,心里大覺可惜。于是鼓動他一起創(chuàng)立了麥田音樂,也就是如今太合麥田的前身。在后來的日子里,宋柯捧紅了樸樹、葉蓓、許巍等歌手,并在2005年超女大熱之際,拿下了李宇春的唱片合約。

同樣成名于清華大學的李健,或許是這批校園歌手中,少有的還在堅持唱歌的音樂人。

1994年,李健在清華大學冬令營的民歌比賽中拿到第一名,加了50分并拿到了保送名額。入學后,他憑借一手高超的吉他技術,為校園內的九支樂隊擔任伴奏;再加上儒雅的氣質,清亮的嗓音,火速成為了校園內的明星人物。

畢業(yè)后,李健被分配到廣電總局,成為了一名網絡工程師。但顯然,這并不是他的人生追求。三年后,李健果斷辭職,和師兄盧庚戌一起成立了“水木年華”組合正式出道。一首《一生有你》,讓全國都感受到了來自清華理工男生的溫柔與浪漫。

盡管之后沒多久,李健就退出了組合,但單飛之后的他依然呈現(xiàn)出驚人的爆發(fā)力,創(chuàng)作出了《傳奇》《異鄉(xiāng)人》《風吹麥浪》等傳唱至今的好作品。
那時候,以清華為首的音樂人們?yōu)檫@陣校園民謠風潮貢獻了不少力量,而作為“死對頭”的北大自然也不甘于落后。
1983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的徐小平被分配到北大藝術教研室任教。隨后,他在北大成立了轟動一時的吉他協(xié)會,二百多名學生爭先恐后地加入這場校園歌唱的風潮。與此同時,徐小平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校園歌曲,叫做《星期天》,在北大校園廣為傳唱。
今天又是星期天 星期天 熱熱鬧鬧是校園 是校園 到處有人談戀愛 而且kiss 呼兒嘿喲 把俺這個純情少年來呀么來污染
后來,徐小平聯(lián)合俞敏洪、王強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后來的后來,他們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中國合伙人》。而那首朗朗上口的《星期天》,成為了徐小平青春里最深刻的記憶,也影響著他之后的北大人。
1991年,許秋漢滿懷抱負考進了北大社會學系,喜歡詩人海子的他,來到了一個“文青”的天堂。在這里許秋漢遇到了很多詩人,也開始享受音樂。他召集同學們舉辦了“草坪燭光搖滾晚會”,大家一起唱歌:唱《國際歌》,也唱崔健,想到什么唱什么。
1994年,北大學生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做成了一張專輯,叫做《沒有圍墻的校園》,里面收錄了廖岷的《已是盛夏》,也收錄了許秋漢的代表作《未名湖是個海洋》。

“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都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這些歌詞依然是北大學子們非常熟悉的字句。

許秋漢有很多次機會成為真正的歌手,成為明星。但是他沒有選擇走這條路。他懷揣著一顆熱愛音樂、熱愛文藝的心,投入工作崗位,成為了《博物》雜志的主編。沒錯,如今火遍全網的“無窮小亮”就是在他的手下成長起來的。

上個月,許秋漢的多年同窗好友、曾經的校園詩人、北大外國語學院胡續(xù)冬教授因病逝世。許秋漢在八寶山送別老友,烈日炎炎,他席地而坐,抱著吉他再次唱起了那首《未名湖是個海洋》,那個在草坪上把自己唱紅的少年,以這樣的方式告別知己,也告別自己的青春。

《沒有圍墻的校園》這張專輯中,還有一首歌叫做《廢墟》,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者叫做陳涌海。沒錯,就是幾年前那位憑借一首《將進酒》火起來的中科院物理系教授。

三十年前,陳涌海是北大物理系的學生,同時也是聞名校內外、備受歡迎的校園歌手,到處演出。


正如大家所見,選擇了學術,但音樂并沒有在他的身體里消失。工作之余,陳教授還是會留起長發(fā),釋放自己心中的搖滾夢。
平時的他是這樣的,溫文儒雅。

音樂中的他瞬間變回搖滾少年。

值得一提的是,陳涌海與竇唯還保持著不錯的關系,幾年前竇唯發(fā)行新專輯《山水清音圖》,陳涌海擔任了吉他手。
他沒有選擇成為一個完全的音樂人,但音樂卻一直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是的,我們今天或者更熟悉李健、老狼、樸樹等一批從這陣校園風潮中脫穎而出的歌手,但那些選擇了別的崗位、撇去光環(huán)邁入另一種生活的校園歌手們,同樣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他們帶著對音樂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同樣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出了一番成就。
我們有理由相信,音樂是那代人根深蒂固的靈魂。哪怕沒有從事歌手這個行業(yè),那些曾經熱愛的音樂、那些年少時的熱血與倔強,依然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本周更新的《華語音樂養(yǎng)成史:多維解析流行樂》課程中,我們將目光瞄準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藝而浪漫的校園民謠風潮。在那個一切都生機勃勃的年代,內地高校學子們創(chuàng)造了哪些輝煌?那些爆棚的表達欲為何在短暫爆發(fā)后又迅速消亡?掃碼解鎖課程,一起走進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
